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葡萄酒保质期162
宁波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张 莉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家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到浙江省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宁波市颁布的“关于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意见”等,各级都专项颁布了各项政策以促进农业的转型。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如何能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得到发展与提升,如何能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民的收入,解决当地就业,如何促进乡村和谐,都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宁波的乡村旅游产品特主要由滨海旅游和山水旅游两部分组成。高速发展的交通建设拉近了邻近城市间的距离,打破了原先宁波终点节点的城市定位,逐渐成为中心枢纽式城市。乡村旅游无疑是最有潜力成为未来旅游替代产品的板块。目前宁波形成了以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旅游、海岛旅游等为重点的浙东滨海休闲度假带,建成长三角的重要海洋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城市。利用四明山、东钱湖、松兰山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富有浙东特的优秀山水自然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休闲、康养、休闲及健身相辅相成的氛围。
二、宁波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宁波区位条件优越,由于地处东南沿海港口,因此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同时区域内既有山林旅游资料,又有海洋旅游资源,因此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而且产品不易受季节影响,具有开发潜力。同时各级政府扶持乡村旅游力度较大,在银行、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但是,宁波周边市场竞争激烈,上海、杭州等虽是重要客源市场,但是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省内其他城市均有雷同的旅游产品,因此宁波旅游的提升受到了多方竞争。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见点而少有线,成线而不见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游客的逗留时间较低,休闲类体验项目开发不足,参与性的项目开发比较落后,使乡村旅游的衍生品如民宿等明显存在周末空房率较少,但是平时空房率相当高的现象。形成过夜游客较少,大多以宁波为中转站前往舟山或者当天返回的现象,说明了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与旅游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整体的培训及规划。
机会在于宁波的节庆活动多样,每个月各地都会举办各项节事活动供游客休闲体验,同时涌现出了较多知名农副产品,这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原因,独特的滨海沙滩资源和渔家文化资源使宁波的客源吸引力保持稳步上升。
红烧猪蹄的做法三、宁波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牛年祝福成语
宁波的乡村旅游虽然初现集效应,但是依旧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客源市场结构单一。经过调研,本地市民占了九成的宁波乡村旅游客源,其他客源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其中九成以上均为中青年,六成以上游客只会逗留一天,他们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来自于媒体推送,比较看重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养生、休闲功能。鲜有其他区域客源慕名专程进行乡村旅游体验。今年清明节高速免费几天
第二,乡村旅游产业集不明显。宁波乡村旅游资源中景区边缘型数量较多,这说明宁波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旅游景点进行,是以辅助景区功能为主,为游玩的客人提供简单食宿和餐饮,单纯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模式的资源数量少。在乡村吃农家饭、品尝新鲜水果、观赏自然风光、享受乡野情趣,一般不在乡村过夜成为了宁波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各县市虽有不同规模的基地,但是大多各自为战,没有抱团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一地体验后不能延伸到其他乡村接着体验。
第三,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明显。纵费宁波的乡村旅游,大多采用品农家菜、赏农村景、做农村活等体验与观赏相结合的形式,缺乏亮点及各自特,运营模式基本雷同,乡村旅游产品重复度较高,各地都缺乏自身特为亮点的旅游产品。
第四,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宁波乡村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欠发达,大多游客为自驾出行方式,同时接近乡村的公路部分路况欠佳,导致在途体验度的缺失。最后几公里的指路牌不够明确,尤其在
山区等导航定位跑偏时,旅游点的位置难以精准寻。
第五,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高度。大多宁波的乡村旅游均以赏景为主,辅以农村体验,但是未能结合宁波本土的民俗、历史人文等,导致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调性和浅层设计。
四、提升宁波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宁波乡村旅游发展应定位明晰,应细化旅游产品的定位(高端产品、大众产品、节庆活动产品)。其中,高端产品中分为乡村度假产品、养生产品、运动休闲产品三部分。以乡村度假产品为重点,具体涉及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会所、置业度假、分时度假及主题公园等。大众产品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具体涉及到农家乐旅游产品、农业观光产品、特村落展示产品、民俗体验产品以及美食产品等。节庆活动产品主要有时令蔬果节、海洋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
(一)整体统一策略,主次品牌相互促进
整体统一策略,就是要在目的地营销中把现有的资源、市场
(下转第164页)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编号:2017A10080)。
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宁波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优势所在,同时剖析了宁波乡
