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architecture & art
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是最主要的
经济金融中心之一,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将更加凸显上
关于亲情的诗海的国际地位。为更好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迎接更多的国
际人士来中国观光,同时为国人提供更多走出国门的途径,上海
市制定了邮轮经济的总体发展规划,以拉动城市经济效益。预计2101年上海邮轮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 为此,建
设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客运中心为势在必行。在岸线与航道条件满
足的前提下,北外滩地区是景观及周边氛围设施水平较理想的建
搞笑qq名设用地。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以下简称国客中心)是上海市重点工程,
坐落在黄浦江金三角的北外滩地区,北靠东大名路,西接虹口
港,东邻高阳路,南临黄浦江。基地规划沿江长度达850米,占地
面积约136,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地面建
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
一.立足华东,展望全球——邮轮经济
国际邮轮业的发展过程,功能从单一到复杂,设施从简陋到先
进,服务从粗糙到精细,经过了相当长演变过程,逐渐升级换
代,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的水平,与之相适应的邮轮母港建
设也随之由低级向高级水平进化,这促使我们在建设新项目的初
期,就必须立足于高的起点,在充分了解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
上,开拓并创建新的设计理念,发展出有我国特的国际邮轮码
头。建成后的国客中心,除满足3艘豪华邮轮同时停靠外,还可提
供全天24小时的引航、拖轮和联检服务,成为亚洲一流的邮轮母
港基地。作为母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在上海的辐射
半径之内,特别是将来台湾直航后,国人均可乘坐邮轮一览宝岛
的风光。
邮轮停靠期间,每艘船的游客人数可达3000人,三艘同时停靠
时游客加上船员可达万人的设计规模。因此,客运码头的建设,
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集散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做好服务工
作。船运码头的人员进出与航空港有所不同,登船与离港的时间
会比较长,一般会安排半天的时间,分舱位,分区域地上下船,
可以做到有条不紊。
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以上海为中心,豪华邮轮可在48小时内通
达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最近,享有黄浦江畔“一
滴水”美誉的国客中心客运站,已于2008年8月5日投入试运营。
鉴于国客中心工程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和经济效益,意大利著名
的歌诗达集团旗下豪华邮轮、首条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定期
航班——“爱兰歌娜”号,已经将上海列为其母港,开辟海上出
境游航线,成为第一条享受“一滴水”服务的大型豪华邮轮。
二.兼顾全局,和谐景观——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规划设计
从规划角度看,浦江两岸总体的发展有着详细的规划和系统的景
观要求。故而各局部的发展,必然受到整体规划思想的制约。同
时各局部规划的进程也同样影响到全局规划的实现。黄浦江是上
海的母亲河,其沿岸建筑的形态直接影响到上海的城市面貌。而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正是处于外滩的重要地段,其设计与建设有
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持黄浦江岸自然景,国际客运中
心的主要交通设施和主体客运建筑均设在地下,从而将地面留作
绿化景观之用,营造出亲水的氛围。
设计以地面与地下两个层次作为发展平台逐步展开。
地面作为景观与绿化工程的建设,结合江岸以绿地为主展开景观类似重生小保姆
画卷,形成城市公共绿地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了亲水的江边休
闲娱乐场所,基地内自西向东布置小体量建筑,有如跳跃的音
符,高低错落,疏密得当,张弛有序,在浦江边凝固了优美的乐
章。
将大型公共交通建筑的主体设置在地下,必然带来一系列的设计
困难和建设上的制约,建筑设计的重点是解决地下空间形态的布
专利申请流程局和地下如交通的组织,同时解决好相关的技术问题如消防,节
能等问题,二这些课题都会有别于地面建筑,需要采取特别的设
计手法和技术措施来解决具体的空间效果和技术问题,如黄浦江
边的防汛问题,建筑设备的设计等问题,尤其是地下室的消防问
题和超大型地下室的防水问题,成为了设计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
技术难题。
为从总体绿地规划角度出发,基地建筑划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中
