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况及全球变暖
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
 大气的组成
中华鲟鱼咋做好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① 氮气:N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②氧气:生命生存的需要;
  ③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④ 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水汽对地面保温。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如:燃煤,冰箱的使用等使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减少。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
特点
对流层
表达母爱的唯美句子低纬1718 km
中纬1012 km切勿去澳洲旅游
高纬89 km
①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③对流运动显著;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 km
①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吸收紫外线;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③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⑤有利于高空飞行;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层20003000 km
①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②在80500 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典型例题】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奢侈化妆品品牌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与解析
  【解析】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但是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高层大气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B要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形式
参与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实 例
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所有波段
无选择性
夏天多云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CO2 (对流层)
紫外线、红外线
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南极“空洞”
散射
质点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蓝紫光
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
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滴等
各种光
无选择性
天空呈白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1)白天阴天较冷:大气的反射作用造成,云层反射了大量的太阳辐射。
  2)晴朗的天空蔚蓝:大气的散射造成,蓝紫光波长较短最易被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亮的:散射作用造成。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夜晚阴天不太冷:阴天时大气保温作用强,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6)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大得多:由于月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小得多所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低于月球表面;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使地面的温度高于月球表面。这就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使其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7)二氧化碳增多使温室效应增强: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红外线,浓度增高,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大气的逆辐射,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
  大气受热过程图解及口诀
  口诀: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应用: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的原因
  熊猫人声望 
  由上图可得,太阳辐射最强时为12时左右,地面温度最高时在13时左右,大气温度最高时在14时左右,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很弱。
  【典型例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
作用
直接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与解析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结合图例及箭头的方向、粗细变化读出①、⑦、③、④分别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
  (2)①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②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自然灾害、农业的影响。
  第(1)题,因为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还给
地面热量增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由此判断AC两项正确,BD两项与题意不符。第(2)题。因为全球气候变化会对不同纬度降水产生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气候异常导致旱涝灾害增多;某些物种灭绝不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故C项与题意不符,全球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故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1AC  2AB
要点三:逆温的类型及其影响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大笑江湖 歌词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 m,称为逆温现象。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理论温度。
  1.常见的逆温类型
  ①辐射逆温
     
  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大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一般日出后,辐射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②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便形成逆温。
  ③地形逆温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称为地形逆温。
  ④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