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多疏略”,一个“独为最善”《辽史》与《金史》大相径庭的“双胞胎”
封面故事
一个“实多疏略”,一个“独为最善”
《辽史》与《金史》:大相径庭的“双胞胎”
文I郭晔旻
二十四史”里,在元代成书
▲者多达三部,即《宋史》《辽
i史》与《金史》。辽金两朝相
继崛起北方,与赵宋俨然又是南北朝
的局面。而以史书而论,“宋史”纳入
正史自然毫无争议,但辽、金之史进
入“二十四史”之列,却不是没有波折
的……
“正朔义例之争”
虽然契丹人建立的辽、与女真人
建立的金这两朝在武力上往往对宋占
有优势。但世人论及中原正统所在,
仍旧属意于宋。辽道宗(1055—1101 在位)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 华”,表面上虽然是意图抬高契丹人的文化,其实在潜意识里还是表现出 辽朝与“中华”并非一物。这位在《天 龙八部》里戏份不少的耶律洪基还曾 以白银铸成佛像,并在其后背刻下一 行文字:“愿后世生中国。”这就说明,辽主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辽朝算不 上“中国”。所以金人相继攻灭辽、宋 之后,也明确宣布,“辽据一偏,宋有 中原,是正统在宋。”买汽车分期付款
转眼到了 13世纪,蒙古、南宋联 兵灭金(1234 )。“金有中原百余年,将 来国史何如”的问题也随之浮上了水 面。当时就有人提出,仿照当年十六 国入《晋书》的先例,将金朝历史附于 《宋史》即可。这一看法倒是与清朝的 乾隆皇帝不谋而合:“(南)宋虽称侄公/《辽史》,全五册,元代脱脱等撰,点校本
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辽史》在“二十四史”中
成书最速,元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始修撰,
翌年(1344)三月成书,问题也较多,记录从耶
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至辽朝灭亡,兼及耶律大石所
建立之西辽历史,给后代史家“挖坑”不少
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
按说爱新觉罗家族所属的满族与金代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的女真族有着渊源关系,乾隆如此贬
低金朝难道是忘了大清自己的处境?
这是因为“十全老人”对清王朝的正统
性另有说法:“我朝为明复仇讨贼……
为自古得天下最正。”
可是数百年前元人却颇有些“当
局者迷”。元朝是以蒙古族入主中原,
对本身继承于宋辽金哪个王朝为正统
十分敏感。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
史学界有一种意见认为,当以《晋书》
为模式,辽、金、宋合纂为一史,以宋
为正统,列帝王世纪,而辽、金乃僭窃
中原,附以载记。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北宋建立前,辽朝已经立国几十年,
而金继辽兴,因此两者应为北史,与
《宋史》《南宋史》并立。此外还有人出
来和稀泥,虽以北宋为正统,但又说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统续断绝,至元朝
乃“复其正统”。无论如何,蒙古统治
者是不会同意将元朝和契丹族建立的
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同等齐观的。
所谓“以义例未定,竟不能成”。
由于辽、金王朝的定位长期悬而未决,
史书体例未定,编修工作只能停滞不
前。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刚刚当政不久
的中统二年(1261 )前后,翰林学士王
鹗就上书请修辽、金二史。至元元年
(1264 ),参知政事商挺又提出编修辽、
金二史。至元十六年(1279 ),南宋灭
亡后,忽必烈终于下沼通修宋、辽、金
三史;到了至治元年(1321 ),元英宗
又下令编修宋、辽、金三史。元文宗
在位时(1328—1332)也曾下诏史馆
修三史……屈指算来,待到至正三年
(1343 )三月,元顺帝应右丞相脱脱之
请正式下沼修史时,已是元(包括其
前身蒙古汗国)统治者第四次下令撰
修《辽史》与《金史〉X以及《宋史》)了。
与前几次的情况没什么区别,史
