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中家庭亲属称谓的差异及分析
过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整个家庭成员团聚的最好时间。拜年、互相祝福问候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活动,亲戚之间多以拱手礼拜年问候,晚辈给长辈要以磕头礼拜年,都表达了对对方的祝愿。在这个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是平时非正式场合的称呼,还是正式的称呼,都表达出一种尊敬和礼貌。我长在一个传统的北方大家庭,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辈分从上到下基本都互相见面,拜年,对于平时走动较近的亲戚的称呼很熟,但是遇见一个稍远点的亲戚,怎么称呼估计就得算一算或者问长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地对亲属间的称谓进行归纳,发现这些关系称谓好似难寻尽头。相反,在学习英语、接触了一些美国文化以及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亲属间的称谓比较单一随意,远不及我们的复杂程度。
东北一带通常把爸爸的哥哥叫“大伯”“大爷”,父亲的弟弟叫“叔”,母亲的兄弟统称“舅”,父亲的们叫“姑姑”,母亲的妹称“姨”;而英语中父母的兄弟都称“uncle”,父母的妹统称“aunt”。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形成并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反映在语言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制度不同,语言
上的称谓体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便就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中美亲属称谓的差异并进行简要分析。
1.长幼间称谓的差异
长幼说到底就是先后的区别,体现在家庭里就是辈分。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最讲究的就是辈分,辈分高低在家庭中很重要,家庭成员间严格按照这一秩序进行称呼。因此,长幼间的称呼划分的十分严格精细。
汉语中,我们把祖父称呼“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再往上长辈还要加一个“老”或者“太”字,如“太爷爷”“老奶奶”。对于晚辈,儿子的孩子称为“孙子”“孙女”,辈分再低就加一个“重”如“重孙子”、“重孙女”等。长辈、平辈、晚辈的长幼关系都有着严格的区分,辈分是放到第一位的,辈分明显要高于长幼,也就是先论辈分再论长幼,如舅舅和外甥,即使舅舅的年龄比外甥小,但在辈分上仍为是长辈,所以称呼时就不能用“弟”等平辈称谓。
其次,同一辈分要讲究长幼有序,同辈份也要分出大小,区分出哥哥和弟弟,和妹妹,
而且要区分出先后,如自己有三个哥哥,就要分出大哥、二哥,三哥。称呼同一辈人也要分出大小,若爸爸有哥哥和弟弟,就要分出“大伯”“二伯”、“三叔”“小叔”等等。
家庭成员相互称呼时,辈分不同的成员,长辈可以直接叫晚辈的名字或姓名,而晚辈对于长辈,则就得严格按照上面所说的辈分排位称呼,绝对不可直接叫他们的姓名,否则就是大不敬了。
而英语中的长幼之间的称呼就相对简单了。英语中长幼间虽也区分辈分的差异,但与我们不同。美国家庭中,把祖父外祖父统称grandfather,祖母外祖母统称grandmother。Uncle代表了伯、叔、舅等与父亲平辈的人,aunt代表了姑、姨等与母亲平辈的人,不分“大伯”“三叔”“四姨”等。Brother既指哥哥,又可指弟弟,sister则可指和妹妹。并且,不仅是在工业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同辈之间,无论大小都以名字互相称呼,甚至在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中,也时常称呼其名,而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
究其原因,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家庭内部也是如此。等级反映在家庭中就是辈分,因此我国对于长辈和晚辈的称谓非常强调尊卑有别。而西方推行的阶级观点是人人平等,这种思想影响着美国的家庭时光荏苒是什么意思啊,家庭成员间地位平等,使得之间的称谓变得
简化,兄弟妹之间可以互相称呼名字,跨辈分的成员也亦可直呼其名,这被认为成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与自由。
2.父系母系称谓的差异
在我国家庭中,我们称呼父亲兄弟时区分了父亲与他们的长幼,父亲的哥哥称为“伯伯”,父亲的弟弟称“叔叔”,他们的配偶也有分别的称呼;而母亲的兄弟不区分长幼,均称“舅舅”,只是为了区分排行而分出“大舅”“二舅”,他们的配偶称为“舅母”“舅妈”。对于同辈的兄弟,我们的祖先为父亲兄弟的孩子设置了专属词“堂”,称为“堂兄弟”、“堂妹”,而母亲的兄弟和妹的孩子与父亲妹的孩子称为“表兄弟”“表兄妹”。并且,总有一种期待 作文父亲这一系分的总是比母亲这一系更深,辈分更多一层,里面的称谓也越多。
在美国家庭中,不会区分出父系母系间的差别。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姨夫统称uncle,姑姑,姨妈,伯母,婶子统称aunt;兄弟妹无论堂表亲都为cousin;美国家庭正式用语brother-in-law表示了“夫”,“妹夫”,还可以表示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内弟、连襟, “sister-in-law”除了表示“嫂子”或“弟妹”之外,还可表示小姑子、小姨子、妯娌等等,同样不分父系母系。单从一段文字中看“uncle”、“aunt”等词时,是无法判断出具体指的是
哪位家庭成员的。