间地带是将近170米宽的绿化景观区域。在城市空间上为北侧地块
的发展预留下了充分的前瞻景观,也加强了江边景观的纵深感与
层次感。西区是由港务办公大厦和客运中心候船楼形成的组团。
办公楼高145米,高耸挺拔,客运中心候船楼长82米,宽31米、高28米,如凌空横卧的飞艇。在一高一横的对比烘托下创造了强烈
的雕塑感与动感。本设计重点地处理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建筑物中有最大的观江视野,同时建筑本身成为江边景观的亮点。东区又分为南北两排建筑,形成为高、低二个层次。临江的一排高度较低,高度控制为44.9米以下。而后排则为51-100米之间。这样的布置可产生亲水氛围,在建筑形态上最大限度的营造建筑物的观江效应。南低而北高减少了前排与后排的视线的遮挡。前排建筑形成两端低中间高,后排则是东、西高中间低,一正一反的二条弧形天际线,凝聚成了江边的优美乐章。本文主要介绍西区的建筑设计。 二.承上启下,方便快捷——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交通与流线设计交通流线设计是大型交通建筑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既要解决好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又要组织好地下空间的交通流线。1.地面内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通过上下分层的方式组织车行交通。以避免机动车行对地面环境的影响。严格划分步行与车行的区域,通过干线连接整个基地,并设有多个出入口与地面相连。同时通过地下立交组织内部交通系统并布置停车和连接各个建筑物。地面的干道在平时作为步行道提供了每幢建筑的出入方便。在紧急状态下可保障消防车的通行能力,在观光候船楼的四周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并在其北侧按规定设置了消防登高场地。从而创造了安全、安静、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地面后排建筑北侧设有环道连
接大名路,以利人们出行,同时提供地面的停车场地。1.1.客运中心交通流量主要由社会车辆、旅游车辆及货车组成,其次就是自行车与行人,由于大名路是由西向东的单行道,车辆约需经过大名路与高阳路的交叉口进入城市交通网,因此,该路口必须使用灯控方法控制交通的流量。1.2.本设计在基础中设置了8.0米宽的主车道,贯穿客运中心的建筑。车道东连高阳路,西通海关大楼,在主车道的中段,设有立体的道路系统,分别有支路连接北面的东大名路及南面货车及旅游车道。连接东大名路的支路,起着分流的作用,减轻对城市主干道的的交通压力。1.3.出入口的设置,车辆主要由四个主要出入口进出客运中心,太平路设二个出入口,分别连接码头和地下室,东大名设二个出入口,连接上下客区域。客运中心主车道车速定在30公里/小时。1.4.交通的分析与组织1.4.1 社会车辆,大名路西侧入口主要服务于港务办公楼、海关、及配套项目使用。大名路西侧入口是车辆进入客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路口,其余道路起辅助作用。1.4.2 旅游车辆直接进入地下一层上下客区,加强管理措施后也可允许进入码头区域。1.4.3 货运车辆,货运车流主要是对客轮的提供服务与补给,车辆只允许在非高峰时使用太平路进出,其余连接码头的支路仅作紧急状态使用。1.4.4 行人和自行车行人沿东大名路上的地面出入口进出客运中心,可以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进入候船大厅,十分便捷。自行车设在沿大名路上的自行车地面停车场,停车后再前往客运中心。员工自行车停车设置在码头区域。2、地下空间的道路交通密切联系地面出入口的位置,西区地下室在太平路,和东大名路分别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相连通,同时在地下室的东端设计了连通车道与东区地下室相连;2.2 进入客运中心的车辆主要由东大名路的出口进出地下室,道路宽10米,高4.0米,可通过豪华的大型客车,并在地下一层设
置回转区域可供其回车;2.3 从太平路出入口进出的主要是小型车辆,可供出租车通行连接到入境大厅的门口,设有专门的出租车等候区;另有两条6米宽的坡道直接通向地下二层的出境大厅门口,也设有专门的出租车等候区;2.4 主要停车场地安排在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有两组双车道的坡道相连通。三.理念先进,措施齐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消防设计1.地面总体消防设计1.1消防总平面设计:在紧急状态下,在大名路与高阳路均设有车行出入口,在紧急状态下可供消防车出入。基地内设计了消防车道的路线,可利用+7.5米标高平台上的人行道,充分考虑了道路的宽度、荷载等相关的消防要求,在紧急状态下可随时改作消防车道,以备不时之需。在观光候船楼的四周同样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1.2登高面有消防车道高层建筑沿长边二侧均有消防通道,且均有大于1/4周长的登高面,登高场地 8×15米,且在此范围内有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消防车道与建筑物之间无障碍登高的操作的树木和架空管线等物。在观光候船楼的四周同样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并结合消防道路,按规定设置了消防登高场地。
architecture & art
2.地下空间的建筑消防设计:
