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近代文化史的维度和途径——评《近现代日本文化史》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瞿亮
赵德宇先生的《近代日本思想文化史》快要杀青出版了,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校对部分。三年以来,先生一直嘱咐我把所负责的部分尽力诠释清楚,能够给学界和读者一个好的交代,惭愧的是,这几年来,自己因为个人私事和想法所纠缠,始终无法平静踏实地完成好涉及的内容,辜负了先生和学院老师们的重托,是在感到愧疚和歉意。
普通话测试话题范文现在正在逐个章节地读先生的最终稿,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书稿,倾注了先生这几年在日本近代思想文化领域所耗费的心血,也能读出先生这几年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其实,自我2006年踏入日本文化史学习的门槛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关于近代日本文化史的诸多问题,因为才疏学浅和基本事实上的欠缺,这些问题只是堆积起来始终没有得以解决。硕士论文虽然选取了近现代日本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十五年战争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战争认识,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集体转向和拥护战争,力图做一个剖析,但由于自身态度和储备方面的不足,并没有解答得十分清楚。
建国后的中国日本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之前,始终难以独立于偏重传统的政治经济研究的通史,并且受意识形态左右。近现代日本文化史成为简单的封建势力,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文化替换过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被看成是评判的主要标准,失去了其本身的多元性。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
发展,日本文化理论研究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一时间以《菊与刀》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及其他文化理论逐渐在国内形成掀起一阵日本文化研究热,一时间,一些经典的日本研究译著1,旅日游记,日本社会生活文化现状介绍成为当时努力汲取日本先进经验的普通读者们了解日本的窗口。90年代之后,随着中日经贸往来的频繁,互联网的普及,对日本的了解逐渐增多,尤其是日本影视作品和大众文化渗入中国,让更多的人能够揭开在《菊与刀》中被描述得近乎神秘的日本文化的面纱。一时间,留日人士的网络博客,各大动漫和影视爱好者的论坛,以及趣味横生的日本饮食,传说,小说等出版物的激增,人们多少对于日本文化能够说到一二。但多停留在对庞杂不清,真伪并存的事件的认知和感性
1 商务印书馆的日本研究文集,包括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家永三郎的《日本文化史》,村上专精的《国家神道》等。
情感层面的褒贬。很难有既遵照事实,又有一定理性逻辑分析的体统的文化诠释。更何况国人对于日本历来存在微词,对于日本文化,更是只有“原本隶属我邦”的错误认知,加之媒体在宣传上的失衡,中国民众的日本文化认识远远不及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识。限于普通民众对于日文尚不通识,无法通过日文文本来了解日本文化,因而一本面向大众,既包含知识性介绍,又有理性分析和系统概括的中文日本文化著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近现代日本文化史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概括总结的领域,相对于经济史领域明确的数据,政治外交史上系统保存的文书和法令集,思想史,文学史上那些系统的个人文集来说,文化领域的史料往往散见于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领域。对“文化史”这一领域的界定,便成为整个篇章的重点和难点,否则一部文化史的著作,或停留于对表面衣食住行现象的简单介绍,或拘泥在挖掘那深邃难懂的思想命题,难以构成全面而又系统的理解。如果没有对“文化史”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可能会成为思想史,教育史,文学史,宗教史和社会生活史的一个单单的搅拌综合。全书首先明确了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将文化史研究的范围确定在文类的精神领域活动上,为诠释近现代日本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范围和对象,也是得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够具有可操作性。
全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日本自江户时代至今各个阶段的思想、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因素进行了细致介绍和分析,并且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特点和规律。基于丰富事实叙述基础上对问题本质的分析论述,应该是本书最大的一个耀眼之处。
