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10年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_百 ...
2002年11月,北京市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北京市商品住宅90%以上是个人购买,同时北京市居民生活已经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该局发言人说:在1996年,北京市居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比全国提前4年(人均GDP800美元)进入“小康”。2001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开始进入比较富裕的阶段。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3000至10000美元表示社会发展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或城市的水平。那么,今天北京的小康社会到底怎样呢?
北京频道编辑 胡子健
(一) 新世纪小康社会的十项基本标准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教主弟弟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
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二) 市民对小康社会的信心
rpg游戏制作大师■ 生活富裕关注健康
早晨,中山公园晨练的人中,记者采访了在在首钢工作的姜女士,她说,"我们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这是她在学完同志十六大报告后得出的结论。大家学完江总书记报告后都感到特别振
奋,并且对近些年越来越好的生活水平感到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姜女士认为,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本身就说明大家的日子已经挺好了,说明这些年建设取得的成就。
中国海军舰艇■  旅游成为奔向小康生活的中国人的新时尚
六十多岁的李大爷对于同志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论述感受最为深刻,因为,他和老伴刚随旅行社从新、马、泰旅游归来。
李大爷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前,每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国外旅游,想都不敢想。正是因为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手里有了'活'钱,'周游列国'对我们这种普通百姓来说,才成为现实。我和老伴已经决定,今年年底,我们还要走得更远一点,到澳大利亚去看一看。”
■  私家车接触小康
几年前谈起小康还仅仅是个抽象的概念,如今,它正逐渐成为京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让京城百姓感触最深的就是私家车。
测绘工程就业方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要在本世纪的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上述目标对北京意味着什么?市规委副主任魏成林对记者介绍道,目前,本市的基础设
施的建设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峰期,今年本市的开复工总面积首次突破了1亿立方米,其中,道路建设的比例最大。近年来,北京市每年投资30亿元用于城区路网100公里的改造,200亿元建设200公里的高速公路。日益畅通的路网,为私家车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空间,拉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本市的机动车总量已达到了180万辆。私家车的
发展,又带动了本市交通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对广大北京市民来说,如今私家车不再仅仅是财富的符号,而是标志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方便、舒适,同时追求效率,这些都应该是小康社会所包含的。
■  奔小康做大生意
“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让我们做生意的看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来自中关村海龙大厦做生意的数百名商户感到十分高兴,他们认为同志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报告内容表明,我们国家未来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将会感受到的最大变化之一是生活会越来越富裕,大家富裕了,市场自然就更繁荣了,生意也就会越来越好做。而且同志还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国家都将把建设小康作为重点,预示着我们的社会今后会更稳定,而且生活质量会有巨大的飞跃。
来自安徽的商户张先生在北京经商已经9年了,听了同志的报告使他更加坚定了在北京做生意的决心,他说以前挣到了钱被人称为万元户、百万元户,今后只要勤劳、努力、遵纪守法,就有机会成为千万元户,甚至亿元户,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民营企业家。
(三) 众多窗口折射北京人的小康生活
■ 从消费变化看北京小康新生活
今年以来,北京市居民消费中有两大比较引人注目的现象:
一、是汽车、住房热销
二、是商品性消费平稳增长,服务性消费明显增加。这反映出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发生深刻而重要的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在迅速升级,消费需求在逐步转型,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已基本迈上了小康生活水平。
首先,从消费结构看,北京市居民的商品消费等级开始从千元级商品,向万元级甚至更高等级的商品跨越。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的商品消费基本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进入新世纪之后,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电子计算机、住房、汽车等万元级商品开始成为消费领域的新热点,逐步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商品消费热点的转移和消费
