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4.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承认存在的异性、思维第二性。
得了相思病
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9.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
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10.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万物皆备于我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1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型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12.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国程朱理学中的“理”等,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4.辩证法索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17.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
18.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的反应和改造世界。
19.世界的统一性存在于它的:物质性。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1.时间的唯一性是指它的:不可逆性。
22.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因素是:劳动。
23.正确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2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2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2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
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9.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0.主要矛盾是指: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31.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3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33.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从正面表示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食物本质的是假象。
34.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3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3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37.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38.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3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40.认识的客体是指时间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4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43.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44.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4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劳动。
4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劳动工具。
4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0.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51.生产力实体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5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54.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5.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5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5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
迅速发展,这说明积极的上层建筑的发展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58.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社会革命。
59.人民众创造历史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60.由于社会历史是由一是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61.在社会运动的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62.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是众路线。
63.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小学生舞蹈64.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65.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66.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7.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6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6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70.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7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72.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六届六中全会。
73.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74.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5.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77.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78.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开创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9.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8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隔音处理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8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8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8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85.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87.昼夜不息的意思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9.党的十一届三三中全会以前,造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思想是违背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90.时间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质是要不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争论。
91.事实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92.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事求是。
93.坚持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94.提出“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事实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9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96.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医保卡取钱9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00.将“和谐”加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中的会议是党的十七大。
10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
10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0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4.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05.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06.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
107.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08.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9.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10.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是经济效应。
1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设置打印机共享
112.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13.我国科技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1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17.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一般都采用公司制。
1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9.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是加强自主创新。
121.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22.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
12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
12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2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126.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2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30.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13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13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3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136.繁荣学术和文艺,要贯彻“两为”方向,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13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的问题。
13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