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
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
流年的歌词摘要:近年来,崇明岛的发展越来越为世人关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崇明岛这块依托着大上海的宝地。恰好2009年8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2009年年会在上海崇明岛召开。以此为契机,我们对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进行了考察,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对于崇明岛的生态旅游,可以从四个方面:崇明岛的概况、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开发崇明岛生态旅游产业的有意义见解。
关键词:上海、崇明岛、生态旅游
一、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上游夹带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与海水相遇,流速减弱,泥沙沉淀,所以江陵以东,沙洲极多,而在江海相交的地方就有了崇明岛。到唐初设镇,崇明岛才算正式形成。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渔为生。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如今的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形似春蚕,呈东西向横卧于长江口。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面积为1267km2,东西长80km,南北宽13-18km,人口约64万。长期以来,由于岛域自然地理的局限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限制,崇明岛尚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保留着农耕特征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直被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地。
立足于拓展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空间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把上海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型城市和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支撑,所确定的崇明岛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把崇明建设成为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使之成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花园、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崇明岛是上海留下的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一方净土。据检测,崇明岛的大气环境为国家标准一级,水质为国家标准二级,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可谓“水洁、土净、气清”,被人们形容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以来,崇明县政府就把崇明岛生态旅游作为本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基本形成了有一定观光景点、经营企业和接待能力的发展雏形。岛上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休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线路不断推出,旅游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中北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等四大功能各异的景区布局,森林旅游、农家乐、东滩探访、大堤观光等一批主题景点逐步崛起,形成了生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两大品牌。其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林木茂盛、湖水澄碧、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为特。1997年初,被评为上海市十佳休闲新景点之一。游人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崇明东滩3万公顷的滩涂湿地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宝库,尤其是野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这里鸟飞舞、天鹅游弋,
被列为保护之列的珍禽候鸟就有130多种,过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只左右,尤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的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鸟类总数达二三百万。1997年至2003年,全岛共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年均增长24.3%;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年均营业收入8500万元,年均增长22.2%;旅游业间接收入超过20亿元。
同时,崇明岛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已出台。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已着手编制。崇明岛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引鸟工程已启动。旅游节庆活动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精心组织了崇明森林旅游节开幕式和大型水上焰火晚会,成功举办了“崇明桑果节”、“森林百花展”、“崇明荷花节”、“长兴岛柑桔节”、“横沙岛秋之韵”、“第四届全国蟋蟀大赛”、“渔家欢乐节”、“环岛驾车自助游”等主题活动,使崇明旅游市场亮点不断,打响了崇明旅游品牌,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逐年增加。2006年接待游客已达到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2、存在问题
崇明岛生态旅游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应该看到,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更多地转化为产
业的竞争能力和直接产出;知名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中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江天堑仍然是崇明对内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
(1)旅游营业收入增长虽快,但起点低,基础薄弱,对GDP的拉动力不强,贡献率低。以2003年为例,全县旅游营业收入为1.1亿元,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与当年全市5%的比率相差3.4%。因此,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崇明经济的发展,与支柱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生态旅游本身发展较快,但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目前,崇明岛的旅游经营还只关注门票、餐饮、住宿等传统领域,对具有新盈利空间的旅游配套产品和附加产品的延伸与挖掘不够重视,过往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构筑大旅游产业链条的格局尚未形成。
