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天窗
第3课 天  窗
教学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关于二战的电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慰藉、扫荡”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5.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 (A案)弄明白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B案)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难点 (A案)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意。(B案)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天窗的神奇。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想象说话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讲授法、谈话法。(B案)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A案)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B案)自主学习法、独立思考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探究法、展示汇报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同学们知道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3.老歌dj师:“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4.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霸”字的书写:上面的“雨”应该宽并且短。
5.指导学习多音字“卜”。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
,想到这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试着将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怎么练弹跳计
3 天 窗
小小的天窗  神奇的世界
一、组词。中国高端女装
鹰(老鹰)  慰(慰藉)  蝙(蝙蝠)  锐(锐利)  烁(闪烁)  霸(霸气)
二、填空。
(闪烁)的星星                      (严寒)的冬天
(五彩缤纷)的世界                  (绚丽)的云彩
(漂亮)的夜莺                      (破旧)的屋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中国死刑执行方式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
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师: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
(2)师:你们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师: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 4 ~8 自然段。
师:因为这小小的天窗是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的孩子们内心唯一的慰藉。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
1.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教师的引读。
4.语言训练。
师: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
你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_____________,你们想象_____________
5.师:夏天阵雨来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指导。
(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阅读,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师: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嬉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关键词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师: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们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4.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师:老师相信,如果换成你们,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透过天窗看那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沮丧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