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是必要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
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为什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呢? 这是因为,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 由于是新生的社会制度, 必然会显示其优越性, 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但生产力是不会停顿的, 社会是在不断前进的, 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 不断地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使其经常保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状况, 与社会实际相符合的状况,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所以改革是发展中国的必由
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把改革与开放联系在一起, 构成我国的强国之路, 说明开放对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 只有实行对外开放, 我们才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经济,才能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而在当前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对外开放的意义就更加重要。过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通过革命来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实现的, 所以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称“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我们还要看到, 社会主义是新生的社会制度, 它还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 要使它完善和成熟起来, 并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基本国情, 必须对它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所以它又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改革,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成熟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最彻底的发展理论, 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宾语从句练习, 而社会主义改革使其能永远站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去总结新经验, 回答新问题, 形成新的思想和观点, 对外开放使其能够从全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吸取丰富营养, 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描写云的词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社会的整体性复合型变革, 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要求与结果谢谢老板, 也必然引起社会
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型意识形态面临着目标转型、秩序整合和内容调整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全局性变革效应的必然结果与现实要求, 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政治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在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同一进程中, 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互为条件、相互渗透, 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效度应当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和谐化目标统一起来。当前,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实现意识形态由体症候向个体精神的渗透, 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条件和支撑。
在观察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视角下, 改革开放体现为社会风俗变迁动力机制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体现为一种谋求各动力要素在相互平衡、相互配合中保证整个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的思路, 从而有效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健康发展, 这为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素与相应保障。
改革开放使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第二,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为了说明这一点,先对这个问题涉及的一个前提做些说明:经济冷热的概念和衡量经济冷热的总体指标。首先要明确经济冷热是一个经济全局概念,而不是经济局部概念。因为经济冷热是指的社会总需求小于或大于社会总供给;其冷热程度就是前者小于或大于后者的程度。因此,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冷热的指标,必须是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而不能是反映经济局部的指标。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社会的生产潜力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反之,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就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从上述相互联系的意义上,也可以说经济冷热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冷热的程度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程度。正是这一点,
使得经济增长率成为从总体上衡量经济冷热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对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简单的估算方法,就是按一个较长时期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计算。,第三,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改革以来,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2)在农村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实现就业,公有企业大量释放冗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大量增加和就业弹性系数大幅下降等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197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3%,2003年下降到4.3%,2007年下降到4.0%。(3)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人们最为忧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上述三方面的情况表明: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在解决就业这个极重要而又极困难的问题上,改革以来,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当然,今后这方面的任务还是很艰巨、很繁重的。
第四,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
改革开放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
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
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后来又实行“五一”节、国庆节和春节三个长假(每节放假三天)。
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实现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表明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强国地位。第二,如果对衡量经济大国地位的指标做更全面的比较,中国经济居世界的位次就没有那么高。比如,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在2005年列世界第四。如果按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2867亿美元;当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45039亿美元、49418亿美元、36309亿美元、35796亿美元、2791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不是第四,而是第六。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历史的新起点,立春祝福语2023>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吗改革开放要贯穿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即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 也还要坚持改革开放, 因为实践在发展, 必须通过改革废除那些过时的制度和做法, 种子怎么用进行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