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幸福感研究
          婚姻幸福感研究
                                    115621002 甘旭廷   
                             
摘  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婚姻幸福感的来源,认为主要有身体条件、心理条件、经济条件、职业、教育、社会关系六个方面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增加夫妻双方默契、承诺合理实现、权责分明、保持忠诚四点建议。
关键词:婚姻幸福感  来源  建议
1.引言
  婚姻幸福感是夫妻对婚姻关系中体验到的幸福感或满意感的主观评价与婚姻幸福感相关的概念有“婚姻满意感”、“婚姻质量”、“婚姻调适”。“婚姻幸福感”和“婚姻满意感”两个概念是相当接近的,但并不是同一个意思(Angus Campbell,Philip Converse,and Willard Rodgers 1976),两者都是指夫妻从婚姻中获得的积极感受,并且在涵义上比诸如愉快、喜悦和满足更
广泛和全面在经历了爱情的沉淀之后,人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不论婚后的感受如何,绝大多数婚姻都巩固了下来,并且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然而,人们在婚姻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却又不同,即幸福感不同。哪些人获得的幸福感更多一些呢?获得或者增强幸福感的因素都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婚姻幸福感呢?这是普遍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的问题,也有不少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系学家投身于这个问题当中。也总结出了相当丰厚的成果。本文将从婚姻幸福感来源及如何提高婚姻幸福感两方面进行探讨。
2.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2.1身体条件
包括性别特征,年龄,健康程度,婚前性体验。性别的影响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婚姻幸福感,邢占军(2003)证明性别是影响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婚姻生活的女性比没有婚姻生活的女性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男性则恰恰相反
普遍认为年龄与幸福感的关系是一个U型曲线,在青年期和老年期幸福感水平更高,但在中年期(32,50周岁)生活满意度最低。英国巴斯大学伊曼纽尔弗拉尼耶博士对1534对情侣进行了一项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强有力维系婚姻的最佳情侣模式是男女双方均受过高等教育且无离异史,同时男方比女方年长5岁以上。研究者称,妻子比丈夫小5岁以上是最不容易产生矛盾的年龄组合,他们的离婚率为其他婚姻的1/6。另外,一项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发现,若丈夫比妻子大4-6岁,生育的子女最多;而丈夫比妻子大15岁,虽然生育子女数量不多,但婚姻生活最美满。
健康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也影响到配偶的感受与行动,影响到配偶的态度和对待行为。
与身体有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婚前性体验。K.B.Davis(1929)等人的研究表明,处女结婚的成功率高于婚前有性体验者。L.M.Terman(1938)的研究认为,婚前就同订婚者或者其他人有过性关系的男女,婚后的幸福感较低。特别是那些同订婚者以外的女性有过性关系的男性,要比保持童贞结婚的男性的幸福感低。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婚前未曾发生过性关系的夫妇,结婚之后生活更幸福,夫妻关系更稳定,性生活也更和谐。
2.2心理条件
婚后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每对夫妻都要继续认识对方,摸透对方的脾气,熟知他在特定情况下的看法、想法、感受和行为倾向。据此预测他的判断,以便采取适当的应付。幸福感就是在这样的知彼知己的默契和思想感情的共鸣过程中产生的。Martin E.P.Seligman(2012)认为幸福是可以测量的,并包括五个元素积极高尔夫入门教程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他认为这五项元素是一个自由的人在不受强迫的状态下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幸福感具备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2.3经济条件
经济对婚姻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稳定给婚姻中夫妻双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减少了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其他生活方面压力。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Di Tellaetal,2001),瑞士(Frey and Stutzer,2002),拉丁美洲、俄罗斯(Grahaman and Pettinato,2002)等研究都发现了经济与幸福感的关系。根据微观计量经济学阐述幸福感的作用:婚姻中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被转换成为一种等价货币。甚至BlanchflorerOswald2004年计算出了一个持久的婚姻每年平均价值十万美元(与寡妇或者单身相比较的结果)
。关于收入的研究,学者普遍赞同幸福感与收入之间是正向相关但收益递减的关系。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对于特定的收入水平,高收入的欲望和期望将会对幸福感产生负性的影响,欲望本身似乎被以前的收入所驱使,进而适应更高的收入水平(Stutzer2004Di Tellaetal关于时间的谚语Haisken De New,WacCulloch,2005
2.4职业
这里主要从职业的相似性和失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和伴侣上班方向一致可提高婚姻的幸福感。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两个调查。结果都发现,上班方向的相似程度会正向影响人们的婚姻幸福感。那些上班方向比较接近的夫妻,相对来说比较满意他们的婚姻。即便是那些不同时上班的夫妻,或者搭乘不同交通工具的夫妻,这个结论都成立
研究表明失业对幸福感存在极大的负性影响。将生活满意度作为固定变量,发现失业者的分数比在职者低5.15%最动心的情话句子Di Tellaetal,2001;(Frey and Stutzer2000,2002Helliwell,2003宁波黄鱼面Stutzer2004)。Lelkes2006)发现失业降低生活满意的19%,降低综合幸福感的15%不幸的是,有学者证实不幸福的人更易于失业,因为他们生产率低,健