官们又一次为“正统”问题吵得不可幵
交。眼看此次修史计划又一次面临“流
产”的威胁,脱脱干脆“独断”:三国
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大元朝廷的
权威总算暂时解决了这场旷曰持久的
万年青的养殖方法
国家人文历史
■:卜叫史选逑攻略
争论——其效果几乎可以说是立竿见 影。《辽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 )四 月,次年三月就宣告成书,到了这年 的十一月,《金史》修撰也告竣工。
过去七八十年都没完成的工作,在这区区两年时间里就大功告成。平 心而论,动作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方 面的确离不开那位一锤定音的脱脱。身为右丞相,脱脱下令以江南三省官 田每年所收的税款作为修史的经费,这才保证了修史工作的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辽史》与《金史》的 编纂工作,其实也都不需要“从零开 始”,而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加工和 整理。辽朝未亡之时,耶律俨就在乾初步完成了《金史》。所以后人总结,
“张柔归金史于其先,王鹗辑金事于其
后。”两人对《金史》成书的贡献是无
法抹杀的。
“辽史太简略”
那么,元人此番修史的效果究竟
如何?《进辽史表》里说,“撰次三史,
首及于辽。”《辽史》在元代所修正史
里,是最早完成的一部—
—同时也是
篇幅最短的一部。《辽史》包括本纪30
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
语解》1卷,总计116卷。乍一看,这已
经比陈寿的《三国志》多出将近一倍。
但要是与同期的《金史》(136卷)、《宋
史》(4%卷)比,只能相形见绌。不仅
如此,《辽史》每卷的篇幅也很短。以
字数论,《金史》的文字至少比《辽史》
多出一倍,而《宋史》更是《辽史》的
十倍之多。
究其原因,倒也不能怪元代史臣
偷懒取巧,而是颇有“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的遗憾。辽朝曾有“书禁”的制
度,只允许书籍在境内流传,“有传于
邻境者,罪至死。”其结果却是作茧自
缚。随着辽末的战乱动荡,流传于后
蒙古族的服饰世的书籍很少。元朝修《辽史》时所能
见到的辽朝文献委实有限(耶律俨《实
统三年(1103 )纂修太祖以来诸帝《实录》,凡70卷。此书名为“实录”,却不是常见的“编年体”。其有《纪箱《传》,俨然本朝“国史”。金灭辽后,也依据
辽朝的《起居注》《实录》等资料两度编修《辽史》,最后在泰和七年(1207 )由陈大任修成《辽史》。此书虽未行世,到底为后人修史省去了不少工夫。
至于《金史》的修撰工作,前人同样已取得了相当成就。金朝九代帝王,蒙古灭金后,大将张柔在史馆获得了金朝官修史书的原稿。后来王鹗不但建议修撰辽、金二史,并“亲笔作史”,无标准、失原意、失原音、不一致、重 误—
—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 完整记载辽朝历史的著作,《辽史》仍 是研究辽朝一代历史最基本、也是最
®/《金史本纪》,九卷,元代脱脱等撰,清代希 福等译,清顺治三年(1646)内府满文刻本,现 藏故宫博物院。《金史》自元中统二年(1261 )开 始纂修,因“帝统”之争长年耽搁,至元顺帝至正 三年(1343)才重新续修。满文本《金史本纪》据 汉文本《金史》“本纪”部分翻译而成,是清代最早的满文译刻本之一
“帝纪、列传、志书,卷帙皆有定体”,录》幸赖元初契丹名臣耶律楚材收藏
指责元修辽史“犯以下之大弊’
改人姓名、妄改古书、妄改断连、改译保全)。因此,尽管近代史学家冯家昇
JAN 2021 |99
封面故事
公/《东丹王出行图》,辽,李赞华,绢本设, 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 术馆。画中绘六人七马,坐者或左顾右盼,或交 头接耳,东丹王耶律倍(即李赞华)落在最后,手 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 投后唐的处境吻合
重要的珍贵史料。
