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
时代价值与伟大意义
雷坚王从英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过程 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的创新、求实、担当、奋斗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具有新的时代价值与 伟大意义。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新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在新时代继承弘扬改 革开放精神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动力所在;是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来源。
[关键词]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时代价值;伟大意义cf苍雷
[作者简介]雷坚(1994-),男,陕西西安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从英(1996-),女,陕西安康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 (2021 ) 06-0061-03
1978年,党中央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审时度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 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在站 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的步伐愈发坚定和自信。在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宝 贵的精神财富将在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中焕发强大 力量,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之路上奋勇前进。正 如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改革开放铸 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 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一、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内涵
(一)自我革命、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
自我革命、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更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动力 来源。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几千年 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精髓 所在,即破旧立新,在于突破、打破老旧模式的基础上创造 新的发展路径,取得新的发展实效。创新是改革开放的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多成就的法宝所 在。从1978年为关于检验真理标准深入大讨论的理论创新到 创造
性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进而提出 “以点带面”的深圳开放、浦东开发的新建设方略,再到如 今的雄安新区建设大计等,无不是改革开放自我革命的创新 精神的实践彰显。“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 改革开放的生命。”没有创新,改革开放就无法发展到今天,就无法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带来生机与活力。没有创新,就 没有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一言以蔽之,自我革命、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就是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实现飞速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源泉。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习近平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 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 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路线。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为人们解 放思想打开了新的思路,拓宽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40 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一
大法宝。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是在改革事业上 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思想武器,在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的 考验下,党带领人民众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所处的 历史环境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实施,让改革路上的 每一次成果,都是在立足于实事求是的精神下取得的。解放 魔王松鼠
思想、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为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实践注 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党和人民40多年来追求发展、锐 意进取的品质精髓,更重要的是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求实精神为今后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 想指导。
(三)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古语有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敢为 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 神特质。“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 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 干出来的!”®脚踏实地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干 兴国,敢为人先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勇前行。在 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始终坚持脚踏 实地,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让每一次改革都落在实处,让 每一步开放都取得实效,只有实实在在的真抓实干,才能在 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改革的成 果惠及于民。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是每一个新 时代改革者所具备的基本意志品质,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 能将改革进行到底,也正是保持着奋斗搏击的实干精神,中国人民才将一个落后破旧的中国建设成了一个经济水平发展 良好、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新中国。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作为精神动 力。中国共产党坚持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战胜改革路上的 各种困难,带领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不断奋斗。改 革开放中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延续。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推进 着中国特社
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价 值品质,中华儿女应继承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四)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要遵循历史发展逻辑,顺应时代发展 潮流,实现开放包容,互通互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 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对世界大势 以及中国发展现状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决定实行改革开 放。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历史与事实证明实 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的 飞速发展、世界地位的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增强都 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有力证明。如今,中国将继续坚定 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与世界各 国建立开放包容的国际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同时积极与发展中国家交流互鉴,以一个开放大国的姿态与 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带来的成果,并与之交流 改革开放经验,形成一个利益、责任共同体。发扬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秉承一直以来的开放态度,不断深化 改革,共享改革成果,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精神。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容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孕育出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 神,这种创新、奉献、实干、拼搏的伟大精神是对民族精神 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自强不息、图强变革的精神品质,这一民族精神流淌在中国人世代血液里,激励引导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今,通 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中国这片沃土 上有了新的丰富与发展,进一步培育滋养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精神。步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迈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征程,中华 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依旧需要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将被赋予新的 时代内涵与价值,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 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二)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新动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革 开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 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社会进步、生活富裕,有了更加强大的动 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新时代,以对内改革 为重点,以顶层设计为手段,以整体性、全局性发展为目标,将人民众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为人民众努力构建一个公平、主动、全面的开放新格局,为人民众创造安全稳定、舒适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发展联系一起。改革开放激 发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让广大人民众相信坚持中 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奋斗,创造美好生 活,实现小康社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实现
自己的“中国梦”,让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持续,让改革开放精神成为新时代人 民众不断前进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动力。
(三)改革开放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创新性成果。改革开放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众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结合,使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全面开启了深化改革的大幕,改革开放精神作为马 克思主义的时代载体必将引领一轮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发 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在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指导进行的,它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大地上马克思主 义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并且能够汇聚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 的一种精神品质。改革开放精神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历史的沉
万圣节是什么节日啊淀,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更是不断推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三、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意义
(一) 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动力改革开放精神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坚定信念的价值凝聚,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 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又一次发展,是在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实施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海南等经济特区,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如今的雄安新区等等,改革 开放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成就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持续 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虽然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受到了不少的质疑,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中国特社会主 义新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打开了发展的新视野,同时还为今 后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众多机遇。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 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改革开放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强 国不断奋斗。
(二) 改革开放精神为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汇 聚信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走上 了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愿意看到的 结果,于是对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与反对声层出 不穷,这让一部分本就对社会主义道路有所怀疑的人产生了 更多的疑虑,也让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没有了信心,在 国内外这种巨大的政治舆论压力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始终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在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的原则下,不断探索调整,用取得的伟大成就一 次次地击跨国内外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言论。到如今, 改革开放己经经历了 40多年的发展历程,“坚持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 活力的显著优势”⑤,这种创新改革、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得 益于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思想觉悟,也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 义道路的发展性。在改革开放中一步步取得成就,充分赢得 了各族人民众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也为国(上接28页)
锋队”的成员,经常重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好 教材,一定能增添心中许多正能量,为新征程坚守初心、践 行使命提供更加充沛的精神力量。
仙剑歌曲[注释】
①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
②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③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④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48. ⑤⑥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 ⑦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演员靳东
家始终坚持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无比珍贵的 实践经验。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中国 特社会主义道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突显的正确性与制 度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三)改革开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蓄力量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 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⑥新时代,改革开放依旧是国家一张 最具特点的时代名片、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最伟大的实践。新的时代聚焦新的使命。新的战略布局 是一次新的长征,要想实现新的伟大梦想,就必须坚定不
移 持续推动改革开放的稳定发展,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的改革开放机制。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在奋斗发展过程中 凝聚精神力量的体,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 放精神,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精神意志, 凝聚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是一场“追赶超越”式的
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对于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 指导意义。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改革开放精神,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地走 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强国道路、富民道路,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而奋斗。
[注释】
①②③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 民日报,2018-12-19(2).
④ 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⑤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
林俊杰可惜没如果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人民日报,2019-11-01(1).
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0. ■
⑧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
⑨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⑩ 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 ⑪⑫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 ⑬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
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01月26日.人民网.http ://opinion . people /n 1/2021/0126/c 1003-32011642.html .[参考文献】
[1] 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