地下公共区域的防火分区设计,大型公共交通空间设在地下,如何解决好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是建筑设计上的难题,经过反复的分析与论证,经过多次与消防主管部门的沟通与探讨,采用了性能化分析的手段,运用电脑技术模拟消防疏散的情景来指导和调整设计方案,从而完成了地下空间的消防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2.1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高层公共建筑防火系统为一类建筑而耐火级限为一级。
2.2 地下室联检大厅防火分区的设计,考虑到出入境大厅的面积大,人流集散比较集中,空间设计要求通透,出入境程序要求不间断,如按常规划分防火分区,大量的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势必会将联检大厅划分成隔阂的小空间,既不美观又影响到出入境流线的连续性。经消防主管同意,在大厅内合理地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并配以喷淋,报警等必要的消防技术措施,在顶部的天窗内设置自动排烟天窗,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最大的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6000平方米以下,这样,联检大厅仅须划分成两个防火分区,因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空间的完整性,加上天窗的配合,使阳光可以直接照耀在出入境区域,赢得了良好的空间效果。
2.3消防疏散:联检大厅位于地下一层,为最快最安全地疏散旅客,仅靠常规的设计方法尚不能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的,因此,在设计上设置了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均按防烟楼梯设计),经计算可满足疏散宽度。最关键的是解决地下一层上下船高峰时的人员疏散问题,在地下一层的交通区域上空的结构顶板上开设了12个露天的大洞,直接与大气相连通,洞口的总面积满足消防的规定,这样,有自然的采光,通风和排烟,经与消防主管的同意,该区域等同于室外空间,可允许人员向该区域疏散,并在该室外区域设置两部剪刀楼梯直通地面,加上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利用连通城市道路的汽车坡道在做逃生出口,使地下一层和地面可同时疏散人员,因而较好地解决了大宗人员紧急疏散的问题。
2.4地面建筑的消防设计,观光侯船楼是全钢的结构体系,外罩玻璃幕墙,形成晶莹通透的建筑形象,同时建筑内部也形成无遮挡的视觉景观,因此,根据规范,将整个建筑面积控制在4000平方米以内形成一个防火分区,这样就避免了楼层间的防火分隔,获得了球体内空间的完整性。同时由于观光侯船楼的特殊建筑形态——架空离地10米,根据人数的计算,设置了三部剪刀楼梯,总的疏散宽度满足了消防的要求。主体钢结构按消防要求喷图厚型防火涂料。
2.5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设在地下一层的中央控制中心内,并设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通道。
四.通透明亮,安全节能——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地下空间的设计国客中心地下空间设计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解决交通问题,室内部分解决旅客进出港的流程问题
1、地下室外空间设计:室外部分实际是城市空间的延伸,首先是连接好汽车坡道与城市交通的接口,连接市政道路,解决交通流线,使车行顺畅,提高运输的效率,其次就是通过建筑设计来提高空间的质量,地下空间的设计思想上,采用上下一体的设计理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洞,在地下室顶板上开设了12个大型开口,将天光直接引入地下,节省了人工采光与机械通风排烟的设备与能耗,使地下空间与大气直接连通,形成下沉式广场,使人身处地下却惘然不知,其乐融融者矣!再将地面的垂直绿化引向地下,营造出生态的地下空间景观,利用视觉的导向完全打破了地下空间的封闭格局,确立了明亮,通透,安全,节能的清新格局。
2、地下室内空间设计:为尽可能给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船与通关的的环境,地下的联检大厅提供全空调的设施,在地下室顶板上设计了造型独特的景观天桥并配以巨大的玻璃天窗使候船大厅完全沐浴在阳光下,同时,结合一关三检的流线在空间序列上开设了了大小16个天窗,从顶面看如同一连串镶嵌在绿地中的晶莹水珠,使地下出入境区域可直接享用来自顶面的自然光源,节约了人工照明的设备与能耗,天窗设置了自动排烟窗,可调节自然的通风和排烟,做到安全性、舒适性与节能的完美统一。空间序列上又清晰的标识设计,可以指导旅客快速便捷地通关,登船
3、无障碍设计:轮椅旅客从办理边检手续到前往行李提取转盘均有专门通道,并设有专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转换直升电梯,压缩了出港流程。从入口处到候船大厅经卫检,海关,边检,一路均设有显著的黄轮椅提示标识和提示盲道,帮助残障旅客到出港的登船平台。边检、海关的柜台则多数降至
与轮椅持平的高度,让残障旅客获得视觉上的平等。该区域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宽大的空间足够轮椅活动自如,梳妆镜、舒缓的背景音乐、紧急呼叫铃等设施一应俱全。
4、室内设计:因为本项目为国际性超大型的公共交通设施,所以