村旅游整体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原因,并分五步予以逐步解决和提升。
门票的价格也发生了改变。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门票惠民政策。门票价格已由原来的120元/人降至90元/人,也为各类不同人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军人、老人、学生以及当地居民。不仅如此,还针对不同人提出门票优惠政策,大大提升了对各个人的旅游吸引力,提高延边州的旅游收入,促进延边州的区域经济发展。
旅客交通量影响旅游收入水平,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收入方面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反映旅游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据表2可知,敦化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随着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发展而逐渐增长,证明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发展促进着敦化市经济的发展。作为延边州佛教文化旅游的主导产业,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对延边州的区域经济有一定影响。
表2 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情况表
年份旅游人次/万旅游收入/亿元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发展过程200840.3 3.92清祖祠开建
怎样修改密码200960.67 5.79金鼎大佛获批开建201071.197.12清祖祠基本完工201179.588.27金鼎大佛落成2012107.8612.58与长白山、镜泊湖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3124.0415.73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1416320.0列入国家5A备选,确定为省重点文化园区201521226.5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延边州的佛教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旅游+”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加强佛教文化体验产品的优化。在“旅游+”背景下,延边地区的佛教文化旅游应不断投入关注度,以期获得长足发展,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提出以下几条发展建议。第一,“旅游+”背景下的协调统筹。由于全域旅游发展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发展。第二,发展佛教文化更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对延边州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加强长吉图地区旅游业佛教文化旅游合作。由于延边州正大力发展长吉图地区的区域联动,通过区域间的合作更有利于佛教文化的宣传,使得受众面更广,拉动延边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四,增加佛教文化旅游的社会旅游景点,形成更加完整的佛教文化旅游区。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上接第162页)
与形象进行抱团营销,实现旅游产品特、口号、方案的一致性,将多种产品包装成统一的形象,形成宁波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再依据各地区的特,强化、凸显个性子品牌,从而实现主次品牌相互促进、相互补强的品牌塑造之路。
(二)加强县域旅游产业集化发展,实现集内最大优化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虽然多样化,但是县域间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各县域可形成产业集抱团进行产品的开发、营销、推广,使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提升。第一,旅游产品开发需要突出重点。以一个县域为核心,周边县域达到连锁效应,达到串联效果。第二,市域间互相合作。宁波乡村旅游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固定区域。结合浙江省工作重点以及政策背景和周边城市形成集效应,扩大地域外延,实现集效应内的乡村旅游客源、营销、资源等的共享与合作,最终达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全面铺开。
(三)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实行差异促销策略
第一,资料宣传。制定专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按照不同客源分别设计宣传资料。
第二,广告宣传。根据形象及目标市场的不同,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宣传媒介进行选择,确定宣传的频率与力度。
第三,节庆活动宣传。宁波乡村节庆丰富多彩,各地区可依据当地特点充分开发利用来提升本地乡村旅游形象,如杨梅节,
大话西游2跑商水蜜桃节,元宵文化旅游节,象山石浦的“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鄞州的五龙潭山水旅游节等大小不一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来借势营销。
第四,网络营销。利用网站与小程序将各地区的乡村旅游网站整合,互相链接,进行资源共享。在拓宽营销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掘乡村旅游卖点,反映各地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以及地区文化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四)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广需与本土特相结合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需要与本土特相结合,既要有产品特,也要有品牌特。利用新媒体对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既要留得住老客,也要拉得来新客。原来固有的客源需要保持,同时通过宣传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乡村旅游也需保证本土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及品质,因此,需要利用如农家乐等来推动本土特旅游产品的体验。
(五)弹性价格管理,实现包价联营
乡村旅游的价格可采取淡季旺季等不同定价模式,既促进了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也增强了游客的初始旅游心理感受。同时,对相关旅游产品可实行一揽子计划,使游客省去频繁购票体验麻烦,同时也有利于拉动整体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1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