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
地方经济
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
陈 烦 刘 丹  凯里学院
摘要: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红军长征文化的代表地之一,是中国革命走上胜利的转折之地,是红文化资源富集区。本文研究
和探讨贵州省红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对红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发掘、
梳理、培育、弘扬、开发、利用红文化资源,将红文化资源实行产业化发展,对贵州红文化资源一体化发展,弘扬贵州时代精神,
提升红文化产品的品位,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文化;资源;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481-02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红军长征文化的代表地之一,是中国革命走上胜利的转折之地,是红文化资源富集区。探讨贵州省红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对红文化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发掘、梳理、培育、弘扬、开发、利用红文化资源,将红文化资源实行产业化发展,对贵州红文化资源一体化发展,提升红文化产品的品位,打造红文化名片、创建红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助推贵州经济建设,提升贵州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红文化资源内涵
曾喜云认为:“红文化资源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又是资源分类中的一个部分,所以说资源、文化资源、红文化资源三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王洪叶认为:“红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它具有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之分。”笔者认为红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为成立、发展新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
(二)贵州省红文化资源的分类
根据上文笔者的阐述,可以将贵州省的红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形态的红文化资源和非物质形态的红文化资源。具体来说,物质形态的红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和教育价值的物质载体,主要表现为会议会址、革命事件遗址、活动遗址、名人故居、重要机构办公地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场所、革命老区、根据地等。会议会址主要包括遵义的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毕节市的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等。重大事件、战争发生地主要包括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等。名人故居主要包括安顺的王若飞故居、周达文故居、周逸故居、旷继勋烈士故居、李德和博古旧居、旧居等。重要机构办公地旧址主要包括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九军团旧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等。革命烈士陵园主要包括红军烈士陵园、红花岗红军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鲁班红军烈士陵园、钱壮飞烈士陵园等。纪念馆主要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非物质形态的红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孕育和形成的能够产生强大激励、凝聚和导向作用的革命文艺、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等。革命文艺是指具有红文化背景的红诗词、红歌谣、红戏剧、红影视等,主要包括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庄严时光(组诗)》、《四季歌》、《红军山歌》等;现代京剧《布依女人》,川剧《红军魂》、《娄山关月》;以贵州省红文化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如《旷继勋》、《极度危机》、《遵义会议》、《二十四道拐》等。革命故事主要包括《佯攻贵阳暗取长顺》、《朱德与长顺战友傅国钟》等。革命精神主要是
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所承载、蕴涵的革命精神,主要是遵义会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和红军的长征精神等。
(三)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情况
本文中的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情况主要是以贵州省红旅游发展水平来衡量。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贵州省红旅游总收入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由2013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8.4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52%,红旅游接待人数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由2013年的1294.42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2564万人次,红旅游接待人次和发展规模逐步增大,体现出贵州省的红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产业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红旅游在贵州省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的5.06%逐步下降到2016年4.35%,究其原因是贵州省近几年旅游业发展主要重点在“民族文化”和“生态”两个“宝贝”上,红旅游以外的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其他旅游增速快于红旅游。
表一:贵州省红旅游发展水平
qq签名图片项目
年份
红旅游接待
人数(万人次)
红旅游收
入(亿元)
同比增长率
(%)
旅游总收入
(亿元)
红旅游收
入占旅游总
收入比重(%) 2013年1294.4212014.362370.65  5.06 2014年1697.5139.2162895.98  4.81 2015年195
5.16163.917.743512.82  4.67 2016年2564218.4833.015027.54  4.35资料来源:根据2013-2016年贵州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二、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弱
现代经济信息
贵州现有的红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红旅游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红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红旅游景区连接外省景区、区域景区之间、景区内部之间的旅游交通还不完善。与此同时,各地红旅游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程度较低,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供给粗劣化、低端化的现象,红主题、特鲜明的精品客栈数量偏少,低端旅馆遍地开花,高端、特餐饮开发不够。
(二)贵州省红文化资源引导产业联动发展效应不强
一直以来,贵州红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以红旅游开发为主,红旅游开发又以革命遗址开发为主,产品开发单一,内涵深挖不足,产业化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展示文物、图片、文字,配以平乏空洞的讲解词,单调、无味,缺乏生动性,游客参观居多,参与性活动较少,不能有效展示革命教育、
爱国理念的真正内涵。红文化产业联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旅游金融业、大数据、装备制造业、健康服务业、生物医药等前向、后向、横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不强,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小学生国庆节演讲稿(三)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人才匮乏
一直以来,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专业的红文化产业化人才培养这一块还是空白,贵州各高校至今还没有红文化产业化人才培养的专业硕士点,造成了本地域范围内无法为贵州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从业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教育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贵州省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旅游交通设施,构建“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体系。在对外交通上,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对外界的快速交通联系,逐步建立起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完善交通联运体系与湘鄂渝黔四省的交通网络布局。公路方面:适当增加贵州与周边省份红旅游景点的“直通车红旅游巴士”,完善区域“3小时”辐射圈的红旅游交通体系。铁路方面:
续接或开建铁路,进一步增强和扩大红旅游城市铁路交通的对外辐射能力和辐射范围。航运方面:完善现有机场——龙洞堡机场的扩建和航线增加,尽快推进其他市、州、县机场的建设。在对内交通上,增设贵州省省内、各州市市内、市区通往主要红景区之间中短程旅游专线大巴。推进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南盘江、乌江、被盘江流域的港口码头建设,衔接各红景区联动发展。
长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二)红文化资源引导产业联动发展
促进贵州红文化产业横向延伸发展要求贵州红文化产业向关联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红产品,即“红文化+”延伸。“红文化+”是充分发挥红文化的拉动力、创造价值能力、扩展能力,以及集成、融合、催化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结合贵州的红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促进贵州红文化产业向 “红文化+工业”、“红文化+服务业”、“红文化+大数据”、“红文化+旅游”横向延伸,打造成红文化产业链。
促进贵州红文化产业纵向延伸发展要求贵州红文化产业通过上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加优质的要素,即“+红文化”延伸。结合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健康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促进贵州红文化产业向“装备制造业+红文化”、“食品加工业+红文化”、“健康服务业+红文化”、“电子信息+红文化”、“生物医药+红文化”纵向延伸,打造红文化产业链。
(三)强化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优秀产业化发展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引进高端复合型产业化发展人才。完善各个红旅游景区、景点的就地培养制度,为红旅游规划设计者、红旅游管理者、红旅游企业管理者、红旅游相关设施的技术服务人员、红旅游服务人员提供免费的培训,提高红旅游相关人员的能力。建立产业化发展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引进产业化发展领军型人才和团队,给予奖励、子女落户等方面的扶持,为贵州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红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立、完善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人才流通渠道顺畅。同时,引进大量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到红文化产业中。加快贵州各高校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人才专业硕士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培养本土高水平的红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王洪叶.贵州红文化资源与地域发展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9.千金藤素
支的部首[3]2013、2014、2015、2016年贵州统计年鉴.
[4]徐仁立.中国红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12.
[5]卢丽刚.红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
[6]王爱华,罗中昌.红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开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
作者简介:陈 烦(1987-),男,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民族经济研究。
刘 丹(1993-),女,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党的建设研究会2017年度课题(课题编号:17ZX005);2014年凯里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课题编号:KLXY一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