饶是如此,《辽史》终究难逃“潦 草成编,实多疏略”的诟病。所以清代 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对《辽史》 的评价幵篇就是一句“《辽史》太简 略”。比如《辽史》在列传中正式立传 者合计240人。其中皇族“耶律”和后 族“萧氏”合计就有180多人,居然占 去2/3。为数不多的汉臣传当中,有的 又几乎完全照录《契丹国志》,如《韩 延徽传》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就与《契丹 国志•韩延徽传》相同。若是光看《辽 史》的话,读者甚至会以为辽代就是 契丹人创造的历史也未可知——
滑稽
的是,《辽史》对辽朝国号在“大辽”与 “大契丹”之间几度改易的经过却语焉 不详。
这种“珍贵”与“遗憾”并存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辽史》的最末一篇《本 纪》里。名为《天祚皇帝本纪四》,其 实此篇的一半文字倒在讲述耶律大石 所建西辽王朝的历史。辽朝末年,契 丹贵族耶律大石眼见宗邦即将为金灭 亡,不胜怨愤。他率部远走西北,在今
新疆和中亚建国,是为西辽(哈喇契 丹),这实在是当地历史上值得大书一 笔的壮举。西辽统治者自视是辽朝的 延续,其王统、制度、纪年均继承于辽 朝(甚至继续使用汉字)。因此,“安史 之乱”后唐朝的“安西四镇”相继陷于 吐蕃三个多世纪后,中原文化再度在 西辽年间大规模进入西域。因此,西 亚、东欧人往往把“契丹”与“中国” 作为同义词。现在俄语里的“中国”仍 读如“契丹”,原因就在这里。
由于中世纪的阿拉伯一波斯史家 对“异教徒”的西辽政权存有敌意,“出 于轻蔑的态度而很少记载他们”,唯一 比较系统地对西辽历史留下记载的史 料便只有《辽史》中的这大约1600字 了。若无此,后人连耶律大石之后的 西辽世系恐怕都会搞不清楚。因为如
今为人所知的西辽帝王名字,全为《辽 史》留下的汉字译名而已!《辽史》之 史料价值,就此亦可见一斑。
反过来,《辽史》对于耶律大石创 业经过的记载,又给后代史家“挖坑” 不少。比如,关于耶律大石正式称帝 的时间,《辽史》有这样的记载:“西至 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帝,以 甲辰岁二月H 曰即位。”按中国传统的 甲子纪年,“甲辰岁”为公元1124年。 此时辽朝的末代皇帝天祚皇帝尚在垂 死挣扎,难道耶律大石眼中已无“君 父”擅自称帝?以封建伦理而论,这与 叛逆何异?《辽史》最后评论,“(耶律 大石)有君而复君之,其可乎哉”,便 是就此而言。
遗憾的是,这个说法的破绽也非 常明显。同一部《辽史》记载,耶律大 石是保大四年(1124)七月才离幵天 祚帝率部西去的,怎会在此前五个月 就到了万里之外的起儿漫(在中亚撒 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并当起皇帝来 呢?而元人同时编纂的《金史》也反驳 了《辽史•天祚皇帝本纪四》的说法。
100 I
国家人文历史
:丨•叫史选读攻略■
《太宗本纪》里明白写着,天会二年(1124 )十月,“戊辰……言耶律大石自 称为王”。“称王”与“称帝”在封建伦 理中即是君臣之别,刘玄德在献帝在 位时之所以只称“汉中王”,便是这个 缘由。也正是因为“以甲辰岁二月五曰 即位”这个记载实在经不起推敲,后 世学界对耶律大石的实际称帝年份出 现了 1124年、1125 年、1126 年、1131 年、1132年、1134年等多种不同看法,迄今仍是一粧未决悬案。
“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辽史》质量如此,不禁令人为同 期成书的《金史》捏一把汗。《金史》当然也有自己的缺憾,人名的问题便是 其中之一。金人的姓名“流传于宋,往 往记载互异”。金代后期有位权臣名曰纥石烈执中。此人在1213年发动政 变,杀金帝完颜永济(卫绍王),改立 完颜珣(金宣宗)。为此,他也被元代 史官打入《金史•逆臣传》,算是罪有 应得。与许多女真贵族同时拥有女真名与汉名(比如大名鼎鼎的金兀术又
叫完颜宗弼)一样,纥石烈执中又叫
“胡沙虎”(他在本世纪初播出的电视
剧《成吉思汗》里就叫这个名字)。问
题在于,金兀术的列传里除了
领要么称为“北帅”,要么称为“大帅”,
要么合称为“北大帅”—等于跟没
说一样。甚至就连拖雷(成吉思汗幼
子,忽必烈之父,追尊元睿宗)这样大
名理当如雷贯耳的蒙古大将之名都未出现“本名兀术”之外通篇
以“宗弼”称呼其人,读者
不会弄错。可是纥石烈执
中在《金史》的本传里一
会儿叫“纥石烈执
中”,一会儿叫“胡
沙虎”,一会儿又
叫“纥石烈胡沙
虎”。乍一看,
仿佛是在说不
同之人。
更不用说,
“金史虽简净,亦有
不明析之处”。蒙
金战争长达几十
年,其所涉及将
帅甚多,可是元
人编写的《金史》
对蒙古军统兵将