究其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尤其是家庭中,男性被视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象征,意味着家族兴旺,后继有人,预示了多子多福,因此才有了“重男轻女”的观念,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家庭成员称谓上父系和母系的差别,父系一支明显占优称谓上的优势。退税流程即便是在父系里,父亲的兄弟还单独分为叔伯,而父亲的妹就统称为姑姑,可见即使父系里也遵循“重男轻女”的观念。而在西方文化里,妻子与丈夫在家庭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他们的文化里没有传宗接代这个意识,因此在家庭结构中,他们从未强通过亲属称谓调过男性在婚姻中的更优地位,而是双方都采用了模糊的方法称呼家庭成员,以致更多的是直呼其名。
3.“内外”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里,总是内外分明,亲疏有别。这种“内外”之间的差异,还不完全是由血缘之间的关系决定,还受我们深层次的文化关系影响。我们分父亲这一系为“宗亲”,母亲这一系为“外亲”。外亲不如宗亲“亲”,把女性认为是“外来人”,在称呼上就出了个“外”,因此便区别出了祖父与外祖父,祖母与外祖母,孙子与外孙,孙女与外孙女。上一节提到,父亲兄
弟的儿女单独称为“堂兄妹”,用以与表兄妹区别“内外”,因为父亲的兄弟为同宗同族,是家族本姓,父亲妹的孩子、母亲兄弟妹的孩子不是本姓,不属于同族。
而美国文化在亲属称谓中,用一个“in-law”区别这种“内外”姻亲血亲的正式差别,如用用“father-in-law”表示岳父和公公;用“mother-in-law”表示岳母和婆婆。“brother-in-law”来表示与汉语相当的大伯子、小叔子等;用“sister-in-law”来表示大姑子、小姑子等,当然他们通常不这样称呼。除此之外,便无其他“内外”讲究了。这是因为美国文化把单独的家庭作为基本单位,也就是父母和子女是一家,西方人较为独立,开放,自由,没有我们的宗族思想,他们对亲属网络的依赖性较小,因此显得更加灵活,不拘束。加之男女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内外”之别也就不存在了。
在我们的大家庭文化中,很多称谓成对出现,很多称谓也是很有特的。如我们把丈夫的哥哥叫大伯子,把丈夫的弟弟叫小叔子。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把丈夫的哥哥叫大伯,把丈夫的弟弟叫小叔,时间长了就演变出了这样的称谓。类似的还有大姑子,小姑子,小姨子,小舅子。这些亲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等级观念、性格差异、家庭和睦程度等原因有的充满亲情,有的却复杂紧张,如夫和小舅子矛盾多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大家
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其中往往也充满着亲情。民间有“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的说法,描述的就是叔嫂关系,民间常有年长的嫂子抚养年幼小叔子的事迹,嫂子对年幼的小叔子有一种超越辈分的怜爱之情。又如兄弟的妻子之间互称为妯娌,妯娌之间的关系反映着兄弟之间的关系,兄弟关系好,刘烨出演的电视剧妯娌间的关系不会差,若兄弟间有矛盾,那么妯娌的关系也估计不好处。成对出现的称谓如婆婆与儿媳,丈母娘与女婿,都是传统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称谓。特别是婆婆和儿媳,婆媳关系可是中国家庭关系里面传统的难题了,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家庭文化中的等级、男女之分等特征。这一切,在美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他们的祖先没有“发明”出类似的关系称谓。
综上,中美文化中,亲属称谓的差异可谓是相差巨大。透过这种称谓的差异,我们能够看到中美文化间的区别。我们先辈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根据自己的年龄,辈分等等有特定的称谓,他们绝不会与其他家族弄混。我们的优良文化中,尊敬长辈被世代推崇,因此,晚辈尊重长辈天经地义,也就成了我们称谓如此之大的一个原因。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与发展,为男性赋予了极高的声望和地位,因此便有了男为先的概念,也深刻反映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中。而西方的传统文化几乎与我们的文化截然相反,“正义”、“平等”和“公正”是西方传统文
化的核心,反应到了他们的家庭称谓上,就形成了现在较为模糊、开放、自由的称呼模式。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某个事物越重要,用于表达它的词语就越丰富,越具体,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实实在在的现象,这中间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与文化背景。中美亲属称谓中的差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宋蕾,张秀英;从亲属称谓语的汉英翻译看中国传统文化;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1(4),2009,4:23-28
2.张晓;论英汉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文天地,2012年第3期下:282
3.浅谈影响中西方亲属称谓文化差异的因素
4.猎毒人楚莹扮演者趣谈中西方称谓的差异及文化折射
5.试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意义及内涵
6.汉英_红楼梦_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7.现代汉语_英语_日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Email: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