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三
峡
工
程
利
弊
班 级:事管早会开场白11-1
姓 名:
学 号: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的开端,要从从的一句话说起 ,六七十年代,曾数度拒绝三峡工程上马的请求,他曾对湖北省革委会主席张体学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我们还是要好好思考一下“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设下擂台,林李直接交手,是为著名的“御前辩论”,结果是三峡工程被暂时拉下马。由于态度变化,是年3月的 成都会议通过的三峡工程决议案指出,三峡工程何时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作出决定。决议案还将三峡蓄水位限高为200米。这成为 “”时代难得的一份不符合“跃进精神”的决议。六七十年代,又数度拒绝三峡工程上马的请求,他曾对湖北省革委会主席张体学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改革伊始的1980年,三峡工程再度启动。在指示之下,1981年,长办提出最高蓄水位为200米的高坝低坝等多个候选方案。1982年11月24日,在北京听取国家
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1985年1月19日”,这一说法出自三峡日记。该书记载,当日在听取汇报时说:中坝方案是好方案,可以多发电,万吨船 队可以开到重庆。中坝方案,便是重新论证的推荐方案、最终确定的175米方案。但由最初的赞成低坝变为肯定中坝,具体过程尚不得而知。 即便是在表态之后,由于各执一端的反对意见,1986年6月,中央再度要求水利电力部组织专家重新论证三峡工程可行性。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略超三分之二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了三峡工程决议案。三峡工程最终被确定为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从此,三峡的功过便是人们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三峡工程的功过给大家总结概括如下:
一、三峡工程的益处
1、防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遭遇了长江流域最大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仍超警戒线,而三峡大坝却在泄洪,每天4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向下游倾泻。长江流域共180万平方公里,三峡大坝的调节范围在它上游的100万平方公里,而它下游的80万平方公里,三峡大坝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目前,三峡大坝共拦蓄了7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如果把这些水全
部放到中下游,将引起长江全流域的大洪水,可以说三峡在防洪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是利大于弊的。据国家水利部部长刘宁说,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或者叫防洪效应是三峡工程的效益之首,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三峡工程有211.5亿的防洪库容,在它对防洪功能的设定上,把211.5亿的防洪库容划成了三段,也就是说从现在的汛限水位向上抬高10感谢幼儿园老师的短句米,大概145到155米10米范围内有56.5亿的防洪库容,是用于对洞庭湖口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进行补偿调度运用的。在这个之上,一直到171米高程,仍然还有125.6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荆江沙市河段防洪安全而设置的;在171米到175米高程仍然还有32.9亿的防洪库容是针对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水,或者类似于1870年的大水,对荆江河段进行补偿运用。可见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对人类产生莫大的益处。
2、发电:如果说防洪是三峡工程的第一功能,那发电是三峡当之无愧的第二功能,在三峡修建之初,曾有供大于求的说法,但随着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说法被现实推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
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功不可没。
3、旅游:三峡工程的观光潮涌起于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的1997年,当年旅游人次达到了26万人次,此后游客每年以15%网站建设规划到20%的幅度递增,2002年,三峡旅 游的人次达到了74万人次(包括17发动机传感器万外宾在内)。2004年,到三峡旅游的人次超过了100万人次大关,仅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一家的收入就达到了创纪 录的1.3亿元。大坝观光潮也带动了湖北省特别是宜昌市的相关产业。据统计,宜昌市2004年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5%,跃居湖北省财政收入增幅第 一位。
4、航运、养殖等方面。班级公约五年级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的完工,使上游川江的通航能力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对上游重庆市的发展以及整个西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提升,巨大的库容可确保其周边及下游的丘陵地带及 平原地区的农田灌溉用水。水库将形成
1150平方公里的水面,除航道外,仍有近700平方公里的水面,流速变缓、水质变肥、水表层转暖,是适合虾、贝、鱼、鹅、鸭、鳖生长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二、三峡工程的弊端
灌溉、蓄洪、通航、养殖、发电,随便拈一样,都吸引我们的眼球,牵我们心动。单发电带来的实惠,足以让我们的脸绽开一朵朵菊花;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更让我们一次次翘起大拇指。可我们是人类,倘若只沉溺于受惠得益,那笑脸一定狰狞,那开怀一定自私。曾几何时,我们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记;一面拼命叫喊保护生态环境,一面又悄悄进行新的破坏。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跨过临界,走向正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其利大,其弊也多。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三峡工程如斯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弊。
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白鱀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生活提供了繁殖场、育卵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三峡水库落成后,长江中SF运单号
上游激流变成缓流,使适应激流性鱼类失去生存环境。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效果如何,也有待论证,加之认识不统一,目前我国所修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媒体曾报道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06年六国组成一支长江考察团,经过38天寻觅,也没见到白鳍豚出没的踪迹。而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鲟鱼、鲥鱼已大为减少,中华鲟、白鲟、 胭脂鱼,都明显受到冲击,即使连最普通的青鱼、草鱼、鳙鱼、白鲢等具有半回溯性鱼类,由于河流生态变化,也产量锐减。人类在获利于水库工程时,鱼类最先遭殃,对此我们是否应该有点悲悯情怀。再说水库虽有巨大水面,但水深温寒,却不适宜养殖鱼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