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2年-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沧州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管道装备制造业,已达到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二大主导产业。黄骅经济开发区和吴桥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轻工、五金、模具和机械装备制造业;沧州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机械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渤海新区则依托沿海临港的独特优势,构筑了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集。电力工业,包括火电、热电、风电和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沧州第三大主导产业;在渤海新区已经有中铁、中钢、中信泰富特钢等大型工业企业。以上开发区和产业集的发展十分需要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员。
我院地处京津冀制造业腹地制造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本科各
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教学内容较少,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高技能简洁网名吧人的大量需求。各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侧重也有较大的差异,针对具体行业和地区培养的人数更少,因此本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很好。
(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 ,可面向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装备制造公司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供配电系统的设备运行及维护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素质的设备维修维护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从事电气设备维护经典圣诞节祝福语维修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服务意识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从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来看,我国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由此可见,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短缺,电气设备维护维修领域中“高级蓝领”已成为稀缺人才。所以,受高等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擅长维护维修新型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毕业生具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专业建设基础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主体专业之一。本专业始建于1999年(中职),2001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本专业之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河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本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专业2011年10月在校生297人,其中普高生151人,三校生146人。2011年毕业生97人,初次就业率93.55%,2011年招收新生108人,实际报到100人,新生报到率92.59%。3年来保持年招生100人左右。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另外拥有一支稳定的以高级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兼职教师。本专业课程改革领先,自2008年积极推进项目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全部进行了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改革。2门课程荣获学院精品课程;在2010年河北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2009-2010全国电子信息类实践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二项。
2.教学模式科学创新
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很好看的电视剧“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即专业基础课程借鉴项目课程模式,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
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有17个校内实训室和5个实习车间,设备总值55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6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半年顶岗实习率100%。
4.本专业主要面向沧州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机电五金、石油化工的企业,培养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各种自动生产线及机器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工厂供配电和自动生产线的维修维护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模具制造设备和管道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设计开发为特。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职业教育与
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指引,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为纲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沧州市“十二五”规划》和《沧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基本指导思想是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努力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
我院作为沧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龙头自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沧州装备制造、机电五金、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支柱产业企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我们的建设思路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五”发
展规划,以“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的思想为指导,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针对沧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围绕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
(三)专业建设目标
1.进一步健全以沧州装备制造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运行制度体系。遵照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途径,实现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训条件优越、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拳头专业和品牌专业。
2.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通过四级课程平台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点建设7门核心课程,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目标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3.做好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培养2名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公认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建设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
4.围绕河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力度,扩建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新装备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过程生产自动化系统实训室、电力系统虚拟实训室。将自动化实训中心建成河北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技能鉴定基地。高级工达到100%,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完全对接。
5.以沧州装备制造、化工、钢铁行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强黄骅模具城、盐山管道制造基地
、孟村弯头之乡、南皮五金基地、沧州大化、沧州炼油厂、中钢集团、中铁集团等产学研基地建设,校外产学研基地不少于18个。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6.河北生源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保持在校全日制高职300左右,年招生人数100,注意普高生、三校生和五年职高职生的生源平衡,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企业好评率达到90%以上。
7.就业面向冀京津,重点向沧州装备制造、机电五金的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拔尖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提高就业质量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年底就业率100%。我爱你到底
三、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创新“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
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沧州装备制造业企业、机电五金、石油化工和钢铁骨干企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主基地,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举措,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和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基础—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公共文理课程以及《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装接》和《工程图识读与计算机绘图》两门技术基础课程,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相对完整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入实际的典型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以密切联系生产,掌握必须的知识,训练实践能力。专业—专业课程及其配套的集中实践课程,做中学是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在执行生产或设计任务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实际工程实施能力。)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训条件优越、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拳头专业和品牌专业。
1.深化工学结合
(1)学训交替、实境教学:利用hp1005硒鼓黄骅模具生产企业的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沧州地区
管道制造企业的自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沧州大化和沧州炼油厂的石油化工自动生产控制系统、中铁中钢等冶金生产自控系统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坚持“学训交替”的教学方式三年不断线,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