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的SWOT分析
出国留学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的SWOT分析
作者:郭中凯 李冉
摩托减震器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21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出国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新常态”。作为一种教育投资,出国留学既有提高留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势,亦加剧了我国人才流失和收益率下降等不足;同时也具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留学途径多元化的机遇,以及语言障碍和安全威胁的双重挑战。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利用出国留学的优势和机遇,个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做到量力而行;制定科学合理的留学规划,选择理性留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政府应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变“人才流失”为“海外储才”,并加强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出国留学;实施策略;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125-06
        [DOI]10.13980/jki.xdjykx.2021.04.021
        一、出国留学:愈演愈烈的热潮
        出国留学是指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个人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实现跨境教育资源配置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中国的留学规模迅猛扩张,从1978年到2019年底,各类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1]。在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其增长形式和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留学逐步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来自中产阶级及以下家庭的留学生人数占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第二,留学生年龄重心和学历重心不断下移,高中及以下的留学人数急剧上升,十年间,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增加了60倍[2]。第三留学国家选择日趋多元化,各类留学人员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掀起一股出国留学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面临着在国外还是国内接受教育的选择和困惑。
        二、SWOT分析:重要的决策理论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决策理论,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en),其中SW为内部条件,OT为外部环境。SWOT分析实际上就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四个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以便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从而做出最优选择[3]。SWOT分析法主要优点是分析直观、实用、简单,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4]。面对是否出国留学的两难抉择,既要全面考量出国留学行为选择的内部条件,也需要深入分析该选择的外部环境。笔者试图通过对出国留学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以期为科学、理性的留学决策提供正确参考和可靠依据。
        三、SWOT模型:出国留学行为选择系统分析
        当代青少年选择在国外接受教育,既有对受教育者本人及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有随之而来的多种弊端;他们既面临促使留学意愿向留学行为转化的内外机遇,但也可能遭遇
多种风险和挑战。笔者主要从出国留学的优势、劣势等内部条件和机遇、威胁等外部环境等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出国留学的优势
        1.享受優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轫于柏林大学的近代意义上的西方大学,经过两百多年的探索、改革、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居于世界前列。2018年的QS大学排名显示,美国大学有75所进入前200强,英国有31所,德国有12所;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10席,英国占5席[5]。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而国外大学录取标准的多元化和选择机会的多样性,却为普通生或专长生提供了等同或优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出国留学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家长和学生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是提升人的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
益率的重要影响因素[6]。国外获得高等教育证书作为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筛选信号,实现了教育作为社会流动或分层工具的功能,造成现行劳动要素价格体系中的薪酬差异。与同等学力的国内毕业生相比,留学生体在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更有优势,加之目前国内劳动要素市场对海外留学经历较高的预期价值和信任度,拥有国外教育经历的毕业生会在劳动市场上获得比拥有国内教育经历的劳动者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资报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称,海归的薪资水平增长快,总体优势仍十分明显,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7]。
        2.培养独立自主能力,有利于开阔视野和增强文化包容性。
        当留学生离开朋友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当其冲面临的是生存和生活问题。在异域他乡,从衣食住行到生活学习,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久而久之,他们养成成熟处理一切关于自己事情的习惯,有着较强的自控力和责任感,在需要决策时会做出理性判断和抉择。这种独立自主能力一经形成,便会内化为个人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体现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使留学生受益终生。此外,留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与不同成长背景但年龄相仿的朋友交流互动、彼此学习,在多元、异质的文化交流碰撞中感知、理解、尊重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拓展国际视野与文化关怀,从而超越一国一族的狭隘情感,成长为具有包容情怀的“世界公民”[8]。事实上,除了学习知识,留学经历本身也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思念的滋味        3.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福利待遇和科研环境的改善以及血缘亲情的召唤,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逐渐增多。据留学服务中心统计,2015年留学回国40.91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12.14%[9]。学术视野开阔,了解国际教育、科研领域发展前沿动态的留学人员的回归,使我国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除科学技术外,“海归”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国际化思维,不仅有利于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还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创新,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另外,一些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投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他们不仅填补了一些学科专业的空白,创建了新学科,而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制度体系,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据统计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77%的高校负责人都有过出国留学经历[10]。
