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进程研究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47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进程研究
陈林琳1  许娟1  胡恒2
1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小年祝福2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DOI:10.32629/bd.v3i8.2618
[摘  要] 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研究其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对地区经济、文化、历史文脉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发展进程,提出我国文化遗产和保护的新趋势。
世界上最大的鱼类是什么鱼[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阐释
引言老酒
在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大量的有着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特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同质化的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中新价值体系给传统文化遗产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这种具有较广的普同性和渗透性的扩张,给传统的文化遗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归纳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趋势,同时作为未来我国相关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1 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进程 1.1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脉络
榕树欧洲学者最早开始对历史文化遗产展开研究,19世纪欧洲在对其遗产的保护中较多强调了修复这一概念。从此,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从局限的专业技术层面扩展到利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为适应经济、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从保护手段,技术方法,政策措施,遗产类别多方面,通过发表、颁布、成立一系列宪章(Charter)、公约(Convention)、决议和宣言(Resolutions& Declarations),并将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不断扩大,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阐明。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发展的主要理论学术支撑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一些非政府权威专业机构,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从1931年第一份达到国际公认的《关于历史性纪念
十大天坑物修正的雅典宪章》,到1972年UNESCO 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给出对“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和“自然遗产(Natural Heritage)”给出的定义,再到2000年由ICOMOS为遗产保护作为专业技术平台颁布的威尼斯宪章(The Venice Charter),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有了更科学和全面的认识。1990年以前,ICOMOS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欧洲。但1990年后,澳大利亚《巴拉宪章》和加拿大《Deschambault宣言》提出新的建立在“文化意义”上的历史遗产保护概念,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已经从以欧洲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全球。与此同时,一个崭新的理念出现:“遗产”不再局限于历史的古迹(Historic Monument),
而是逐步转变为文化的意义(Cultural Significance)[1]。2000年开始,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同步出台了一系列被ICOMOS纳入的宪章。
2002年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提及,2003年UNESCO通过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中,将历史遗产的概念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重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原真性、多样性、完整性的有机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文化遗产的概念迈进里程碑的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被列入国际公约。
2005年,《关于历史建筑、古迹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得到ICOMOS通过,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保护除文化遗产本体之外,还需对遗产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这其中包括成就文化遗产的宗教、习俗、精神、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的活动。
“利用”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佛罗伦萨宪章》中出现。国际社会一开始普遍认为“保护”与“利用”是互相矛盾且对立的关系。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威尼斯宪章》首次提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使其永久保存,而作为社会公用的目的,科学的利用有利于保护。利用的条件是保护,目的是通过科学的保护实现永久保存。但随着更深入地对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认识,以及概念的扩展,在后来的国际文献中,“利用”一词逐渐改为“展示”,随后又由含义更丰富的“阐释”所取代。
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展示”英文译为presentation,在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首次提及。公约较《威尼斯宪章》相比,不仅要求缔约国将保护、保存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任务上升到国家的责任,而且提出展示所需要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如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科学、技术、经济上的支持;展示所需的培训中心等。
1990年的《考古遗址保护与管理宪章》第一次出现“阐释”一次。英文译为“interpretation”。9年后,《国际文化旅游宪章》(1999)“阐释”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扩展。在宪章中,“阐释”被理解为“将该社区的历史遗址、活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向参观者解释并展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宪章全文都用“阐释”取代了“利用”。同年,《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