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集孝文帝改革
主要内容:讲述北魏政权时期,孝文帝为解决鲜卑和汉民族矛盾进行改革的历程。
北魏建立
西晋末年,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西晋朝廷最终被迫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中原大地上十多个民族政权陆续登场,历史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这段纷扰的岁月持续了100多年,直到一支来自草原的部落出现,纷争局面才宣告结束。北方建立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稳固政权,史称北魏,建立北魏的就是来自草原的拓跋鲜卑。
鲜卑历史
在大兴安岭中,隐藏在峭壁之上有一处石洞——嘎仙洞,据说这里就是拓跋鲜卑的起源地,古老的石洞印证了鲜卑部族的早期生活。
据推测,公元前二世纪,拓跋鲜卑就世居大兴安岭深处,他们常年以狩猎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猎物越来越少,一年中七个月都为冬季,大部分时间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人们开始思考是继续在这里生活还是走出丛林去探寻未知的新生活?最终当时的部落首领率领部族走出了大山,他们行进了几千公里来到了今天内蒙古呼伦湖一带,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涯。
正当鲜卑部族在中原外围盘桓之时,已被前秦的扩张圈进中原文化圈内的拓跋鲜卑迎来了一个天赐良机。公元383年,淝水之战爆发,控制北方的前秦政权土崩瓦解,拓跋鲜卑乘机建立北魏政权,结束了游牧生活,入主中原。
文化融合
当粗犷豪放的草原游牧文明遭遇崇尚礼仪的中原农耕文明,自然产生了激烈而痛苦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激荡,拓跋鲜卑终于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但这条民族融合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拓跋珪是北魏第一位皇帝,在北魏建国后不久,仪仗队就为他迎来了一位他仰慕已久的贵妃——他母亲的妹妹,贺兰氏,也就是他的姨妈。
其实皇室中迎娶自己亲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在当时的汉人看来绝对是
之事,拓跋鲜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婚俗,就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段相对落后。尽管此时他们已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起国家,并且把都城从草原迁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建国初期,无论是鲜卑贵族还是平民,近亲结婚的事情不足为怪,这样的婚俗习惯在鲜卑已经延续了近千年。
显然,这支来自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一时还无法迅速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对于刚刚进入中原的北魏统
治者来说,既要巩固政权,又要长居此地,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
初入中原,拓跋鲜卑成功地实施了一国两制——胡汉分治,这个始创于十六国时期的治国手段成功地缓解了鲜卑与汉族的矛盾,使这个新兴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站住了脚。同时朝廷也开始任用汉族官员,北魏形成了由鲜卑贵族和汉族共同执政的政权。
中原大地上,胡汉杂居的区域不断扩展,仅当时的都城平城地区在建国短短五十年内就有100多万汉人迁入。胡风汉俗、互相杂糅成为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现象。
民族矛盾
原因
北魏的胡风汉俗要求国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矛盾的天平上时刻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拓跋珪死后,天平开始向民族矛盾方面倾斜。
作为征服者,拓跋部将野蛮的烧杀抢掠之风也带进了中原。建国后,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和欺压屡见不鲜,这也是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达80多次。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彻底扭转这一政治局面。开机显示器黑屏
措施
药神保公元423年,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年仅17岁的拓跋焘继位,进一步解决胡汉矛盾迫切的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拓跋焘继位后的第三年,在平城的东城外兴建起了供奉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殿堂。此后拓跋焘经常来此祭拜,他还规定在此建立太学,要求鲜卑和汉族贵族的子女必须在此学习儒家经典,拓跋焘希望借助儒家学说为治国安邦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儒家学说只能解决治国思想问题,北魏王朝还需要大批熟悉中原文化的大臣。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他曾一次就征请了数百名汉族士人。
虽然鲜卑贵族还时时纵马关外、围场狩猎,但中原地区已经普遍大兴农业,开始屯田垦荒,经济上有了迅猛的发展。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北魏王朝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不断增强,拓跋焘指挥北魏铁骑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喧哗纷扰达一百二十余年的北方重归统一。
国史之狱
封建化的道路并非一帆同顺,拓跋焘的倾向引起了鲜卑贵族元老的不安,汉族大臣权力的扩张也造成了他们的疑惧,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争日益激烈,最终酿成了北魏第一大案——国史之狱。
编修国史是汉文化由来已久的传统,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后以中原文化正统自居,希望用国史的形式记录自己辉煌的历程。鲜卑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用文字记录北魏国史,必定要任命既了解鲜卑历史又效命于朝廷的汉族士人,于是出身汉族的第一高门、文韬武略的三朝元老崔浩成为了纂修国史的最佳人选。
公元439年,崔浩奉命编修北魏《国书》。自古以来,汉族史家就有秉笔直书的良史传统。崔浩历经十年之久搜集资料,尽述拓跋部早期历史,详细赅备而无所隐晦。原本按照拓跋焘要求对鲜卑历史进行的实录却因为其中记载了许多拓跋鲜卑早期不光彩的历史招来了众多鲜卑大臣的不满。
