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学概论复习题
草学概论复习题
一、概念
1. 草原(任继周)  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积土地,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2. 草业  是“以草原为基础,利用日光能量合成牧草,然后用牧草通过兽畜、其他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手段,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
3. 植物种  同一种的个体间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同一种具有相近的地理生态分布区域;种内的个体间能够进行有性生殖,并能生出正常可育的后代。
4.   一个地区内同一种的个体总和
5.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多种植物构成的系统
6. 植被  一个地区全部植物落的总体
7. 优势种  落中多度和重量均占优者。
8. 霸气名字建种  优势种中的最优者。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优势种。
9. 优势度  是指植物在落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
10. 样方  是能够代表样地信息特征的基本采样单元。
11. 载畜量  样地所在草地型每月、每年的放牧家畜折合绵羊单位的只数。
12. 产草量  草地牧草产量是指单位面积的草地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为家畜提供可食牧草的数量,也称为牧草的经济产量。
13. 盖度  指样方内各种植物投影覆盖地表面积的百分数。
14. 株丛数  指样方内各个植物种的植株或株丛的数量。
15. 频度 是植物种在落中分布均匀程度的数量指标,指某种植物在草场上出现的次数。
16. 侵蚀模数  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吨数;
17. 青干  是指适时刈割经过自然或人工干燥后的绿干草。
18. 草地培育  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地、建立人工和半人工草地,以及对草地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过程。
19.   草地上一种植物落被另一植物落所替代的变化发展过程,叫做演替。
20.进展演替  演替的结果为牧草繁茂,层次和种类组成复杂、品质好,产草量高,土壤日渐肥沃而有利于生产的演替
21. 退化演替  演替结果为劣草增多,牧草品质差,产草量低,环境旱化,土壤愈来愈瘠薄,结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不利于生产的演替。
22. 乔木  有明显的主干,高度在5m以上。
23. 小乔木    有明显的主干,高度在5m以下。
24.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分枝呈丛状,高度在1m以上。
25. 小灌木    没有明显的主干,多分枝呈丛状,高度在1m以下。
26. 半(亚)灌木高在lm以下的低矮植物,仅茎基部木质化,多年生,而上枝草质并于花后或冬季枯萎。
27. 多年生草本指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28. 一年生草本  指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至枯萎死亡,其寿命只有1至2年。
29.上繁草  株高一般在1m以上。株体多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叶在茎上分布也比较均匀。刈割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这类植物在草地中常见的主要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赖草、羊草等。
30.下繁草  株高一般在40—50cm左右。株丛多以短营养枝为主,叶较集中分布于株体的中下部,刈割后留茬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0%~60%。草地中常见的主要有针茅属的各种针茅、羊茅属的羊茅、洽草属的洽草、冰草属的冰草等。
31. 莲座叶丛草  叶集生在稍高于地面的短茎上的各节.全部叶片放射状向四周展开呈莲座状,上部的叶片较下部的叶片小,并且叶柄较短。如菊科蒲公英属的各种蒲公英、车前科车前属的各种车前草以及景天科和十字花科的一些种类
32. 采食率  是指被采食部分的重量占植物地上部分重量的百分比。
33. 封育  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和繁殖的机会,促进草自然更新。
34. 草地杂草 家畜不食的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
35. 蒸腾系数  是指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36.
