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的原因分析
【摘要】中国对南沙岛有着无可辩驳的主权。二战结束后长时间内是不存在南海问题的。从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沙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并且提出主权要求。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越南召开南海问题国际会议,使得南海问题再次升温。南沙岛的主权为何会成为各个国家所争夺的目标。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南海问题;原因
南沙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南沙岛。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Et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也就包含了南沙岛。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岛、西沙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岛正式交还给中国。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美国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岛的主权。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从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哑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岛部分岛礁,在南沙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越发的严重。菲律宾国会在2009年2月17日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越南召开以南沙岛的主权归属为核心的南海问题国际会议,用柔性手段抢夺南海问题的主动权。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也纷纷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提出要求。
我国周边邻国都想把南海划分为自己国家的领土范围是因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各国的海洋意识不断加强,海洋已成为各国争夺利益的新“战场”。第一,海洋拥有大量的资源、能源。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陆地上的资源和能源也出现了紧缺的现象,尤其是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短缺。而海洋还是没有被挖掘的净土。海洋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0%。其隐藏的能源和经济潜能是巨大的。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将成为人类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由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陆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而占70%的海洋世界却没有人类居住,这就
PoliticsStudies论坛·政治学研究
给人类提供了“移民”的最佳去处。“海洋是国土和公土。海洋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海洋是资源宝库,海洋是全球通道,海洋是国家安全防卫前沿。”
此外,南沙岛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也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要道。南沙岛是我国南海四大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岛。南沙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南沙岛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这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
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美国亨特号探测船,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j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石油能源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各个国家都会对其运输问题都非常关注和重视。也正因为。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围担心中国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也介入到南海问题。这也是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原因之一。
南沙岛作为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拥有丰富资源,还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处于非常重要的经济和国防战略地位。面对菲律宾等国的挑衅。我国要积极、及时应对,而不要因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友好解决方式而错失了发展的先机。
【参考文献l
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1]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EB/OL].http://news.QQ.com.[2]菲律宾南海挑衅中国除交涉外需走三步棋[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
[3]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6.
[4]浅谈南海f"]J逸[EB/OL].http://zhidao.baidu.com.
拍一拍功能在哪里
<大江周刊·论坛>2009年12月57万方数据如何修改默认浏览器
南海争端的原因分析
作者:肖梅
作者单位:南昌犬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刊名:
大江周刊(论坛)
英文刊名:DAJIANG WEEKLY
年,卷(期):2009,""(12)
被引用次数:0次
1.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
2.菲律宾南海挑衅中国除交涉外需走三步棋
3.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4(6)
4.浅谈南海问题
1.学位论文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2006
本文以地缘政治为研究视角,从理论、形势、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南海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分析和思考,构成了以理论研究为基点、形势分析为依据、法律探讨为框架、对策思考为归宿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本文共分八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的学术回顾,叙述文章的基本构想,介绍研究方法。第二章地缘政治辨析,是理论部分,解析地缘政治的基本内涵,概述地缘政治的理论框架,阐述地缘政治的独特思维和视角,研究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这为以后各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根据地缘政治环境的有关原理,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内容,探讨其影响和作用
,透析左右南海问题发展的地缘政治因素。第四章南海地缘政治格局,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叙述格局的变迁过程及中国对南海权益的捍卫,介绍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侵夺与所形成的格局,探讨其地缘战略思维,评析美日南海地缘政策的内容、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对南海格局的影响。第五章南海地缘政治秩序,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秩序形成的原因,叙述其变迁过程,阐述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的国内法及其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描述周边各国所制定或通过的国内法或政令等有关内容,评析各国单方面海域划界行为的消极影响。第六章中国南海地缘战略思考,是对策部分,探讨我国处理南海问题的地缘战略,即睦邻政策,着重分析我国南海睦邻政策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解决南海问题时所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和采取的对策及其现实意义。最后一章是对南海问题的未来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议论文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20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前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岛及西沙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本文介绍了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原因,从国际法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南海问题,提出了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
3.学位论文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2006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过程、方式等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阐述了研究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意义,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天竺葵扦插正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南海争端出现的原因以及现状。认为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使之下有关各国不顾国际法的规定,悍然侵占我南沙诸岛,并疯狂掠夺自然资源。
正文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过程和原因,认为美国对待南海问题的政策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不是一以贯之的,而是随着美国的亚太战略而进行调整的,是服从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的。
第三部分则着重分析了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以后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该采取的
对策。认为美国的介入虽然使得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但是美国与争端各国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而且美国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因素使自己在南海争端中取得主动。
结束语部分则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总结。
4.学位论文何海榕南海困局的法律研究2006
南海问题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出对解决南海问题有现实意义的建议,笔者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这些论著注重分析形成南海困局的外因,较少分析内因;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强调依据国际条约法,很少提到国际习惯法,更少关注历史性因素。本文从法律层面,着重分析南海困局的内因,指出南海问题的特殊性,针对一些学术分歧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出解决南海困局的方案。
