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浅谈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摘要】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它对外来文化很少排斥,而是积极地消化、吸收,并且其对外来文化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国情与民情的实际,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其有益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最后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开放的社会和日本人的一些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不止一次地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应该说,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黄烟烟
黑星期天歌词关键词】日本  外来文化  吸收  创新  原因  中国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每当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都能够为适应自身的要求,有目的地、系统而又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融合、创新,最终形成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偏居东亚的岛国,四面环海,可谓“远东孤儿”,见闻闭塞,对外来文化素来具有新鲜感,因此有人说:“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海灯法师李腊梅【1】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也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
汲取外国文明。”
一、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
    从日本文化史来看,日本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接受外来文化有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是大化革新,吸收了隋唐文化。第二次是明治维新,吸收了西欧文化。第三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收了美国文化。【2】
    早在2000多年前,中日两国已经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友好往来,所以在中国的隋朝、日本的推古朝以前,中日就出现了交流。在日本绳文时代末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很多的中国人经朝鲜半岛移民到日本,同时也将先进的文明与生产工具和技术带到了日本,比如说水稻、铁器、青铜器等,促进了日本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公元五六世纪以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吸收中国的文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吸收,还有了精神文化方面的。这个时候日本正是推古朝,圣德太子通过朝鲜半岛间接吸收中国儒家、法家、道家、佛教文化,在日本进行了推古朝的改革,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604年制定“宪法十七条”,都是引用中国典籍,使用了儒、法、道、佛教的一些规范和思想概念。
而且为了更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他还主动派出遣隋使到中国去,这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经久不衰的动力,推到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公元618年,隋亡唐兴。当时日本正处于社会制度变化发展的时期,为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和引进唐朝制度,日本朝廷向唐朝派出遣唐使,而这个时期遣唐使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派遣持续时间之长,是世界中古史上的一大奇观。这个时候也是日本“百事皆仿唐制”的“全盘唐化”的时代,是“唐风”文化盛行的时代。日本学者坂本太郎指出:“这个时代的文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唐风的盛行,无论是儒教、佛教、律令政治,还是学问艺术各方面,都是照搬唐朝的样式,或者稍加修改增删,总之,无不与唐风有关。人们认为唐文化具有最高的水平,尽早达到它那样的水平,是当时一般的共同目标。”【3】
    当然,日本在吸收、移植中国文化是,还是注意了日本的国情的,是有所变通的。比如说,唐朝的尚书省中除六部外还有九卿,这是沿王制而来的。九卿当中又有大理寺这样的司法官,但刑部也有司法官。于是,与司法有关的官职就产生了重复。另外,尚书省六部之一的工部,与将作监并存,户部与内务大藏并存,礼部与礼仪使并存等等,这样重复的官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而当日本在引入唐制,设立八省时,并不是全盘照搬。不但因应
本国国情,将户部分为民部和大藏,还将作为执行官的辨官和负责审议的门下省的官职并于太政官之下等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避免了由理想与实际需要出发的官职的重复,如上述所说的改革司法官的重复,一份工作两个人去做这样的冗官状况,确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而最能体现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创新的当数日本文字的创立了。日本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作了以五十音为基础的本国文字,这种文字是吸收了汉字的某些字形而创造的,在中国文字早已发达完善时,日本尚未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先是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言,后来又借助汉字创造出日本假名,假名与汉字混用,形成发展为今天仍在应用着的日文。正是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并不是照搬照抄,这样日本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整合过程中终究未有否定自我,而是保持了日本文化自始至终的主体性,形成了“和魂汉才”的文化模式。【4】
    古代日本把中国作为吸收外来文化的主要对象,但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西方世界崛起,这时,日本不是拘泥于古老的中国文化,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方文化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在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在政府发布的治国大纲———“五条誓文份明确提出了“求知识于世界”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日本文化转而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开放。在明治政府“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的指导下,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从1868年到1890年,日本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学术思想乃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选择地学习和移植了西方(尤其是荷兰)文明,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形成了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文化,并使日本很快成长为世界五强之一。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日本受到了美国的占领。美国在占领期间,对日本文化实施了重大的外科手术,这导致大量地移植了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制度。
    尽管日本文化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努力汲取西方的先进文化,但并未盲目吸收或是全盘西化,而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这样日本文化在面临西洋文明强烈挑战之时再一次发挥了其灵活应对的特长,在对西洋文明的别择中最终打出了“和魂洋才”的旗帜。而在在美国文化冲击波袭来之时,日本人仍未放弃融合内外文化的一贯传统,走出了“和魂美才”的发展模式,倡导国民仍固守本民族的良风美俗,保持日本文化古古香的韵味。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在具有强大吸收性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抵抗性,无论是中国文化、欧洲文化还是美国文化都要接受日本批判性的吸收,都要经历日本化才能得以生存、发展。【5】
二、日本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并使其本土化的原因
    通过了解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我们知道,日本对外来文化一直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有很强的包容性,并且在引进外来文化后还能够进行创新使其本土化,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呢?
