黄光裕创业故事
国美短短几年间,国美就通过直接或第三方的形式进行了多次收并购案,涉及的资金更是逾百亿元。近日,国美又被爆假手第三方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斥资5亿元,收购了三联商社。
2004年,黄光裕35岁,这一年,创业人物黄光裕的国美家电连锁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6000万元,并且拥有了数家近万平方米的单店。用了17年时间,黄光裕成为了中国新贵,他的财产在胡润百富榜上是105亿元,位列中国第一; 福布斯的数据则是13亿美元,在荣智健之后,位列中国第二。
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 1985年,黄俊钦(黄光裕的哥哥)高中毕业,而黄光裕则还没有读完初中,和许多潮汕人一样,他们决定出去闯一闯。
创业人物黄光裕和哥哥带着从老家筹措来的4000元钱,选择了内蒙古作为自己的第一站。
最初和同时代的大量广州、福建商人一样,他们从事贸易在内蒙古寻商机,然后通过潮汕、深圳、广州的厂商关系,贩卖当时的一些短缺物资。
到现在,黄光裕的第一桶金依旧是个谜。我们能够知道的只是,在1985年左右,他和他的哥哥正是通过上述这类生意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金。
他卖的衣服没人喜欢
黄光裕并没有在内蒙古待很久,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认为内蒙古的市场太小,他想一个更大的城市。他问自己的哥哥,周围的城市哪个最大,黄俊钦告诉他,是北京,黄光裕就决定到北京看看。
这个主要做推销的年头也成为黄光裕发迹前的最后一个年头,但黄光裕走上国美之路却又和这一年的推销密不可分。1986年,黄光裕从广州进了一批服装,后来黄光裕承认,自己的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他选的衣服根本没有人喜欢。
在《105亿传奇》里,黄光裕说:我心太粗,布料、季节性等问题让我头疼,我干不了。而电器,大家都要用,风险也不大,作为当时的几大件,电器比较昂贵,也不会很快被淘汰,比较定型,我做起来比较合适。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有困难并不可怕,坚强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雄鹰,梦是梦想的一部分,有梦就要去追梦。
他是一名特困生,为了生计,他从摆地摊干起,接着办起了“博强快递”,现在是博强人力资源公司的董事长。
他尚未大学毕业,就在3年内赚了500万元。他毫不掩饰对财富的渴望:“我一直想做一个有钱人,摆脱贫穷是我选择创业的最大动力。”
他用成功创业的经历,给699万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就业的希望。
节约粮食的名言>手机短信怎么加密 他叫李海洋。从小,贫困的家境激发了他的学习劲头,寒窗苦读12年,终于于2008年考上了河北体育学院。然而,父亲双腿残疾,母亲患有高血压,又有神经性分裂症,面对万元学费,他的家庭实在无法承受。于是,发誓要出人头地的他,立志10年内成为百万富翁。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仅拼搏了3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活下去,所以别无选择。”他说,“有困难并不可怕,坚强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雄鹰,梦是梦想的一部分,有梦就要去追梦。”
我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由于家境贫困,2008年8月,李海洋刚入学时,连饭都吃不饱,基本的生活也不能保障,更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当别的同学还在想家抹眼泪的时候,李海洋已经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李海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家具城打工,一天27元,还常常受到无端的责骂。有时候,他一天打三份工,上午给一家公司发宣传单,下午去卖手机卡,晚上就到烧烤店当服务员,每天工作将近20个小时。
为了能多挣一些钱,他干脆租住在一间黑乎乎的、只能放一张小床的房子里。一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就像敲鼓一般,让人感觉到一个字:疼!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
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大喊:“我一定要做个有钱人。”回到住所后,李海洋脸没洗衣服没脱就上了床,居然做了一个美梦,梦中自己真的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第二天,李海洋极其认真地对另一个烧烤店伙计说:“我要用十年时间,成为一个百万富翁。”那个同伴望着满脸汗水、一身油腻的李海洋,不屑地说:“你成为百万富翁?那我还要成为比尔·盖茨呢。”
两个月的打拼,赚到了5500元钱。同时,他还成功申请了河北体育学院的助学金,终于凑够了学费。交完学费后,李海洋身上只剩下200元钱,连之后的吃饭花销都要精打细算,每次去食堂都是挑最便宜
的菜。
李海洋在艰苦的打拼过程中饱尝了人间冷暖。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做了一天工作的他,累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靠在门边休息了一会儿,恰巧被代班经理看到,他立刻当着很多员工的面训斥他:“别跟个狗似的在那儿靠着。”
尽管委屈,但李海洋也只能忍着,最后在下班的路上一边骑车,一路痛哭。“这件事过了很久以后,我还去看过那位经理,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他们让我学会了坚强。”李海洋说。
2022教师节在哪一天 无意间,在大街上看到贴手机膜的小贩,这让他灵机一动。根据他的了解,手机膜在大学里很有市场。于是,他买了一张二手的小桌子,从批发市场进了货,利用业余时间到邻近的河北经贸大学门口摆起地摊儿,就这样自己做起了老板。
“正值冬天,冻得受不了,就用打火机点燃手机膜的边角料,取一下暖。不过,比寒冷更让人心冷的,是无缘无故遭人白眼。”李海洋说,他摆地摊挣的钱,每个月都固定寄回家给父亲买药。