全书关于几个重大问题的分析论述,也是近年来学界和民间所关注的日本文化的焦点,也是今后继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江户文化和明治文化的评价
在被殖民化危机下而进入近代的非西方国家,前近代与近代往往被认为是“未开化”和“文明”的两个不同
的维度。
日本学者也曾一致认为,处于前近代的江户文化,相对于近代辉煌的明治文化来说,无疑是代表了封建与落后的。明治时代摆脱被殖民危机,全力追赶西方,并最终超过其历来尊崇老师的中国,被看做是激荡人心的“黄金时代”,明治文化自然也被看成是文明开化,破旧立新的历史进步。
但全书通过基于历史事实的考察分析,对江户文化与明治文化的历史地位重新进行了一番定位,得出了与之不同的结论。
江户时代学术、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繁盛,洋学兴起,国学占有重要地位,神道、佛教各自得到发展,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得到
普及和提高,以为商人为核心的庶民文学和艺术全面开花结果……江户文化的烂熟,不仅仅是前近代传统文化的顶峰,也为近代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日本文化史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幕末时期,幕府为摆脱被殖民命运而采取的开国策略和一系列近代化的文化措施,也表明了江户幕府并不是历史的反动,而是迎着时代前进方向不断调整的先行者。
与之相反,明治文化貌似破旧立新,文明开化,但通过历史事实可以看到,虽然它看起来废除了江户时代的所谓“陋习”,以西洋为楷模,全力模仿追赶,但它的主基调乃是王制复古,在这样的一种背景
下,明治文化人在西化与传统中进退两难,茫然失措,最终近代的启蒙主义、自由民主思想让位于专制皇权,随着国家逐渐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民权逐渐退出舞台,皇权与国权相结合,成为统合整个近代日本人的核心精神,近代日本也因为自明治文化以来盲目西化,否定亚洲,倡导国粹和皇统而付出了沉痛代价。
通过对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前近代与近代日本文化的不同命运,也能知道前近代文化并不都是反动落后的,近代文化也不全都是灿烂辉煌的,只有兼容并包,自由开放,才能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二、畸形的战时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的侵略战争始终是难以抹去的一道伤口,至今我们依然义愤填膺,国内各类研究著述和文学作品纷纷揭露事实和真相,批判抨击日本侵略行径,但往往由于疏于对其进行文化上的考察,对战时日本人狂热的杀戮行为、奉公尽忠而表示不解。
本书通过历史事实发现:畸形的战争文化根源来自于文化的专制和错误引导。实际上,大正自由民主、消费享乐的文化风气在昭和初年依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右翼思想、法西斯思想并存的昭和初年,正式由于军部法西斯对文化的专制,导致进步知识分子迫于现实而纷纷转向,思想、学术、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全部围绕奉公报国而展开,人们在举国一
农村种植致富项目致的体制下,义无反顾的投入战争。此外,自明治以来日益膨胀的极端民主主义,也是引导民众加入战争的罪魁祸首。战时,日本的文化人面对“亚洲”、“西洋”、“近代”这两三大近代日本取舍不定的主题,力图从学理角度分析出对抗西洋,引导亚洲、超越近代的路径,他们的文化活动完善了战争逻辑,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扩张气焰。而战时日本建立在暴力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也因其抹杀亚洲各国本土文化而宣告失败。
以文化专制为基础的畸形战争文化,使得战时国民普遍相信凭靠精神就能战胜一切,让参加战争的士兵怀着解放亚洲对抗欧美的英雄主义幻
觉在战场上进行屠杀,甚至在最后还怂恿国民参与“一亿总玉碎”的集体性悲剧,给日本带来了几乎亡国灭种的毁灭性灾难,其历史教训值得每个国家和地区引以为鉴。
端午节免过路费吗2022三、战后日本文化的勃兴
经过民主化洗练之后的日本,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大众文化日渐发展,并与精英文化相结合,真正迎来了日本文化全面丰收的时代。集各家之所长实现飞跃的日本审时度势进行的文化输出,不但将日本文化推向了世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追崇,并且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和谐结合。
战后日本文化的勃兴,离不开以下五个因素。
1,民主化改革。战后日本文化的勃兴离不开美国的民主化改革。美国对日本占领下实行民主改革,各个领域去除军国主义、封建皇权思想,实现自由民主和开放包容,使日本文化实现第三次开国,逐步走向兴盛。
民主化迎来了自由开放的良好文化环境,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开展的对天皇制批判以及对战争责任的反省,使得封建专制的思想真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由于彻底贯彻了民主的精神,使得战后各类思想能够自由发展,不至陷入独裁专制真理丧失的危险境地。
