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结合实例,从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 1.结合案例,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认知) 2.结合案例,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思维) |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3)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或转换。
dnf召唤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特别提醒]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人文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自然地理环境。
二、区域协调发展
1.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合作效果 | 表现 |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 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
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 教父2剧情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竞选团支书演讲稿 |
1.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
2.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不受益。( )
3.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联系,使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
4.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5.有人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
A.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B.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生产、消费、流通领域联系日益减小
提示:1.√ 发达区域具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两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对发展中国家同样有益。
3.√ 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着劳动力、自然资源、资金、信息、产品等多种联系,说明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4.× 目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B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物业费,A项错误;随着信息通信网络的普及应用,全球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产生,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B项正确;全球的竞争,目前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的竞争,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间的差异会增大,C项错误;材料中所述,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联系也日益增加,D项错误。]
区域联系
材料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0%,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差别显著。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示意图。
问题1 (区域认知)长江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联系提供了什么条件?
提示:航运(水运、交通)。
问题2 (区域认知)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为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什么?
提示:劳动力、能源、资源、市场等。
问题3 (区域认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什么?
提示: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
问题4 (综合思维)金沙江水电东送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提示:缓解下游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下游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联系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1)表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作用及区域联系
目的 | 在区域内部,各成员国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强各成员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作用 | 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的质量,并挖掘各成员国各自的区位优势,实现由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
区域联系 | 在区域内部对生产资料、信息、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进行新的配置与重组 |
(2)图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全球经济联系
1.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1)~(2)题。
(1)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2)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C (2)C[第(1)题,双边贸易活动中大量出口的则为其优势产业,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商品和服务中,具有优势的是金属矿开采和文化教育产业。第(2)题,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分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空间位置邻近,海上交通便捷,利于双边经贸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 2020年2月28日,山东青岛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视频会议召开,总投资约8亿元的8个合作项目分别在青岛、安顺两个会场进行网上集中签约。
问题1 (人地协调观)山东青岛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合作项目属于哪种联系形式?平顶山美食
提示:属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
问题2 (区域认知)山东省青岛市在与安顺市的合作中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提示教师节祝福语八个字:资金、技术、管理等。
问题3(区域认知)贵州省安顺市在与青岛市的合作中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提示:劳动力、资源、能源等。
[归纳提升] 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
图示法理解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
2.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据此回答(1)~(3)题。
(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不受外部的影响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C (2)A (3)D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西部大开发应立足于自力更生、扬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我国应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
区域认知: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
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