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潍坊话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
浅析潍坊话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
摘要: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此潍坊方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将从比较句、程度副词、指示代词等五个语法角度分析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潍坊方言比较句程度副词指示代词句末语气词连谓句潍坊方言,俗称潍县话,属于北方语言中齐鲁方言的一个分支,潍坊方言还可以细分为潍城方言、青州方言、安丘方言、临朐方言等。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定居,是我国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此潍坊方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且某些词语仍保持了古汉语的用法,如语气词“没”。
扬雄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1]作为中国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总汇了从先秦到汉代两个时代的方言,将潍坊方言划归于东齐方言。而首先对潍坊方言进行专题描述的,则为1931年《潍县志稿?民社志》[2]卷十五、十六的“方言”。当然,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字有更革,音有?移,亦?所必至”[1],潍坊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将从多个语法角度来分析潍坊方言的独特之处。
一、比较句
潍坊方言的比较句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与普通话相同的是用介词
“比”引入比较对象。但是,在口语中使用最多的是用“起”字引入比较对象,两种比较句不仅语序上存在差异,而且语义上也有不同。
如:①他个头比你高。他走路比你快。(普通话)
②他个头高起你。他走路快起你。(潍坊话)
在语序上,潍坊方言的“起”字比较句,是将两个比较主语放在句子的首末,修饰语(比较项)在“起”字前面,而普通话则把修饰语(比较项)放在句末。从语义上分析,普通话的比较句侧重两者的比较,而潍坊话的“起”字比较句则是侧重强调。如:①句是对两者身高和走路速度的比较,②句则强调的是他高你矮,他快你慢。
潍坊话的“起”字比较句的否定形式是在修饰语(比较项)前面加否定副词“不”。如:②句中两比较句的否定形式即为:他个头不高起你。他走路不快起你。另外,潍坊话中还有多种表达否定意义的比较形式,最常用的还有:赶不上、不验(yan42)(普通话中无此对应字)。如:我赶不上他学习好(即:我不如他学习好)。我的衣服不验她的好看(即:我的衣服不如她的好看)。
引的组词二、程度副词
黄伯荣与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定义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
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2]副词的类型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和频度副词等七类。所谓的程度副词是指表示程度、等级等意义的副词。潍坊话与普通话在程度副词方面差异较大。
潍坊话在表达十分、极其之意时,通常用“奇”、“刚(阳轻)”、“刚
(gang35)着(zhe)”来代替普通话中的“很”、“非常”或“相当”。例如普通话中的很好、非常漂亮、相当厉害,在潍坊话中就可以说:奇/刚/刚着好,奇/刚/刚着漂亮,奇/刚/刚着厉害。
用在形容词前面的“奇”、“刚(阳轻)”“刚(gang35)着(zhe)”是潍坊人日常使用的程度副词,例如,“奇/刚/刚着俊”“奇/刚/刚着窝囊”“奇/刚/刚着好”等话是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
另外,还有在形容词后面加修饰语“不(bu)拉唧”“不(bu)溜秋”,表示程度的深浅,如“酸不拉唧”“黑不溜秋”表示酸溜溜、黑乎乎的意思。
三、指示代词
据松下大三郎的《标准汉文法》记载:“近时(中国)俗语无中称,唯山东之一部有‘乜个’一词。‘乜’系俗字,是中称代词。”的确,潍坊话里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近指是“这”,中指是“乜(nie51)”,远指是“那”。“nie51”有音而无字,故松下大三郎用“乜”字来记载此音。并且“乜”与代词“这”、“那”的用法完全相同。例如:
五行属木的字大全
③这个、乜个、那个;
④这本书是你的,乜本书是他的。
潍坊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指示代词,如“张”与“娘(niang33)”或“囔”,它们分别是“这样”与“那样”的合音,表示这样与那样的意思。如:
⑤这样行不行?你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就很好!(普通话)
⑥张中啵?你为什么要娘/囔做?娘/囔就奇好!(潍坊话)
“囔”还有一层意思,即别人在夸奖你时,你说“囔好了”,则表示“如果那样就好了”的意思,这句话本身具有轻微的否定之意,且含有谦虚的意味,表达了说话者对美好事物/事情的向往。
四、句末语气词
语气词与语气助词其实属于一类词,只不过有的流派将语气词单独列为一类,而有的流派将语气词划归为助词一类。如黄伯荣[3]、朱德熙[4]等把“的、了、吗、吧、啊、呢、呀”和“的、地、得、着、了、过”等分列为语气词和助词,而其中吕叔湘[5]和徐青[6]等把“的、了、吗、吧、啊、呢、呀”等词归人助词类,称之为“语气助词”。本文将以黄伯荣先生的划分为准,将语气词单独列为一类。语气词的作用三星手机维修中心
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子主语、状语的后头。语气分为四种: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语气,分别用一定的语气词表示。普通话中,常用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与普通话不同,潍坊方言中常用“啵(bo)”、“么(me)”来代替上述六个语气词,表示疑问或询问语气。如:
⑦你去吗?你吃饭了吗?(普通话)
⑧你去啵?你吃饭了么?(潍坊话)
但是,“啵”与“么”的使用环境是不同的。从⑧⑨⑩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么”前要有助词“了”或“来”;而“啵”一般直接跟在动词、语气词或形容词之后。另外,有“啵”的疑问句中,多表示意见性询问;而有“么”的疑问句中,常表示对事情或动作行为是否完成状态的疑问。
⑨他写完作业了么?你们去来么?
⑩中啊啵?(行不行?)饮料好喝啵?这件衣服漂亮啵?
潍坊方言中,还有一个句末语气词“没”需特别注意,其实“没”是在后来的普通话普及过程中由语气词“
么”发展演变而来的,年轻一代用得比较多,老一辈人还是习惯用“么”,因此一切用于“么”的语境都可以用“没”来代替。
全国物流停运时间表2022
在我看来,语气词“没”跟古代汉语中“否”的用法有点相似。“否”作为语气词讲,要用在句末,表示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再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潍坊话中的语气词“没”也有“吗”“不”的意思。
五、连谓句
撒贝娜所谓的连谓句是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在潍坊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连谓句,即:主语+动作+去吧,表示建议或邀请之意。此结构在普通话中的标准语序应该是:主语+去+动作+语气词“吧”。
如莫言的《红树林》中有句话:“孩子,好好干吧,我回去了,你忙去吧……”[7] 此句中的“你忙去吧”就是典型的潍坊话,换做普通话应该说成“你去忙吧。”再如,“我们旅游去吧”(普通话:我们去旅游吧),表达的意思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发出了一起旅游的邀请。
另外,潍坊人在用此句式时,还常常在主语后加“先”字,表示建议、催促或邀请某人首先做某事。如中的句子都可以加上“先”字,变为中的句子:
瓷都景德镇
你做作业去吧。我们逛街去吧。你们吃饭去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