全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南海困局的表现,简要介绍了南海“困”在何处。
第二章南海困局的内因,指出中国落后的海洋意识和国际意识是形成南海困局的内因。还进一步分析导致落后意识的原因是千年封建传统和近、现代国家实践。
第三章南海困局的特殊性,主要指出南海水域问题与其他争议水域问题的区别。南海水域是特殊的海
域。在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与海域划界争端交织在一起,还存在历史性权利的问题。“U形线”是主张历史性权利的依据。它是一条“历史权利线”。解决南海问题应强调依据国际习惯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是“陆地控制海洋”。在南海岛屿主权确定的前提下,《公约》是解决南海海域划界争端的依据之一。
第四章对突破南海困局的建议,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地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与中国相称的国际地位。在南海争端未解决前,中国应在“U形线”内有所作为。解决南海争端时,应灵活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手段,不应回避法律手段,这样才能推进南海共同开发的实现。最后对实现南海共同开发的具体模式提出了构想,指出应分层次实现。
5.学位论文华磊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2006
南沙岛及其海域对中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因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南沙岛及其海域逐步受到周边邻国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并被邻国抢占和瓜分,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
其实,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占有和开发南海诸岛,中国历代政府对其实行连续的管辖,都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早已确定,并且不容置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也得到邻近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但是,随着南海海域发现油气资源
,以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南海地缘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那些邻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纷纷加入对南海岛礁的争夺和对南海海域的
瓜分,这样就导致了目前六国七方对南海的争夺,形成了现在的“南海争端”问题。随着邻国对南海岛礁及其海域争夺的目益激化,南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20世纪80到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这实际上是“搁置主权争议,实行共同开发”。针对中国的这一南海政策,有些人认为这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还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国放弃了对南海的主权。
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中国处理南海的政策问题。论文主要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和国家主权的角度,对中国的南海政策进行政治学分析,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南海政策的合理性。
全文除引言与总结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南海的概况,。目前六国七方对南海的争夺,引起南海争端的主要原因,以及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部分,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政策。这部分从三个时期分析了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主要政策:一是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对南海争端的政策
二是20世纪70年代到冷战结束时中国对南海争端的政策;三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对南海争端的政策。
第三部分,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这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用国家利益理论和国家主权理论对中国南海政策进行分析。
该论文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第一,试图用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理论,从政治学的高度对中国南海政策的合理性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分析。第二,从方法论来看,本文尝试运用唯物史观,采用归纳与综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海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
6.期刊论文刘振华西沙海战胜利原因分析及对当前南海争端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09,""(26)
1974年1月的西沙海战是新中国第一场重要海战,起初中国准备不足,但在守岛民兵和海军官兵的英勇战斗下.还是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并一举收复西沙被占岛屿.此次海战虽然胜利,但也暴露了备战不足和指挥混乱的弱点,总结此经验教训,对应对南海争端有一定启示意义.
7.学位论文蒋晓俊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研究2009
南海对中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因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南海诸岛及其海域逐步受到区域内外国家的“关注”,从20世纪
70年代以来,并被邻国抢占和瓜分,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中越两国之间的南海争端便产生于此背景。
祝贺高考成功的贺词
本文以地缘政治为视角,从理论、形势、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中越南海争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分析和思考,构成了以理论研究为基点、形势分析为依据、对策思考为归宿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本文的地缘政治辨析,是理论部分,介绍地缘政治的基本内涵和定义,归纳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地理、格局、战略。这为以后各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南海地缘政治环境分析,是根据地缘政治环境的有关内容,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状况,透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因素;区域内外国家与中越南海地缘政治格局,主要是分析中越南海争端格局形成的原因;挖掘越南在南海的渗透方式;探讨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主张及对南海权益的捍卫;评析东盟国家与中越南海争端格局的相关性;分别阐述美国、日本等区域外大国对这一格局的影响;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战略对策思考,是对策部分,探讨我国处理南海问题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着重探讨解决争端的可能模式和中国所应采取的对策。
8.期刊论文王晓东.黄耀东菲律宾: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东南亚纵横2010,""(3)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2009年是菲律宾不寻常的一年.经济处于低迷,创下11年一遇的最低增长率;社会治安令人担忧,除了几次大自然灾害夺走1000多个生命外,还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发生了57人惨遭杀害的杀人等事件;
外交上,继续采取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由于南海问题,菲中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金融危机从萧条走向复苏,2010年的菲律宾经济有望好转.
9.学位论文乔刚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中国的战略选择2006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在共同的压力感和紧迫感驱动下,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东亚各国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21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情况,着重从韩国角度分析了韩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背景、意义及遇到的困难。最后针对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影响,阐述了中国的对策建议。
本文内容分为绪论和六章。在绪论中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框架。第一章主要对自由贸易区的理论进行探讨,先介绍几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自由贸易区概念,然后着重分析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第二章就东亚各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和原因作了分析。接着第三章从韩国角度探索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意义及遇到的困难。第四章谈了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第五章详细阐述中国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北面积极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南面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果,最终推动东亚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从而减少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利影响。其间,中国也要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消除中国威胁论,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营造的国际环境。最后一章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谈了一点看法。
10.期刊论文杨潮浅析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法制与社会2008,""(36)
中国与东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其间也曾充满波折但友好与合作一直是主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双方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华人华侨与边界纷争等南海问题等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安全中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阐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以揭示影响双边关系的深层原因和建构性因素.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djzk200912027.aspx
授权使用:第二炮兵工程学院(depbgcxy),授权号:9e3b32ec-5271-4c1f-9612-9da8008fa822,下载时间:2010年
7月3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