在本项目的室内设计中运用了较多的表现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手
法,力致展示空间的多元化。设计上的采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手法
来表现公共建筑的空间形象。
4.1首先就是利用自然的光源,充分的展现天窗带来的随太阳变幻
的光影效果,让丰富多变得彩变化装饰地下空间的每一个角落,ipad 分屏
令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眼睛亮了,身心也就随之豁然开朗了。
4.2其次就是人工对彩的运用,装饰性地采用了鲜明的彩的元
素来烘托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气氛,做到动静相宜,冷暖相宜,室
内外的分隔幕墙采用了彩的玻璃;联检大厅的圆形大柱是不同的
鲜明的原,地面则是风格独具的,由图案感很强的块地毯拼成
的巨幅装饰画,形成绚烂多彩的以海洋为主体的艺术形态;
4.3另一特点是顶棚的设计,取消了传统的吊顶,以大型的灯具造
型(每个直径达900mm)连成一片,形成整片的发光天蓬,体现
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在功能的运用上,做到设施配套齐全,健康环
保,休闲舒适。装修装饰体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和底蕴。
五.立体绿化,层次分明——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绿化设计
1、总体布局上黄浦江边地面形成全场850米长的绿化带,中段170
米宽的中央公园贯通基地,通过步行道路延伸至基地的每一方向,
形成南北绿走廊。
2、客运中心的中庭通过玻璃造型的天窗可以抬头望天。上下的连
接口包括疏散楼梯的出口,其造型与天窗系统统一构思,采用有趣
的玻璃造型,掩映在绿丛中,取得与环境的协调。1.5厚的土壤
层不仅提供了绿植物的生存可能,同时为天窗的设计与室外排水
布置创造了条件。
3、景观桥飞架,将地面的绿化引向半空,形成立体的绿化分布,
桥面设计线条流畅姿态优雅,草坪和灌木蜿蜒其上,木架小径蛇游
其间,信步登上桥面,近可饱览绿茵翠景,中可俯瞰江水涟漪,远
可眺望浦东盛况,心旷神怡,其喜洋洋。
4.上绿下引:将地面的栽培的藤本植物通过地下室顶板开设的大
孔,导入地下空间,垂直绿帘孔边,与地下的植物上下呼应,形成
上下一体的绿系统,令人赏心悦目。
5、由于客运中心地下室的顶板面积就达到18000平方米,地面因
绿化要求复有1.5米厚的种植土层,再加上地下室内空间净高的要
求,结构大梁全部上翻,使顶板形成了整片凹槽,极易造成积水,
的因而给地下的外防水带来很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在设计
上大胆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运用“堵”和“导”结合的原理,按一
级防水标准的要求,采用多道可靠的防水材料,在建设单位和施
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集思广益,突破了施工和技术上的难
关,完成了总体的防排水设计和防水节点的处理。
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积累了经验。
六.水珠跃然,晶莹剔透——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地面建筑设计
1. 观光侯船楼建筑设计
1.1 建筑形象的构思与含义: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作为上海的门户
建筑,其外形直观地看就像一滴晶莹的水珠,呈不规则的流线型,
架空在浦江的岸边,有凌空出世的气势。仔细观察其外形,不对称
的造型酷似吐丝结茧的蚕蛹,寓意代表中国古代的丝路文明在这里
得到了延续,国际客运中心正式开辟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海路
迎接来自全球的朋友们。
1.2 观光侯船楼“透明”的体量。长80.30米,宽34.60米,高
29.90米的建筑体量,悬浮于10米高度之上。可使公众的视线穿透
建筑而直视黄浦江。同时建筑本身采用立体的流线形体型,接合全
钢结构的骨架再配以透明的幕墙体系。使建筑犹如在空中的透明飞
艇横空出世壮丽无比。使建筑的内部有了无遮挡的景观效应,它将
为上海创造崭新的建筑形象。三层楼面球体由钢结构建成,结合地
下送风与设备管线,包括观光电梯一台和二台消防电梯,通向球体
的主要入口大厅设在绿化下层,一对罩有波动筒体的自动扶梯连接
上下层的交通。在建筑造型与建筑技术上都是突破性的。
大猪头1.3 登船平台的设计,功能上主要是连接邮轮的连接平台,在出入
境的流线上进行卫生检疫工作和落地签证等相关海事活动,因此
6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主要是交通面积。建筑设计上强调通透的视
觉效果,四周均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
结束语
国客中心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建设和调试工作,综合楼和客运设施底
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届时,作为上海水上门户的国客中心将以其先
进的设施,优良的服务,完善的配套和便捷的通关,成为亚洲一流
的国际客运母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并以
其整体气势为黄浦江畔添上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