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新工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火字旁的有什么字1.1 问题的提出送老师的贺卡
银链变黑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专门制订了行动路线,明确提出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产教融合”作为应对第四次产业革命、高端智能制造、“中国
制造2025”“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新工科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挑战的有效举措,被寄予空前的厚望。产教融合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持续转化,加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此外,“产教融合”远超出了传统人才培养的范畴,它是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从长远来看,“产教融合”将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打造新型的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使高校与产业界围绕产业与技术变革中的核心要素,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和产业体系之间的互动演进关系,推动国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变革。
  然而,纵观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教育的现状,机械工程专业也逐渐出现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布局下,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如何进一步明确“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整合课内课外资源、校内校外资源、国内与国际资源等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开展实践探索工作,推动新形势
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银川必去的五大景点
  本项目研究不但满足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而且对工科类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示范和引导作用。
1.2 课题界定
“新工科”是指新兴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原来没有的专业,也是对机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最后实现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的“产教融合”作为应对“新工科”教育改革挑战的有效举措,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特点,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高校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高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教育模式。为此,本课题围绕新工科视角下的机械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申请人所处高校、专业的特点,通过专业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出适合于相应高校和专业建设的新举措和新路径,提升专业特,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前景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新工科视角下的“产教融合”是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课题。伴随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近年来,国内外高校为成为社会与科技发的展引领者,主动转变观念、打开围墙、融入社会,深度融入社会与科技发展前沿,在“产教融合”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1)国内研究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张执南等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为中心,从企业、导师、助教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多层次闭环反馈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项目管理与规划能力、企业需求理解与把控能力以及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提出工程教育实践中,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快速更新、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满足产业前沿技术需求,以课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和机遇。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大学,关键要看它是否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一流贡献。高校要想站在潮头、与世界科技前沿产业同频共振,首先要解决“产教融合”问题。为此,该校通过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把大学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密切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构建开放的研究平台,强化与社会、企业的结合,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中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改革的新路径。从而,打开“校门”,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世界最优秀的学术机构建立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就接触最前沿的科技。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徐晓飞等面对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需求,针对该校服务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国际合作、通专结合和学院书院融合等方面,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了培养复合型服务创新人才的“产教融合”改革实践方案,并通过专业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践,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及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引领与参考借鉴。
电子科技大学的吴磊等针对当前软件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了改变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工科”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并结合“主动适应多方协同育人新模式,将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变”的理念,研究软件工程类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基于产学合作、校企多方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协同培养的内涵、实现途径、保障与评价反馈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Steven R. Aragon等针对将实践技能标准融入该国社区大学课程考核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中高等教育院校在职业和技术教育领域是不断变化的,新立法的出台,旧法规的废除,以及商业和工业对培养强大劳动力的更多需求,将继续影响该领域的形态。然而,具有高维度“产教融合”的社区大学正通过与商业、工业和国家组织合作来应对这些力量,并通过进一步深入整合技能标准,将有助于确保学生的就业成功和流动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