(3)游客人数虽逐年增多,但岛内的接待能力上不强。目前,每逢周末岛内大小宾馆全部爆满。岛内尚无一家四星级或五星级宾馆,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在长江隧桥通车fc勇者斗恶龙3,到崇明岛的游客必然呈“井喷”式增长。游客激增带来了一连串问题,吃饭难、如厕难、停车难、住宿难……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表示,就崇明旅游目前的发展
格局来看,满足以往周末或者黄金周期间每天上万客流的需求基本没有问题,但一旦客流激增到每天几万人,就可能面临很大的接待压力。
康师傅茶饮料(4)旅游景区虽有所发展,但布局相对分散,集中度较低。崇明岛东西长、南北窄。目前形成的四大旅游景区之间,除中北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与中南部的文化旅游区相距较近外,东部的东滩湿地候鸟保护区与西部水上休闲娱乐区以及与中北部、中南部两大旅游区相距都较远,致使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缺乏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
(5)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文案崇明岛和岛外大陆的交通状况会显著影响崇明与外界的往来,从而影响崇明的整体经济发展。目前,外部交通工具主要是渡轮。现有的16艘内河客轮状况是:有8艘可载19辆5t标准车、载客400人的客轮航行于申崇航线;有2艘可载8辆小车、载客750人的快速客轮;有3艘可载客60人的快速小客轮;有2艘可载20辆车的车轮,航行于牛青航线;有1艘危险品专用渡船,航行于崇明南门港至江苏浏河港之间。内河航线有6条,每天往返航班92次。这些看似很多的渡轮却未能满足需求,落后的管理更使轮渡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岛内游览路线也需进行合理规划。因此,交通是阻碍崇明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6)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策划和推销相对滞后,因此造成整个崇明岛生态旅游业在岛外的品牌知名度不高。近年来,崇明县政府加强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基本上明确了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定位、格局和目标,并对旅游市场的开发业提出了一些促销策略。同时,也通过举办森林旅游节以及商旅、体旅、文旅、农旅结合的互动活动,向外推介崇明岛的生态旅游。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崇明岛的生态旅游还缺少高层次、高品位的宣传、策划和推销策略。
三、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机遇
1、紧邻上海都市旅游圈,客源充足。上海市把旅游业视为“先导产业”,不断提炼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基本形成了都市旅游的特。随着中国加入WTO,上海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密切,国际客商以及游客将频繁进出这座城市,同时也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其旅游客源市场会变得更加活跃。而紧邻上海的崇明岛,又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特有的土特产资源以及在生态主题下的景点资源,恰好可以作为上海都市旅游新的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对上海都市旅游内容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上海都市旅游圈的一方净土。因此,融入了上海都市旅游圈的崇明旅游业,会以此获得充足的后续客源。
2、曾去过崇明的上海市民仅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 /10左右,大本地旅游市场潜力大。上海市民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生活水平已迈过小康,逐步向国际中上等收入水平靠拢。根据国际经验,进入这一阶段后,社会将向追求生活质量转变,市民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未来十年,上海的白领阶层会迅速增加,加上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鼓励性措施,对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将会增强。崇明岛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其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岛屿旅游特,恰好迎合了这一消费潮流。在发生“非典”、“甲流”疫情后,市民中又进一步衍生了健康消费、运动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崇明岛的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应该可以看到,上海老龄人口趋多,部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愿意移居到上海周边地区养老。以生态岛为导向的崇明岛恰成了老人养老的最佳选择地。
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崇明岛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将是上海的旅游业。届时将有两百多个多家的大型展览、约7000万名参观者,需要上海提供全面的、现代化的金融、交通、旅游、贸易、会展、环境乃至餐饮住宿等服务。世博会在筹备、举办过程中的辐射效应以及后续效应,必然会对崇明岛旅游业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世博会筹备期间的场馆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效应,
世博会举办期间涵盖居住、观光、娱乐以及农副产品等多领域的消费扩散效应,必将会直接提升崇明岛旅游业的品味,从而吸引参观世博会的游客。
4、崇明跃江工程启动,阻碍崇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崇明岛地理位置独特,南紧上海,北靠江苏,被称为沪苏间的“岛桥”。但长期以来因为交通问题,其“岛桥”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年10月,长江隧道桥即将通车,崇明岛在沪苏等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到崇明岛的人流必将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这使崇明岛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旅游业的直接产出。
四、崇明岛生态旅游的开发战略
  1、优化岛内旅游线路图、高品位布置景区。
京东双11活动金在中入伍(1)东线———观鸟环保游。本线以东滩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观赏鸟栖息为主题。应以高空缆车为交通工具,既便于游客游览观光,又不会因旅游开发而破坏生态环境。
(2)中线———森林度假游。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部,总面积355 hm2,非常适合上海市区居民周末短期度假。可在整个森林公园的周边建造地铁环线,连接各旅游景点
和住宅区,既方便游客旅游观光,也方便当地居民的出行。
(3)南线———乡土农家游。该线主要沿南部各村镇伸展,开发以欣赏优美乡村田园风光和体验恬静、质朴乡村生活为特征的游憩项目,游客可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体验农家生活。
(4)环线———水上休闲游。崇明岛三面沿江,一面临海,岛上水网密布,有总长度约468 km的骨干河道33条。从崇明岛西部明珠湖到长江南北两支再到东海之滨,构成了一条独具水乡风情的水上休闲游乐线路。明珠湖等水域风光优美,适合开展水上娱乐、运动项目;利用岛上发达的水系资源,开发游艇项目;长江在此分南、北两支入海,可以开发长江口观光、观潮等项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