    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日本人民所生活的环境,因为地理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性格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6】众所周知,日本是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狭小的岛国家,为太平洋西部海底大山脉露出水面的一些海岛,它的国土面积狭小,耕地有限,并且资源匮乏,这些都使得日本人不得不依赖于外部,向外进口或掠夺。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灾害频繁,它地处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上,地壳变动极为激烈。据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全国平均每天约有四次地震发生,每年有1次6. 5级地震,每10年有1次7. 5级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还有危害巨大的火山和台风,这些给日本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匮乏的资源,日本人的生活得不到根本性的保障,甚至于他们的生命都有极大的威胁。残酷的现实不仅使日本人感到了眼前生活的艰辛与残酷,更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忧虑和惶恐,造就了日本人敏感的心理特质和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浓重。于是,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日本人千方百计地向外学习先进文化以促进发展,从而形成一
种很强的对舶来文明的适应能力。正如吉田茂所说:“日本民族能够巧妙地利用当时国内外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靠的是日本民族所具有的巧妙的顺应、应变能力”。【7】日本民族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善变的弹性适应力,总是使其能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前进。日本具有这种本领的动力就是基于日本民族强烈的生存需要。
    再者,日本是一个孤立的岛国,“由于日本岛国的封闭性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后进性,决定了其“只能靠引起外来思想文化的形式来发展其自身的思想文化。”【8】为了摆脱落后,日本不得不吸收各种外来文化,以此来迎合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日本不像中国那样有“唯我独尊”的文化优越感,日本不是“文化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处于落后地位,这种与先进文化相比造成的落差,反倒使其没有文化包袱,对外国文化不存在传统文化偏见,所以能够积极地吸收外国先进文化。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日本古代所特有的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虽然日本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吸收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的国土上。祝福老师的祝福语【9】事实上,构成今日“日本文化模式”的内在根据恰恰存在于史前文明之中,以“绳纹人”为主体的“绳纹文化”乃是日本文化的“母体”,之后经
过漫长的变迁与外来文化多次“交融”才形成今天日本所特有的文化。虽然绳纹文化带有未开化的、落后的、非理性的特征,但其在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狂潮中均发挥着强有力的主导与制约作用,坚持了日本文化的主体性并将外来文化日本化,这种深层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不止一次地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但是为什么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他们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不同?面对日本文化的兼容于传承,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说,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拒绝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国家和民族必然衰败,甚至还会灭亡。不可否认,中华民族的文化确实很辉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产生“唯我独尊”的傲慢心态,我们应该这个现实,以一颗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像清朝的“闭关锁国”,是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的反例。所以,在遇到外来文化挑战时,需要我们摒弃“自我中心”的偏见,对外来文化采取较客观的“拿来主义”。
    其次,吸收外来文化必须是在保持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吸收,而不能光是形式上,或是单纯从物质文化上持“拿来主义”简单地照搬。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待我们发掘。【10】我们要在保持本民族的特的前提下来吸收外来文化。在现代,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一味地崇洋媚外,他们更愿意过“情人节”而不是“七夕节”,这就本末倒置了。虽然日本也吸收了很多的外来文化,但是,无法否认,日本人的固有特性或称之为“国魂”或“和魂”的文化因子却始终保持着稳定。【11】日本对吸收进来的事物也会加以改造、扬弃、创新。事实上,就在吸收、引进外来事物的最初阶段,日本为政者就已经经过一定的深思熟虑,去选择那些可预见到能够适合并促进日本发展的“先进”事物。【12】所以,当我们面对外来文化输入的新高潮时,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供参考和借签。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必须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和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办好教育事业,造就一批人才。【13】
    总的来说,日本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对它加以改造和革新了,在外来文化母体上,培育出了具有日本特的新的文化子体,并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与日本特有
的地理位置和本土文化有关,不过仍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景学:《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7卷第2期;
【2】阎雪雯:《谈日中两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差异》,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01期;
魔兽世界 字体
【3】[日]坂本太郎:《日本史概说》[M].,商务印书馆,1992年;
【4】【5】【9】谢忠宇、李军:《 日本如何吸收外来文化探析》,世纪桥,2007年第04期;
【6】张楠:《生存需要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动力》,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 第26卷第06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