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制史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1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时期把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称为( )。
A.质
B.剂
C.傅
D.别
2.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规定了明确的刑事责任,即凡是“五罚不服,正于五过”。其中把报私怨而枉法的称为( )。
A.惟官
B.惟来
C.惟内
D.惟反
3.西周时期对于老幼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以体现“明德慎罚”,对于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法律称为( )。
A.三赦之法
B.三宥之法
C.三刺制度
D.五过之法
4.西周时期强调司法慎重的制度是( )。
A.三刺
B.三赦
C.五过
昨天已成过去
D.五罚
5.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吕刑》所记载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是()。
A.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B.宽严适中
C.“七出”“三不去”
D.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6.西周时期将刑事案件收取的诉讼费用称为( )。
A.束矢
B.钧石
C.质剂
D.傅别
7.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锂电池第一次充电A.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B.“傅别”是西周时期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C.所谓“殷彝”指的是商朝的法律
D.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挽救其统治的重大措施
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的“傅”即债券,它可以印证买卖关系的存在
B.西周的大司寇是周天子的六卿之一
C.“三不去”属于西周时期独有的婚姻解除制度
D.诬告反坐原则源于西周
9.宽严适中的刑法适用原则最早记载于(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吕刑
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吕刑》中所记载的内容?( )
A.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
B.规定了赎刑制度
C.强调司法官适用刑罚不可畸轻畸重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11.西周时期将管理契约事宜的官员称为( )。
A.钧石
B.束矢
C.质剂
D.司约
12.不体现西周有关用刑宽缓的立法原则的是( )。
毕业实习鉴定A.三不去
B.宽严适中
C.疑罪从轻
D.老幼废疾减刑
13.黥刑又称为( )。
A.刺字刑
B.墨刑
C.刺配刑
D.劓刑
14.西周时期有关“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体现了( )的思想。
A.礼不下庶人
B.刑不上大夫
C.明德慎罚
D.罪疑从赦
15.九刑中不包括的刑罚是( )。
A.流
B.扑
C.赎
D.杖
16.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制定《法经》,强调“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D.商鞅制定了“分户令”,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三宥之法指的是( )。
A.过失
B.不识
C.遗忘
D.故意
2.对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人生随时要感恩
A.出于礼,入于刑
B.礼不下庶人
C.刑不上大夫
D.六礼
3.西周时期,适用于契约关系的制度有( )。
A.质剂
B.傅别
C.囹圄
D.断狱
4.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司法官名称的有( )。
A.司寇
B.大理
C.大理寺卿
D.小司寇
5.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首次确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A.赎刑
B.五听
C.罪疑从赦
D.三不去
6.下列选项中,属于夏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
A.七出
B.赎刑
C.不孝罪
D.罪疑从轻
7.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有(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8.渊源于西周时期“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有( )。
A.德主刑辅
B.德本刑用
C.神明裁判
D.尚德缓刑
9.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10.下列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
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
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
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
三、简答题
简述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加权平均数公式
1.《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祈祷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2.《汉书·贾谊传》:“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后汉书·陈宠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3.《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4.《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5.《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6.《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何休注:“妇人有……三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
7.《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郑玄疏:“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不直则赫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眊(音冒——编者注)然。”
(二)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8.《礼记·大传》:“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