2009年底,李海洋得知通讯运营商的“手机情侣卡”在异地恋大学生中颇受欢迎,便改行卖起了“手机情侣卡”。这种外地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通话服务,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国内异地通话在一定时间内即可免费。
接到第一单生意时,李海洋一下子就净赚150元。他想扩大经营,但苦于没有资金。正当李海洋为如何筹措资金发愁时,从天而降的“贵人”,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元钱改变了一生
与“贵人”的相遇纯属偶然。据李海洋回忆,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位中年人手拿一张百元大钞询问谁
能帮他换零钱投币,其他人无动于衷,只有李海洋替这位中年人投了一元钱。对方很感激李海洋的举动。简单交谈后,他给了李海洋一张名片,没想到,这个人竟成了李海洋的“贵人”。
事后,这位“从李海洋身上看到自己当年影子”的成功人士变成了李海洋的事业引路人,并借给他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李海洋迅速在各个学校组建了“手机情侣卡”的销售队伍。
for instance>婚纱摄影推广 2009年1月,李海洋取得了手机“情侣卡”业务的高校代理权,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河北石家庄市的多所高校发展了200多名学生代理。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赚到了50万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李海洋的创业之路并非一路阳光。“情侣卡”销售火爆时,通讯运营商却突然叫停了该项服务。当时压在手里的手机卡总值20多万元,
他不但要面对20多万元的损失,而且还将面临信誉扫地的危机。
有朋友劝他换个手机号,以求自保,但李海洋没有这样做,而是对买卡人承诺,如果业务不能恢复,一定如数退款。高中就曾兼职手机卡销售的李海洋“知晓”运营商们的运作模式,每受理一单投诉,相关营业厅都要被。“总不撤诉营业厅是受不了的,到最后负责人一定会出来跟我见面。”李海洋说。此后,他反复和通讯运营商沟通,每天拨打,总共不下一万次。
李海洋笑称:“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执著打动了那位主管,‘情侣卡’的业务奇迹般恢复了。”虽说业务恢复,但这次事件对李海洋的营销团队打击不小,由于资金不足,他只好被迫解散公司。
李海洋本不善言谈,但这几年的经历让他认识了很多人,使他逐渐变得开朗。他说:“一直很感激这位‘贵人’,帮人帮己,至今我们还保持联系。”他认为,只有怀着真诚与感恩的心,才能在陌生的城市里交到知心的朋友。
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的口碑,为李海洋在今后拓展高校快递业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高校快递”实现创业梦想
2011年,凭借自己在卖手机卡时与多家高校保安结交的关系,李海洋顺利谈成了省内三十多家高校的独家快递经营权。此后,手握众多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李海洋,又成了快递公司“不得不合作”的对象,他顺理成章地承揽了河北省三家快递公司的业务。一个月的时间内,快递业务就盈利16万元。仅一年的时间,年利润超过百万元。接着,李海洋又开设了冷饮店、饭店和两家通信产品店。
“我这个人运气特别好,经常遇到贵人。在高校快递业这块,学校保卫处这些人就是我的贵人。”李海洋笑称。
而当时,作为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网球专业的大三学生,李海洋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区别,
除了担任学生干部,他还是全班第一个共产党员。
李海洋说:“我了解大学生的感受,所以能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李海洋的快递公司,学生们的包裹一般不计重量,统一提供袋子,省内投递费50元起价,省外60元起价,比一些快递公司便宜了20多元。
“我们现在在几所高校附近开设了实体店,方便同学们来购物,攒积分。”李海洋说,“目前,我们还依托现有的快递业务开展送货。以后计划逐步减少实体店,依托网店实行送货上门,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也减少了成本。”
这就是他在市场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位的“独家秘方”。
李海洋并不避讳谈起类似的“公关”细节,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沟通技巧,是跟社会打交道的能力。“现在为了生意,我经常下馆子,体重增加了,也有点啤酒肚。每次应酬,我不太会说话,只是一直陪着客户喝酒,有时候喝到吐,起码得几天才能恢复。”李海洋说。
如今,已经毕业的李海洋积累了至少500万元的财富。他正忙着在石家庄多个高校聚集区复制他的商业模式,扩建着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谈起曾经的成功,他的脸上并没有太多喜悦,相反是平静。回想起刚进大学时从做兼职、摆摊到创业的经历,他总觉得自己磨练得还不够。他说:“如果那时兼职时间再长些,创业效果或许会更好。”
在李海洋的QQ空间,有一篇有关他的经验分享,已经走向社会的他,还不忘给那些挣扎在就业困境中的大学生们一些鼓励和勇气。针对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李海洋说:“创业本身就是就业,是就业的高级阶段。创业成功,可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行动力十分重要,决定创业就放手去干。”他认为,成功没有捷径,一定要有信心、恒心和人脉,在兼职中学会整合资源,识别创业机会,坚持到底。
创业便像爬山,无量景正在山顶颠峰,创业,要选择自己酷爱的止业。有了酷爱,便有了刚强。——皇明太阳能个人董事少回菩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
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