崔浩纂修的《国书》遭到了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把《国书》看成是汉人对鲜卑人的公然挑衅,甚至是对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侮辱,诛杀崔浩和其党羽成为众多鲜卑贵族的共同呼声。
公元450年七月的一天,因为《国书》揭露北魏拓跋族国之丑恶,三朝元老崔浩及其家族以及与崔氏联姻的其他北方望族被满门抄斩,牵连者多达300余人。这就是北魏一朝震动四方的国史之狱,在这次打击中,诸多北方世家大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拓跋焘本想通过撰写《国书》褒扬鲜卑的光辉历史,最终为了平息鲜卑贵族的怒气诛杀了汉人四大家族,这反而激化了鲜卑和汉族之间的矛盾。
随着国史之狱后矛盾的激化,拓跋焘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由于宫廷,
拓跋焘被太监所杀,如何让拓跋鲜卑融入中原文化,是太武帝拓跋焘的未竟事业。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局面,整个王朝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
孝文帝太和改制
改制背景
在1500多年前春耕的这一天,北魏第六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在祖母冯太后和众多北魏大臣的陪同下来到田间,进行藉田活动。自秦汉以来,皇帝就在春分时节带领文武百官进行藉田活动,皇帝亲自进行耕种,充分显示了封建统治者对农业和土地的重视。
虽然冯太后名义上是孝文帝的祖母,但实际上不是亲生的,因为北魏有子贵母死的制度,所以孝文帝的亲生祖母和母亲很早就死去了。冯太后是汉人,于是从小就用汉族文化来熏陶影响孝文帝。
孝文帝登基之后,农民起义仍然不断爆发,汉族出身、独揽大权的冯太后凭借着自己对胡汉双方的了解,最终到了破解民族矛盾的办法。
太和改制
孝文帝登基的13年,在冯太后的鼎力支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改革正式启动,时值北魏太和年间,史称太和改制。
改制内容
恢复百官俸禄制
合理避税自从北魏开国,拓跋贵族们基本是通过战争掠夺财富或立功获得巨额赏赐,汉族官僚们的物质生活则十分拮据。太和改制的第一项就是恢复中原实行的百官俸禄制,使汉族官僚物质待遇得到提高。
颁布均田令
官员的俸禄归根到底来源于农民,农民的衣食之本则为土地。北魏建立后,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产生了大量流民,这些流民成为社会最不的因
素,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元485年,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下,颁布了均田令。均田令的最根本原则是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授给农民,农民以夫妻和耕牛头数授田。
北魏因为战乱有很大量的无主的荒地,颁布均田令同时解决了无主荒地和流民问题,同时国家为了维持稳定的财政收入需要不断的提供各种粮食物资,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北方的胡人逐渐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从游牧变成农耕。这就是均田令在在北魏时期起到的重要作用。
实行三长制
农民有了土地收入,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赋税。为了对农业人口实行有效监管,北魏又实行了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孝文帝同时也颁布了新的租调制度,农民种地越多,赋税越低,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改制影响
明堂本是古代汉族帝王宣明教化的重要场所,北魏明堂的始建正是在太和改制期间,孝文帝曾在此会见臣、祭祀祖先。可以想见当年的北魏经过太和改制,经济政治已经极为,也呈现出升平富庶的景象。
历时6年的太和改革将北魏逐步带入了太和盛世,北魏的皇权对农耕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孝文帝也在冯太后的历练扶持中长大。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24岁的孝文帝开始亲政生涯,由此他展开了一段狂飙突进的改革。
奉行孝礼
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宣布奉行儒家孝礼,为祖母守孝三年。在历代拓跋君主中,从来没有守孝三年的
水种翡翠如何鉴别制度,这根本不合鲜卑旧俗,鲜卑贵族无法容忍这种违背祖宗家法、离经叛道的行径,他们对此极力反对。当时的汉族大臣不敢直接站出来支持,因为他们不想再次上演国史之狱,不想成为拓跋贵族和汉文化之间博弈的牺牲品。
孝文帝在重重压力下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了三个汉族大臣,让他们提出反对,然后让反对的拓跋贵族在旁边听,展开一场辩论。实际上这三个人都是赞成孝文帝三年守孝制度的,但是表面上又提出了很多反对的理由,他们说的这些理
云顶之奕怎么玩由都是这些拓跋贵族所说的理由,最后被孝文帝一一驳倒。
在冯太后去世不久,孝文帝就为孔子修建了独立的庙宇,这在拓跋鲜卑尚属首例。
迁都洛阳
虽然汉族文化早已融入孝文帝的骨髓之中,无奈平城鲜卑旧势力过于强大,孝文帝的改革处处受阻。守孝期满后,孝文帝导演了一出迁都的苦肉戏,他做出了一个无论是鲜卑贵族还是汉族大臣们都匪夷所思的决定:攻打南齐,一统天下。
孝文帝一改往常的行事方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在朝堂上和大臣们进行分析辩论,他抱着必胜的决心直接出发了。
公元493年九月,孝文帝身穿戎服、挥鞭催马,亲率30万大军,还特意命令大部分文武朝臣随军南征。此时正值北方多雨季节,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艰难,到达洛阳时,已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落。他手下的骑兵骑将不适合这种天气,因此大家不愿意来这里,孝文帝就说,如果不南征,我们就在这里待下来。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孝文帝用尽心思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鲜卑大臣的束缚,这为他后来的强制性改革打下了最有力的基础。孝文帝至关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把首都从平成迁到洛阳。
改革
改婚俗
孝文帝迁都之后,他一改鲜卑早期的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至此孝文帝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说汉话王者荣耀攻略
汉文帝规定汉语为官方语言,禁止30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在朝堂上讲鲜卑语,皇宫里的拓跋皇室也一律学汉语、说汉话。
据说自孝文帝禁止讲鲜卑语后,皇后仰仗自己的身份,在宫廷里一直讲鲜卑语,这无疑是对孝文帝改革的公然挑衅,皇后被孝文帝发现后,最终贬为庶民,在瑶光寺里终老一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