2,努力吸收外来文化,并为之所用。
战后初期,从思想学术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西洋化,给缺乏自由民主理念和近代消费文化的日本带来了清新空气,从而,在思想学术、教育艺术各个领域在汲取其理念基础上,发展出独具日本特的新文化。同时,日本又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因素进行了自身包装和再创造,从音乐、动漫、游戏等领域,体现富含东方精神的神韵,使其在文化输出上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正因为战后的日本文化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使其兼具东西洋双重的魅力,让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3,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
洗发水哪个牌子好当代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大国,来自于其战后对传统的秉承和发扬。战后日本十分注重对江户时代传统艺能的保护和发扬,并将其同现代的传媒联系起来,让这些传统文化不是只存在于个别的民间,而是通过新闻报纸、杂志和电视宣传围棋名人赛,相扑比赛,茶道,歌舞伎和能剧表演,普及给大众。日本动漫、影视也时常将传统文化穿插入故事主题之中,使其增不少。而日本对于佛寺、古迹、书画、温泉、建筑风格的完整保存,让忙碌奔波于现代工业文明的日本人有了精神寄予的原乡,也成为吸引东西方游客的重要魅力。
明治到战后的所打下的近代文明基础,也成为战后日本文化起飞的基础。战后日本对战前一些文学风格、电影艺术的继承,体现了其底蕴和厚
小型道路清扫车重,而战前诸如岩波书店、松竹、东映、东宝、宝冢这些成长起来的专业文化机构,在战后承接了其悠久的传统和风格,并且得到了新一轮的飞跃。
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就体现了延续性,没有因为战争和其他人为因素而导致断层,使其在深厚的根基基础下逐步成长,这也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土豆炖牛肉4,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战前的日本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它全力学习西洋培育出许多优秀的理工科人才,而思想和艺术方面,
也有许多世界著名的人物,这也成为战后日本文化崛起的一个重要资源。历经战争的日本文化人不仅开启了民主化的思想启蒙,而且从在解禁的环境下,将战前被压制的个人肉体主义、情感主义表现出来,许多战前文化的花朵,最终在战后得以结成丰硕的果实。
战后日本教育不仅培养了工业文明的产业军,也为日本文化发展提供了软实力基础。在民主自由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从小就接触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他们思想活跃并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下,施展他们的才华最终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成为战后日本文化活跃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全自动智能化的机器人设计,充满了东西方文化底蕴的动漫游戏,还是和洋兼具的音乐,其中都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和设计者那独到的见解和令人赞叹的创造力。虽然,战后日本并没有可以强调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但多数深受教育并赴海外学习的日本知识分子仍选择回国,发展本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在良好体制和制度的保障下,他们的理想最终得以实现,不仅圆了他们自己的梦想,也圆了战后日本赶超欧美成为文化大国的梦想。
5,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如果说战前日本文化是在政府支持引导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战后日本文化的蓬勃发展则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后,政府就把实现国民个人幸福放在了国家发展战略之后,丰富国民幸福的重要手段便是通过广播,报纸和电视将商业文化普及至大街小巷。70年代后,日本政府提出“文化大国”战略,并成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机构,设置日本语言国际水平能力测试等语言考试,将日本的语言文化推广至世界各地。政府在其中功不可没。
社会精英是战后日本文化的主要创作者和推动者,无论是高校教员、社会评论家、艺术创作者、电视传媒人都把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推动其不断进步。
日本民众也是战后日本文化发展的受益者,也是推进日本文化前进方向的主要力量。日本人多数都有在地铁和电车阅读报刊和小说的习惯,漫画和动画已经发展成为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调味剂,他们主动参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