        (二)出国留学的劣势
        1.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教育投资收益率降低。
        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自费留學人员总数48.18万人,约占留学人员总数的92%[11]。对于自费留学生而言,不仅要承担昂贵的会计成本,还要付出不菲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指的是出国留学直接发生的费用,包括出国前的外语考试费、签证手续费和出国后的学费、生活费、保险费和医疗费等,在这些费用中,学费和生活费花销所占的份额最大。美、英等国大学对外国学生收取的学费几乎都是本国学生的2- 4倍,每年学费介于15万到28万人民币之间;起初免学费的北欧各国和德国、荷兰等国家,从2012年开始陆续对非欧盟国家的留学生征收学费,每年约10万到15万人民币不等。自费留学一年的花费通常是国内高等教育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除了显性的直接成本,留学生还需要承担机会成本,即因在国外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其他收益。既包括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所能获取的薪资报酬,又包括骨肉分离和远走他乡带来的情感成本,还包括国内学校读书积累起的人脉所构建的社会资本。机会成本的高低因人而异,一般来讲,留学年限越长、个人素质越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越大[12]。与
高昂的留学费用背道而驰的是,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内企事业单位选才变得日趋客观和冷静,“洋文凭”作为就业市场上“金字招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昔日笼罩在留学生身上的光芒也逐渐隐去,留学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回报率开始变得不甚理想。据英国大使馆统计,曾经令人羡慕的金融专业硕士回国后,起薪多在3000到4000元人民币[13]。
盛夏晚晴天歌曲        2.加剧我国高层次人才流失,扩大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虽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总人数不断增加,但数量的增长不能掩盖质量上存在的不足。目前高端人才的回国比例仍然偏低,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显示,博士研究生只占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9.81%,所占比重远远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我国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方向总体上仍然处于“流出量大于流入量”的状态[14]。以美国为例,美国硅谷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是中国人;硅谷软件公司中,35%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是华人;IBM公司各个研究所里2 000多名科研人员中,近半数是华人[15]。许多经过层层考试和竞争选拔出来的国内学生,被发达国家以招收留学生的方式低成本占有。此外,由于出国留学人数远高于来华留学人数,出国留学生年均消费总额远高于来华留学生年均消费总额,目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截至2014年,我国出
国留学生总人数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相差达到80万,出国留学生年均消费总额比来华留学生年均消费总额多10-15万元[16]。巨大的“留学生赤字”和年均消费逆差,使教育需求外溢、消费外流,对我国教育投资和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三)出国留学的机遇
        1.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教育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出国留学的需求,而且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出国留学的数量就会大幅增长[17]。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GDP总量高达10.4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8 016美元,远远超出3 000美元的增长临界点。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增强为跨境购买教育服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现实保障。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理念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把教育看作是单纯的消费活动,而是视为一种实现阶层复制或向上流动的长期投资,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深造的意愿和动机。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逐步由“物质消费阶段”过渡到“精神消费阶段”,不再简单满足于生存需要,而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很多
富裕阶层的家长并不是基于“经济人”的视角看待留学的价值,他们更注重留学所带来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等非货币收益。“想出去看看世界”的情愫,无形中刺激了当前的留学热潮。
五一为啥连休5天        2.出国留学途径的多元化和西方国家开放的留学教育政策。随着留学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留学服务综合体系[18]。留学生可以通过自费、国家公派、申请学校奖学金以及办理留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出国读书,多元化的留学途径优势互补,为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机遇。加之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大学得到政府或私人的资助大幅减少,为弥补办学经费不足和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它们逐步将招生重点转向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留学市场,通过形形的教育展、留学讲座、英语课程的增设和跨国教育论坛等形式吸引中国学生前去留学。西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留学政策,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就业、旅游。例如,法国出台了不同类型的留学签证,以适应赴法留学生的不同课程需求;英国大大缩短签证办理时间;澳大利亚放松了留学生的就业规则[19]。西方国家和大学的这些积极、鼓励性留学措施为留学生走出国门提供了便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