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一什么什么什么成语【考纲解读】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复习思路】
1.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应
作为复习的重点中之重。
2.要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指导复习。
【学法导航】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2.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在加深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把握一条主线,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把思想变化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知识记忆将更为牢固。
3.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4.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⑴孔子“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⑵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母亲节唯美短句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⑸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彩的(理学)外衣。
⑹李贽不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称谓“反封建的先驱”。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
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知识网络】
【单元主题概述】
【专题讲解】
一、知识整合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
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③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时代 | 著作 | 重要思想主张 | |
孔子 | 春秋 圣人 | 整理六经;后人整理《伦语》。 |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核心);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
孟子 | 战国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亚圣 | 《孟子》 | 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
荀子 | 战国儒家学说集大成 | 《荀子》 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 | 施政主张“仁义”、“王道”;君民 “舟水关系”;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
(3)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
思想比较 思想家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
同 | 政治主张 | 为政以德 | 仁政 | 礼法并重] |
民本思想 | 爱惜民力 | 民贵君轻 | 君舟民水 | |
异 | 人性论 | 性相近 | 性善论 | 性恶论 |
(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 | 影响 |
儒家 |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 |
荀子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和“节葬”。 | 战国时期的显学,别其他学派吸收,战国后不被重视(代表下层劳动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
道家 | 庄子 |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 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法家 | 韩非 |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 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互为表里,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兵家 | 孙膑 | 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 | |
2、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
②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A.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B.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①提出“君权神授”和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②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③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④针对土地兼并等社会现实,提出相应措施,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3)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天人感应”的思想二者兼顾。
③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④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①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最新韩国偶像剧儒学得到推广。
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⑤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三教合一
(1)历程:①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③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④唐朝:三教并行;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4、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和心学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背景:①政治:唐中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
②经济: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的进步
③思想:宋代入学者敢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
含义: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②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
lol好听的名字 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特点:①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②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使之更理论化、思辨化;
③更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2)陆王新学——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核心思想: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卖家承担运费
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③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5、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变化---民主进步思想的产生
(1)背景:
①经济因素: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②阶级基础:工商市民阶层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③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三纲五常扼杀人性,人们要求挣脱思想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