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南赣纪事分析
王阳明南赣纪事
  □文瑞
   
    约五百年前,王阳明官拜南赣巡抚,入住赣州城。五百年后,斯人已逝久远,我们又当如何看待这位与赣南结缘的千古名人?
    王阳明,成就于南赣,殁没于赣南。今天,王阳明及其《传习录》蜚声海内外,王阳明本人则更多地被聚焦在哲学家、心学家这一角上。那么,王阳明是在什么背景下来到赣南的?他在南赣呆了多久?他在平定南赣民乱中的功过是非怎样?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囿于土匪聚集,朝廷采纳了江西地方官的提议,将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地区的八府一州(江西赣州、南安,福建汀州、漳州,广东南雄、韶州、潮州、惠州,湖广郴州)组成了一个特别行政区——南赣省。
    出任南赣巡抚的时代背景
    至1515年,南赣的匪乱并未平复,反而有愈演愈烈态势——江西南安府横水、桶冈有谢志珊、蓝天凤部,广东龙川三有池仲容部,江西大余有陈曰能,湖广郴州有龚福全,他们或称王称霸,或占城占山,四处流窜作乱,官府顾此失彼,局势十分混乱。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由兵部尚书王琼推荐,45岁的王阳明升都察院佥都御使,巡抚南赣,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江西、福建、广东、湖广等地的。“这个任命与贬谪龙场具有同等意义。如果说贬谪龙场造就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王守仁,南赣汀漳巡抚的任命则造就了中国政治史上的王守仁,而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激发、相互结合,才造就了一个完整的、千古唯一的王守仁。”(方志远《旷世大儒——王阳明》)
    在南赣巡抚位置上的时间
    当年贬去贵州龙场驿,王阳明一路磨蹭,消极怠工,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赴任,任上不过数月而已。这回是官升高位且赋予重任,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王阳明满怀抱负,一腔兴奋,一刻也没有耽搁。春节刚过两天,正德十二年正月初三即起行,当月十六日便到了赣州。他的办公地点南赣巡抚赣衙门设在赣州城镇宁井街(清名杨老井街,后改名为新赣南路),与他随行的有他的妻子诸氏和刚刚过继两年的十岁的继子正宪,以及进士出身的弟子、门人薛侃等(《传习录》即由薛侃主持,1518年在赣州首次刊印出书)。
    从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六到赣州,至正德十四年六月朝廷派王阳明往福建处置兵变事宜,王阳明在南赣巡抚位上共待了两年五个月。寄国外用什么快递
思念家乡的诗词    平定南赣民乱的三个动作
    行“十家牌法”切断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王阳明将南赣当作他的政治、哲学、军事试验场。他的主张是“平山中贼易,平心情贼难”。他认为,人只有从内心里怕当盗贼、不愿当盗贼、不敢当盗贼,才可能真正平定山贼。于是,仿效朝廷“诛九族”的做法,他果断地推行了“十家牌法”。所谓“十家牌法”,即是每十家为一甲,发一块木牌,里面有固定格式,十家轮流掌管,每天酉时(晚七时)左右,当值户主持牌往另外九家巡视,查审各家人员情况,有无少人或多人,少的人往何处去了,去干何事了,何时归,多的人是谁,从哪里来,来做什么,一一记载清楚。如有可疑,即刻报告官府,如有隐瞒,一旦事发,十家同罪。一家窝藏或暗通山贼的,十家都有罪。某家若出了山贼的,限期规劝回家,否则十家同罪。这种“十家连坐”的惩罚措施,较之朝廷的“诛九族”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分有效,迅速切断了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瓦解与涣散了山贼的军心和战斗力。王阳明自诩道:“诚使此法一行,则不待调发,而处处皆兵;不待屯聚,而家家皆兵;不待蓄养,而人人皆兵;无馈
香港内衣品牌运之劳,而粮饷足;无关隘之设,而守御固;习之愈久,而法愈精;行之愈广,而功弥大,盖以十家牌法之兵,而为守土安民之本。”
贵阳红枫湖    练习民兵培养地方武装。王阳明可谓是中国“团练”的始祖,“民兵”的创始人。清代曾国藩大办团练培养湘兵,就是从王阳明处学来的。当年,王阳明培育民兵,其实是出于无奈。之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闹匪乱,朝廷派来的军队多是湘西或贵州、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狼兵,这些狼兵多属于当地土司豢养的家兵,他们以当兵为业,凶猛勇敢,吃苦耐劳,善于爬山钻林,南赣的山贼十分惧怕他们。于是,南赣的山贼们采取回避的战术,狼兵来了,他们躲藏起来,狼兵回去了,他们又出来骚乱。而狼兵除了赣州卫所留下来世袭外,其余各地请来的狼兵是要回去老家的,一来一回得一年,又费钱财又没用。囿于这种情况,王阳明决定培养当地民兵。他让各州府从所属县衙的弩手、捕快、打手中各挑选骁勇者十名左右为将官,又从各卫所中挑选有实战经验者充当教官,让他们编练民兵。很快,一支比朝廷卫所官兵更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组织了起来,为王阳明之后的平定民乱奠定了坚定的战斗基础。
    疏通盐法筹措兵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阳明饱读兵书,太知道这个道理了。没有
兵饷,如何平乱?当时的情况是,既不能直接向朝廷伸手要钱,更不能加重当地民众税负。王阳明把目光聚焦到了盐上。自古以来,盐是最重要的课税之一。王阳明上奏了一个折子《疏通盐法疏》,提出三项主张:一是把原来南安、赣州两府行销潮州粤盐的范围扩大到吉州(今吉安)、临江(今樟树)、袁州(今宜春),商人在南赣两府卖盐按原来的税率十抽一交税,到新增的三府卖盐则按十抽二的高税率交税;二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把南安梅亭税关归并到赣州龟角尾税关,统一纳税;三是在平定民乱之前,这些盐税全部留作军费使用。朝廷反复了几回,很是无奈——不给予王阳明盐税权,则平定不了民乱,民乱平定不了,终究盐税还是丢了,朝廷最终同意了王阳明的要求。结果,南赣地区“不加赋而财足”。王阳明争取到了稳定经济来源。
    这三个动作,显现了王阳明作为一代儒将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也突显了他狂放不羁的率性性格,既为随后他开展的平定南赣之乱的三大战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隐藏了他立功反受祸的祸根。三更半夜的意思
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平定南赣之乱的三场战役
先易后难,直取漳南。正德十二年初三日,从家乡出发的当天,王阳明即接到南赣衙门送
来的消息,广东、福建两省已派兵往两省交界的漳南山区的詹师富部进剿。十六日,刚刚到达赣州官巡抚衙门的王阳明便接到败报。王阳明将计就计,着“大飨军士”,作作风涣散状,并放出风去:从漳南撤兵,先征横水,秋后再征漳南。实际上,当天王阳明便挑选了精兵两千,连夜从赣州奔往福建长汀、上杭。同时,王阳明严令各军不可因小挫而气馁,应立即向分散在各处的山贼再度发起进攻。而山贼得到的消息是官军撤了,去打横水了,于是尽皆怠懈,没想到遭受突击,大败而逃。官兵久无胜过,此战一胜,备受鼓舞,愈战愈勇。从正月十八日至三月二十一日,连续60多天的紧追猛打,詹部终于全溃,第一次书写了南赣省成立以来的一个大写的“赢”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