37. 牧草(广义上的) 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的植物。
38. 牧草(狭义上的) 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栽培牧草。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极少。
东北野菜
38. 饲料作物  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
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39. 灌水定额  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40. 灌溉定额  一个生长季内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41. 草地资源的概念  是指生长于原生草地、次生草地和人工草地,以草本植物为主、具有草产品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价值的陆地生物资源。
42. 草地类型  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具体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
43. 草地分类  按照草地的自然和经济特性,及其发生发展动态,划分草地类型的过程。
二、填空
1.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
2. 全球草原面积27韩国化妆品亿公顷澳大利亚草原面积最大,中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
3. 中国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7%,
4. 中国草原是耕地面积的3.2倍
5. 中国草原是森林面积的2.5倍。
6. 2011年将草业科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7. 50年代以来,牧区人口成倍增长,北方干旱草原区人口密度达到11人/平方公里,为国际公认的干旱草原区生态容量5人/平方公里的2.2倍。
8. 目前我国北方草原平均超载36%以上,比20世纪80年代超载程度增加了18百分点。
9. 草原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草原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平均产草量较60年代初下降了1/3—2/3。
10. 森林和草原光合作用时,2550m2的面积释放的氧气可供一个人呼吸。
11. 草地监测时,样品采集重量为鲜重1千克。
12. 草地培育的措施包括:飞播、补播、灌溉、施肥、浅耕翻、喷药、围栏、禁牧等。
13. 土壤质地:石质、砾质、沙质、沙壤质、壤质、粘质。
14. 表层土壤含水量,指15cm左右土层中的含水量。
15. 植物营养价值评价中,测定的内容包括植物体内水分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灰分和维生素的含量等。
16. 发达国家的肉食主要来源于食草动物,如美国人的肉食中有73%由牧草转化而来澳大利亚约90%a5纸尺寸新西兰为100%。
17.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荷兰人工草地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00%,新西兰为69.1%,美国为28.6%,而中国仅为1.9%
18.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土壤养分的特点是缺磷少氮钾有余。
19. 牧草最佳刈割时间:禾本科为初穗期,豆科为初花期;
20.按植物种类分,青干草的种类有豆科青干草、禾本科青干草、谷类青干草。
21.按干燥方法分,青干草的种类有自然干燥青干草、人工干燥青干草。
22. 低密度青干草捆1m3的重量一般是110kg
23. 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拟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法,其分类的原则属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采用类、组、型三级分类,设亚类作为类的补充,亚型做为型的辅助单位.。中国草地共划为18类,部分草地类划分出亚类,共21个亚类。
三、判断
1.本机的ip地址样地设置时要求生境条件、植物落种类组成、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
2.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4
3. 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产量)/2             
4. 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2
5. 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3
6. 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4
7. 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产量)/5
8. 样地设置时,样地范围不得小于1平方公里。
9. 年度监测的时间应在每年的草地植被生物量高峰期进行,一般规定一次性测产。
10. 年度监测测定时间以草地落中主要牧草进入盛花期时为宜。
11. 年度监测的测定时间北方草地多在7-8月份进行。
12. 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西北荒漠区干旱系列的草地,由于夏季高温、干旱,草地植物有短时期的休眠,草地产草量呈双峰曲线,因此进行年度监测时,应选择两峰中最高时期进行。
13. 月度监测从草地牧草返青开始,北方草地在4-5月,每月中旬测定一次,直到草地植物停止生长结束,一般在10月中旬结束,冷季监测1~2次,约每2个月监测1次。
14. 在各种植物很少重叠的草内,分盖度之和应等于或略大于总盖度;在各种植物互相重叠很多的草内,分盖度之和一定大于总盖度。
15. 一般禾本科丛生牧草应统计丛数;根茎性的只记株数;一年生植物只计个体数。
16. 地下水位的高低:1、浅;<1.5m  2、中;1.5-2.0m3、深;>2.0m
17. 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ph5.5~7
18. 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盐含量是在0.3%左右,一般不能超过0.6%
19. 草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寿命有:少年生植物(3~4年)、中年生植物(5~6年)、多年生植物(>10年)
20 灌溉量计算的根本依据是植物的蒸腾系数。一般野生植物的蒸腾系数是125昆凌照片~1000,大部分作物的蒸腾系数是100500
21. 在生长的过程中,产量不断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则逐渐下降。自始花期开始,每推迟一天刈割,牧草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均降低0.5%以上,总营养价值下降1%以上。
22. 确定牧草的适宜刈割期,必须考虑两项指标:一是草产量,二是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含量。
四、问答题
1. 草业的4个生产层
前植物生产层:包括土壤改良、水土 保持和景观环境改造等,与草地生态系统配合可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风景旅游、草坪绿化等方面的作用。
植物生产层:包括天然草原保护、人工草地及改良草地建设、饲草料种植、草田轮作等。草地与植物生产是草业的基础。
动物生产层: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上的放牧、狩猎和舍饲等动物生产,有畜农业是草业与传统耕作农业的本质区别。
后生物生产层:包括草、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销售和流通等,是草业增值空间
2. 草业的3个界面
在草业系统中主要存在:地境——植物界面、草地——家畜界面、草畜——社会界面。界面是草业各因子或层次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分隔与联系的双重作用,是草业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信息最丰富、交流最活跃、反应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草业生产发展、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界面的优化与耦合导致系统进化,形成新的高一级系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