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答案+解析)
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
五金件是哪五金一、选择题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图中“绝对均衡线”)。如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一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l~2题。
1.在全国平均线图中,M至N区问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分析】读材料可知: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图中“绝对均衡线”)。
【解答】解:读图可知,MN区域离绝对均衡线最远,说明该地人口分布最不均衡,集中度很高,应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等,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M至N区间的人口分布,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2022杭州亚运会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
【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解:通过1953年、1982年、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对比发现越来越偏离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理解即可。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如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据此完成下列第3~5题。
3.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影响积雪的因素。根据材料“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可知,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据此回答该题。
【解答】解: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认真审题是前提。
刘德华电影列表
4.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3月    D.5月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解答】解:“中国雪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直到3月份气温低仍然很低,从上年秋冬季节开始的积雪一直不能融化,达到一年最后;3月以后,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积雪厚度逐渐减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要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降雪的基本条件是: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充足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结合该地有利于降雪的条件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A.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故A错误。
B.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內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故B正确。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00字六年级
C.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故C错误。
D.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不仅要透彻理解该地的气候条件,还必须掌握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比较两地降雪形成条件的差异。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如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6﹣7题。
6.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下沉    D.火山喷发
【分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原因。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描述,结合近岸岩石特征及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形成伯利兹蓝洞。所以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材料信息中提到冰川时期海平面特点,而不是该地区受到冰川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文材料信息的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根据题意和图文材料信息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材料信息,误答冰川作用。
7.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后期,全球(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气温由低到高
【分析】气温变化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如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缩短;山地积雪融化,雪线上升;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作物生长加快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洞穴形成于冰川时代末期,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海平面大幅下。海平面下降,此处为石灰岩地貌,出露地表后,受到侵蚀溶蚀而形成洞穴,地下溶洞地。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地震等原因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冰期过后,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洞穴被海水覆盖。因
此,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后期,全球气温由低到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