等级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明北京市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消费需求看,这些情况反映出北京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在从以基本生活品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温饱型消费,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小康型、富裕型消费转变。从上半年的商品销售情况看,休闲、保健、娱乐、科技、教育和旅游等相关产品旺销,一些发展型、享受型的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热点。随着假日
的增加和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开始成为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是,从消费观念看,开始从传统的量入为出型消费向适度超前消费转变。信贷消费正逐步成为时尚。应当说,今年的住房、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与消费信贷的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北京市消费领域出现的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结果,是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年均增长9.8%,到2001年,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总体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万元,是1978年的32倍,是1990年的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99元,是1978年的23倍,是1990年的4倍。即便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也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实际购买力大大提高。同时,消费领域这些变化,也是坚决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和引导消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取消或降低一些收费,
调整商业设施结构,发展新型业态和便民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好的消费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低收入体的生活需要,提高其购买能力等,都取得了一定实际效果。
■ 北京人吃得花样翻新、精细方便
这十几年,北京人的饮食习惯在“润物细无声”地悄然变化着。
“要我说吧,在家里摆张桌子热闹热闹就得了,干吗还非得到饭店里呀!”家住劲松六区的陈老太太一个劲儿数落孙子。
就在十多年前,陈老太太一家人每周末的聚会,经常是全家包顿饺子或者老少齐上阵弄几个菜,也不过就是红烧肉、炸带鱼、酸辣大白菜什么的。邻里街坊间互致寒暄还是“吃了吗?”过年过节时几个儿女总要给陈老太太拎点儿单位发的鸡鸭鱼肉。
像陈老太太家这样的京城普通百姓,就在不经意间享受着餐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而推动餐桌经济大发展的,是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升级。从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农产品供应在十多年间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和陈老太太一家在同一个餐馆用餐的,有一对英国夫妇保罗和琳达。1987年保罗第一次到中国,在重庆旅游的日子里疯狂地迷恋上川菜。但保罗说他当时从重庆再到北京,发现“好吃的川菜馆并不那么好
”。而且,饭馆一到晚上八九点就打烊,只有大饭店里提供夜宵。“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这对夫妇在北京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曾号称要“吃遍
京城",但他们换着花样地吃也没吃过来。"北京吃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都很棒。"琳达说。
■ 普通人家的衣多常新
“衣服积压得太多了,家里实在没地儿搁。”今日家园的住户张先生刚搬过来,新房还没料理顺,新旧衣服堆了一床。并排摆着的两个大衣柜里已经放满了衣服。“衣柜买得有点小了,房间又不够大。”他有些犯难:“扔一些衣服吧,怪可惜的,可是不扔怎么办?”
藏族唐卡张先生回忆说,1989年他刚来北京上大学时,有一阵子特想买件耐克运动服,当时要150元,就一直没舍得买。现在,他家的衣柜里,各种风格的正装、晚装、休闲装、运动装一排排挂着。翻领衬衫、樽领毛衣、高领针织衫以及样式各异的帽子也很多。鞋柜里,仅冬天穿的配各衣服的鞋子就有8双。
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北京的秋冬,一年比一年俏丽。装点这座城市的,是那些或随意或精致的寻常百姓的服饰。街头巷尾,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服装新潮流,像是流动的彩绘,传送着城市美的信息。
的确,从婴儿装到老年装,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各个年龄、消费阶层的人们都能到自己中意的服装。
■ 超市的绿食品走进百姓菜篮子
安徽菜贩小张,如今深刻感受到来自超市的竞争威胁。
他在马家铺小区的一个菜市场卖菜已有三年多,发现原先的老顾客越来越少光顾他的菜摊,直到有一天无意走进附近一家"小白羊"超市才发现答案。
在这家超市里,各种小包装的新鲜净菜、分割肉和经过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种类繁多,价钱也不贵。每到傍晚售货高峰时等候付账的顾客排成了长队。
“难怪人家到超市呢,那里的东西看着就是干净卫生。”小张说。
一个拎着一篮子菜和肉的大妈说,到超市买东西,就是图个放心。她指着包装上的标签说:“这不,咱就瞅上面写着是绿食品的买。以前怕吃出问题来,买菜要买有虫吃过的,买肉要买看起来不太光鲜的,可总是不让人放心。”
根据对京津沪深四城市的定点跟踪监测,今年7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2个百分
点;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7个百分点。据对山东、安徽、江苏、广东、河南五个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是蔬菜)的监测,合格率比上年提高了近11个百分点。
■ 北京市构建快捷道路网、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据悉,北京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将从简单的运送到达,发展为准时、高速、舒适、环保等多样化。交通线网将辐射10个边缘集团和14个卫星城镇,重点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央商务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