康状况更差(Lucas,Clark,Georgellis,and Diener,2004)。另外,关于女性就业的研究中,Axelson1963)证明有工作的妻子比只当家庭主妇的妻子、全职工作的妻子比非全职就业的妻子的婚姻调适水平低。另外,妻子就业的丈夫也表示婚姻调节质量不高。然而,在职业声望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来说,妻子是否就业与婚姻幸福水平没有什么影响(Nyw,196)。还有一些学者表示妻子的就业选择被拒绝以及妻子只是为了钱而户外工作都会直接影响夫妻各自的婚姻满意度(Gover,1963Ordenand Bradburn,1969)。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工作类型对幸福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2.5教育
一些研究发现增加额外的教育水平与幸福感间存在正相关(Blanchflorer and  Oswald,2004)。然而,其他研究发现中等教育水平与最高的生活满意度有关(Stutzer2004)。但是,一些证据表明教育对低收入水平国家有更大的正性影响(Fahey Smyth,2004Ferrer-i-Carbonell,2005)。Stutzer和Frey2004)发现在教育水平上有很小差距的夫妻相比较有较大差距的伴侣平均可以从婚姻中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感。这指明了在婚姻的调查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友谊。共同活动的愉快、没有孤独感、促进自
尊和情感支持都是促进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它们对已婚人士的个体幸福感做出了贡献∞。另外,教育可能与收入和健康间存在正性相关Bukeny等(2003)通过美国和瑞士的数据调查发现教育通过健康对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考察健康与幸福感关系时,高中、大学教育程度与幸福感间的正相关系数增长了三分之一,表明其间接效应是相当大的。Graham2001)发现在拉丁美洲接受教育的时间提高了综合幸福水平,但是一旦包含社会机动性和相关经济因素等效应,这类效应就不那么显著了。这表明来自教育的间接效应也许是机遇性的而不是绝对的。
2.6社会关系
这里所讨论的社会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父母的关系和对朋友的关系。在与父母的关系上,如果丈夫或妻子在结婚后依然过度依恋父母。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出现冲突。但是,如果夫妻两人都对父母相当依恋,却有利于对婚后生活的适应。洛克、特曼、伯吉斯、科特莱尔等人的研究都表明了这一点。
3.提高婚姻幸福感的建议
3.1增加双方默契
婚姻首先是为了互相满足需求而缔结的,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求的满足程度,既要考验双方的默契度,是否能及时满足对方需求。所以要多关注彼此,满足需求,增加默契度。
3.2承诺合理实现
夫妻在相处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许下一些承诺,这些承诺是否及时有效得到实施直接关系到婚姻的满意度问题。所以要处理好双方对承诺的认识及如何处理承诺的合理化与实现程度等问题,都会有助于提高夫妻双方的婚姻幸福感。
3.3权责分明
家庭也是个权、责系统。家庭中很多共同生活事务和面临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决定,而作决定就是个权力问题。丈夫想买一台电脑,妻子想买一架钢琴,然而当手中的财力只允许买其一时,谁有权做决定呢?如果没有明确的权力划分,就会发生冲突。
与权力相关的是权利,即行使权力和获得利益的法定权限或权益。权利与权力职责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家庭中的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有人承担责任,负重管
理。所以在婚姻伊始,就需要双方划清权、责界限,切忌承揽权力,扩大权力
3.4保持忠诚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表于《身心医学期刊》上的报告指出,在年过65岁的夫妻中,当妻子明白地表示丈夫是自己“不可少的另一半”,是自己“活下去的支撑”时,丈夫可能会得比同年龄的男人更“威武雄壮”。为了解婚姻状况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影响,该大学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305对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伴侣。这些参与实验的老年夫妻的婚姻关系平均维持43年之久,而且85%都像是初婚状态。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受到配偶的重视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信心,觉得自己更有用,而这种感觉,有助于延长寿命、减少沮丧心情,提高婚姻幸福感。
4.结语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婚姻幸福感的来源及如何提高婚姻幸福感。从身体条件、心理条件、经济条件、职业、教育、社会关系六个方面来论述来源。从增加夫妻双方默契、承诺合理实现、权责分明、保持忠诚四个方面来给出建议。另外,本文引用的数据大都来自国外研究,并非完全切合中国国情,因此在研究中国社会婚姻幸福感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邢占军,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个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6,P1056-1059.大不了唱首歌
[2]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杂志》,2011.
[3] 白苏妤硕士论文,南昌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居民婚姻幸福感及其与依恋的关系研究》,2010年.
[4]Martin. E.P.Seligman.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开幕式发言.
[5]Blanchflower.D.G, Oswald,2004,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8(7-8),P1309-1386.
[6]《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2012年.
[7]《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
印章效果
[8]Alois, Stutzer, Bruno S Frey,Does marriage make people happy,or do happy people get married?The journal of social-economics35,2006,P326-347.
[9] 《身心医学期刊》2012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