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川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中青班(少数民族类)第四组九名学员在组织员的带领下,赴恩施州利川市对其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以期通过剖析利川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对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期间,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景点考察、街头走访等形式,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利川市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利川市市情及旅游资源情况
利川市地处鄂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成员单位。国土面积460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92万。
(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利川属于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巫山余脉和武陵山余脉在这里交汇,境内四周山峦环绕,中部平坦,海拔一般在1000至1300米,全境地势高于相邻各
县市,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悬圃。境内河流顺着地质构成线和山势呈射线状向四面奔流,既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也是倒流三千八百里郁江和唐崖河、磨刀溪的发源地。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特别是到盛夏,月均气温为20℃,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凉城”。
(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比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该市在167项旅游资源共涉及规律教学反思8大主类、24个亚类和51个基本类型。分别占总数的100%,77.5%和 32.9%。集中在黄鹤楼漫天游地理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气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景观类、建筑与设施景观类、人文活动景观类及旅游商品类。在传统的旅游宣传中,利川旅游资源主要是“五个一”:一个洞——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一棵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美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一口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落大水井、一首歌——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并传唱全球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维也纳大厅的“龙船调”。实际上,除了“五个一”之外,利川的特旅游资源还很多,主要有:
利川市主要旅游资源简表
类 型 | 典型资源点 |
洞 穴 | 腾龙洞、玉龙洞、朝阳洞、水莲洞、破口洞 |
村 寨 | 鱼木寨、张高寨、船头寨 |
植 物 | 水杉王、小河水杉林、花梨岭梨花、朱砂屯桃花、苏马荡杜鹃、齐岳山草场 |
山 地 | 齐岳山、佛宝山、星斗山、甘溪山 |
民 俗 | 土家文化、龙船调、肉连响、哭嫁、牛王节、民歌、花梨岭天主教堂 |
建 筑 | 大水井、张高寨古建筑、岸坎古民居 |
气离婚程序 网页无法显示图片候 | 凉城利川:盛夏月均气温为20℃ |
峡 谷 | 观音峡、龙桥峡、毛滩河峡谷、郁江画廊、佛宝山峡谷漂流 |
温 泉 | 忠路温泉 |
红旅游 | 十字路会议旧址、红三军军部旧址等 |
现代旅游 | 齐岳山风电场、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等 |
(三)瑰丽独特的人文风情。利川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1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38%。从古至今,利川一直是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人聚居的地方,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三大文化在此交融,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艺术种类繁多,民族服饰别具一格,民族饮食风味独特,形成了以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为代表的地域特浓郁的民族文化,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利川灯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小曲。
(四)联接鄂渝的交通优势。沪渝高速、宜万铁路分别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9月建成通车,破除了过去一直制约利川发展的交通瓶颈,目前,利川到恩施市1小时,到重庆仅需3小时,到宜昌仅需3小时。而依托恩施机场和万州机场,利川可以十分便捷的前往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目前,渝利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利万高速已开工在建,这标志着利川对外交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利川将成为连接湘鄂川渝的重要交通枢纽之地。
二、利川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女性保养成
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中国西部名城”,被授予“中国歌舞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把利川打造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生态宜居的全国知名休闲避暑胜地。
(一)旅游产业地位日益凸显。利川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于2006年市委第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按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绿发展”的原则,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由政府主导修编了《利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多个景区详规。加大产业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强力宣传营销、加强机制队伍建设,全市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旅游”的“大旅游”工作新格局,可以说,旅游产业在利川市的地位日益凸显。
(二)旅游资源开发逐步深入。积极支持腾龙洞、佛宝山、龙船水乡、苏马荡旅游度假区、齐岳山、大水井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持续发展。腾龙洞入选湖北省旅游“十大名片”,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佛宝山实施风情漂流项目,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
龙船水乡景区不断提档升级,即将创建4A级旅游景区;苏马荡旅游休闲度假区引进社会投资70多亿元,“苏马荡现象”成为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典范。目前,利川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全市有A级旅游区8个(其中4A级2个,3A级2个),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腾龙洞、佛宝山、大水井等景点成为各地游客到恩施的必游之地。今年1至10月,全市接待游客5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0%。可以说,利川市的旅游正处于蓬勃向上的时期。
(三)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利川市现有星级旅游酒店14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有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城区在册登记的宾馆饭店共134家,床位6000余张。有旅行社13土壤类型家(其中6家分社)、有旅游车队3家、旅游购物推荐单位11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37家、星级农家乐118家(其中龙潭水寨为湖北省五星级农家乐)、旅游宣传网站2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导游人员105人,景区讲解员245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