提及,致使后人非得查阅《元史》才
能对号入座,简直是个黑幽默。
相比之下,历代正史都存在的“为
尊者讳”倒是个不起眼的小问
题了。用赵翼总结的话说,
就是“(宋金)两国交兵,
国史所载,大抵各夸
胜而讳败,故纪、传
多不可尽信”。好在
金、宋各有其史,于
是“参观各传,彼此
校核,始得以真也”。
比如著名的采石之战
沴/山西忻州元好问雕
像。金亡之后,元好问有
意识地抢救故金君臣史料
和著述,留下《中州集》及
《壬辰杂编》若干卷,成为
最强大脑第四季
元代编纂《金史》的重要史
料来源
JAN 2021
|
女主重生空间文封面故事
(1161 ),《金史》强辩“海陵未尝败于 采石”。只有参照《宋史•虞允文传》, 才知道完颜亮(海陵王)
的确在采石吃 了大败仗,以致最后连性命也丟了。
话说回来,较之《辽史》在后世的 “差评”,《金史》的整体口碑要好得多。 赵翼说“《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 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四 库全书总目》同样评论,《金史》“首尾 完密,条例整齐”,因此在元代编纂的 “(宋辽金)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既然是同一批人几乎在同时编纂 成书,为何《金史》风评能够远超《辽 史》?这就要从金朝历史去原因了。 金王朝的建立者“生女真”原本是文明 程度较低的一个东北部族,以至于被 宋人称为“夷狄中至贱者”。然而金人 入住华北之后,女真之速却远超 契丹。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人称“金
一代典制修明,图籍亦备”。金朝设有 专门的修史机构——
国史院,并设立
专门的史官,如监修国史、修国史、同 修国史、编修官等负责撰修国史。因 此,除金哀宗一代因亡国没来得及外, 历代金帝均修有《实录》。加上金亡之 曰到底去元时不远,《金史》的史料收 集难度无疑比《辽史》要低得多。
更不用说《金史》得有“贵人”相 助。元好问是金时一代文豪。比方说, 琼瑶在《梅花三弄》里谱写的那句歌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固然脍炙人口,其原创却是元好问的 《摸鱼儿•雁丘
词》。金亡之后,元好问 有意识地抢救故金君臣史料和著述, “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留下《中州集》及《壬辰杂编》若干卷, 与另一位文人刘祁的《归潜志》一样, 成为元代编纂《金史》的重要史料来
源——这一点并非后人凭空猜测,而
是《金史》里明确承认的。所以清代的 顾炎武在《曰知录》里就说:“金史大 抵出刘祁、元好问二君之笔。”
但《金史》到底出自元人之手,编 纂者们也有自己的重要贡献。譬如, 《金史》在体例上就有特别之处。其《本 纪》部分先列一篇《世纪》,追记金太 袓完颜阿骨打的先世;最后又列一篇 《世纪补》,叙述了景宣帝宗峻(金太祖 第二子)、睿宗宗尧(金太祖第三子)、 显宗允恭(金世宗第二子)三位未曾即 位称帝,而为后代追认的几位“皇帝” 的事迹。在“二十四史”里,这虽非《金 史》首创(之前见于《魏书》),但在此 以前的正史中毕竟是不多见的。此例 —幵,也为后来(〈元史》《明史〉所仿效。 至于《交聘表》更是《金史》的独创。 金代并非“大一统”的朝代,其时与北 宋、南宋、西夏乃至高丽的和、战、庆、 吊相当频繁。《交聘表》用表格的形式 将其记述下来,使人一目了然,故而 得到后人的称赞。
《国语解》与《忠义传》
另外一个《金史》的亮点则是与 《辽史》共享的《国语解》。契丹族与女 真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辽、金 时期又先后创造出本族语的文字。可 惜随着辽、金王朝的覆灭,契丹、女真 文字也逐渐湮没在历史之中。契丹人 与女真人在元代均被目为“汉人”,便 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元代史 臣意识到应分别对辽、金“国语”加以 解释,方便后世读者,以免时过境迁, 后世之人茫然不得其解。这确是高瞻 远瞩的看法。在《二十四史》中,唯独 《辽史》《金史》有专篇记载民族语言, 俨然成为一大特。《四库全书》的编 纂者们虽然对《辽史》甚为不满,但对 其《国语解〉鄉赞扬有加:“惟《国语解》
1〇2 |国家人文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