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活动。
二、简答题
1、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学习法律的意义
3、人类传播发展的进程(28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时代
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体中传播;
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景德镇瓷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4、非语言符号的分类(45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文字的整洁性等;
体态符号,动作、姿势、表情等;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礼仪、徽章、旗帜。音乐、建筑等
5、符号的基本功能(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6、传播的直线模式(59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Who(谁);僧穿彩衣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噪源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7、大众传播的特点(110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具有跨阶层、跨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意义的消费”。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单向性主要表现在,(1)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2)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质为它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A、拉斯韦尔  “三功能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B、赖特  “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环境监视——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下雨前动物的表现
三、论述
1、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20
    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
    乐观主义观点:
    1)布莱士  美国  政治学家  《美利坚民主国》
    ①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
    ②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传播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的过程,以报刊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③报刊的三种功能,使其成为合理、理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即: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三个功能。
    2)塔尔德  法国 《舆论与集》
    ①报刊对社会的最主要贡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
    ②公众与一般集不同,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能公正、冷静地思考公共事件。
    ③只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是把分散的公众连接起来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无限扩大,社会将由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 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
    3)库利  美国社会学家  《社会组织》
    ①“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时才能成为现实。
    ②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这些意识的成长与媒介相联系。
    ③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各阶层间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④对大众报刊的营利主义感到不满。
    “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1)背景:
    ①西方对传媒的集中和垄断,使得大众传播不仅未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
    ②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具有麻醉受众的神经负功能。
    3)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类似于“心理暴力”。
    4)格林——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下降,退化到只会“边看电视变吮吸手指”的地步。(美国  精神医学家  《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
    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30
体现:⑴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形式
⑵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⑶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教师节板报素材⑷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38
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47
    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2、媒介即讯息
    1)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2)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3)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4)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3.媒介:人的延伸
    1)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
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2)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路考步骤
    ① 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
    ② 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③ 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现代人正在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