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而东盟国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国已连续21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十三五”以来,我国在海洋领域与东盟国家从科技交流、人才培养到项目合作上,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多年来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洋科技;中国-东盟;
海洋经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F114.4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阐明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1]。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投入不断增加,海洋产业门类不断扩大,海洋科技进步迅速,海洋合作项目不断涌现,海洋经济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2]。“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倡议提出,中国要充分依靠海岸带区域的地理优势,实施国家间的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3]。东盟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广西北部湾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国家和通往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重要的海洋运输,将在 “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
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4]。
中国已连续21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5]。2021年9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东盟贸易指数:2020年该指数为241.09点,较2010年上涨141.09%。30年来,中国—东盟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2021年截至8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5 539.2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5%。30年来,广西与东盟外贸进出口额较1991年增长了426倍。广西对外投资近六成投向东盟。中国与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经典谍战片一、海洋科技合作交流现状分析
(一)国际交流会议每年定期举行,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与柬埔寨环境部自然资源保护司在柬埔寨暹粒省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6];2017年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共同承办了第五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7];2018中国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北海共同主办了第六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201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办,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厅、海洋局以及北海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2020年中国—东
盟海洋地球科学视频会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
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现状
及形势分析
—基于海洋经济视角
张 璘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乐观心态正能量感悟
局发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联合承办。
(二)各方领导高度重视与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论坛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柬埔寨环境部国务秘书、副部长尹金森和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金才仁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8]。2017年中国国家海洋局林山青副局长与马来西亚阿布·巴卡尔副部长等相关领导参与了论坛,并共同为中国—马来西亚海洋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2018
年东南亚国家代表团、东盟国家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和区域组织代表、有关专家及企业代表共350多人参加了论坛。2019年中国有关部委办局代表、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管理司、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司、印度尼西亚邦加省海洋渔业局、菲律宾国家代表、马来西亚国家代表、菲律宾南亚国际基金会代表、广西区内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代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并做了报告。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来自缅甸、印度尼西亚、CCOP等13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及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涉海科研机构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网络视频会议。
(三)合作方向多元化,合作形式也逐渐从“务虚”转变为“务实”
各届论坛围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濒危生物、海洋环境与生态修复、发展蓝经济、海洋渔业、中国—东盟极地科学研究等多个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9],从制定合作项目清单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逐渐迈出了从“虚”到“实”的关键性一步。
二、跨海产业园区合作现状分析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2012年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在国内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10]。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基本形成,产城项目加速入驻,部分产业项目相继实现投产,国际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底,园区注册企业数2478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185.61亿元,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约144.05亿元,财政收入累计完成约9.06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完成约110.57亿元。“海上丝绸之路”为进一步给中马国际产能合作升级提供支持,积极推进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支持燕窝、榴莲、棕榈油等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贸易[11]。“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正在中马多层次互动中逐步升级。
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2021年6月由习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的,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试验区将多渠道与东盟国家开展在医学领域的合作,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中医药、东盟医药、海洋医药的合作开发,充分利用海上运输的便利性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三、远洋港口物流现状分析
广西北部湾港是我国西南沿海的深水良港,是2007年广西整合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座港口资产,组建的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港口集团。在汉朝,这里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运点[12]。在今天,广西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港。广西北部湾港现有接近300个生产性泊位,最大靠泊能力超过30万吨。2020年,在全球贸易受到新冠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3亿吨,
同比增长超过1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2%,完成505万标箱,实现大幅逆势增长,发展后劲十分强劲。2021年3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根据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据,发布了 2020年全球前20大港口货物吞吐量榜单,广西北部湾港替代了香港港,成功列入了榜单的第19位,成为榜单上唯一的新面孔。其中,货物吞吐量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的第10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列第9位。广西北部湾港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盟,实现海铁联运无缝衔接,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海上合作的重要桥头堡。此外,广西北部湾港已开通发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等地区的多条班列,覆盖全国29市61站,对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是2018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重大项目,是广西参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的运营主体是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在广西南宁投资注册的中外合资企业—广西新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该物流园是新加坡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参与投资的最大物流园项目,也是中新合力打造的旗舰型物流园项目。2021年9月,李克强总理视察了物流园的建设情况。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积极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智慧物流新高地,截至2021年8月底,物流园已累计完成建设总投资约60亿元,启动了13个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据统计,每晚约有200~300辆货车在园区从事货物运送工作,运送的货物量达2500吨左右,这些货物最终大部分通过港口运往东盟国家。
四、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
(一)海洋科技领域交流活跃,合作力度不断加大
自从2013年国家海洋局与印尼海洋与渔业部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科技领域每年都保持有密切的交流活动,并且联合开展了多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中越北部湾海洋及岛屿环境综合管理合作研究项目、中国—东盟海洋公园网络建设平台等项目,成立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力度也不断加深。
(二)海洋经济贸易稳步增长,相互投资不断发展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来往更加密切,呈逐年增长趋势,也吸引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来我国投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三)北部湾港发展潜力强劲,但新冠疫情影响不可忽视
广西北部湾港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其货物吞吐量也在2020年跻身于全球二十大港口之列,发展潜力十足。但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环境下,全球进出口贸易均受到重挫,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难免也会受到波及。
霎的拼音
(四)国际政治环境变幻复杂,风险与机遇并存
初始化磁盘目前国际政治环境变化莫测,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会想尽办法逼中国周边的各个国家站队,减少与中国的贸易来往;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国家的特殊性,部分国家存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特点,重大项目的合作推进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但是,“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与东盟国家始终是地缘上无法回避的重要邻居,也存在巨大、广泛的合作机遇,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上,我们既要尽力规避风险,又要寻求更广泛更多领域的共赢合作,进一步巩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博鸿,谭春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对上海港港口物流效率评价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模型[J].海洋经济,2021,11(2):42-50.
[2]赵亚鹏,陈珮.港航物流产业与港口城市协同发展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J].海洋经济,2021,11(2):89-95.
京剧脸谱介绍[3]蔡鹏鸿.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进程、动因和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15(4):14-25.
[4]赵丹,贺先青.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海南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J].新东方,2020(2):19-24.
[5]王勤.东盟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格局[J].亚太经济,2016(2):18-23.
[6]丁黎黎,张雨,薛岳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海洋经济,2020,10(2):3-16. [7]王泽宇,郭婷,范元兴.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J].海洋经济,2020,10(4):13-24.
[8]王勤.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现状及前景[J].东南亚纵横,2016(6):36-38.
[9]李山,赵璐.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4):18-23.
[10]贺嘉洁.东盟海洋合作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J].东南亚研究,2020(4):66-86.
[11]林香红.面向2030: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趋势及对策建议[J].太平洋学报,2020,28(1):50-63. [12]王春娟,刘大海,王玺茜,等.国家海洋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协调关系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4):39-46.
责编:险峰dnf85剑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