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
两会报道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背诵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
1.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我国春节的诗歌,感受到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歌。(板书诗题:清明)同学们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交流,结合注释了解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教师出示清明节的资料介绍进行拓展。
(1)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2)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自古传承,延续至今。
3.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俊爽峭健、雄姿英发,在晚唐成就颇高。
4.过渡: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清明》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
板块二 感受韵律,体会诗情
1.学生自行朗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朗读指导。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朗读时提示学生注意:本诗朗读时语气由愁绪满怀到豁然开朗。
(2)教师课件出示诗歌节奏,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划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教师引读诗歌,学生跟读。
(4)同桌合作朗读,读出停顿和韵律。
(5)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相机引导。
3.抓诗眼,悟诗情,依次出示以下诗句。
句段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引导学生抓住欲断魂来体会行人的失魂落魄。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想要,希望;将要,快要。诗中的将要,快要的意思。明确纷纷指细雨朦胧的样子,除了雨是朦胧的,行人的心情也是朦胧的,体会行人凄迷纷乱的心情。
(2)引导学生想象行人走在路上的情形和心情。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而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不免触景伤怀,学生可进一步体会行人欲断魂的心情。
(3)引导学生抓住雨纷纷”“欲断魂赏析诗句。剑术
雨纷纷属于环境描写。通过对清明时节春雨绵绵这一情景的描写,烘托了凄凉的气氛,
突显了诗人的愁绪。蛋包饭怎么做欲断魂写出了行人这时的内心感受——十分凄迷哀伤。此情此景,引动了行人内心的情绪,他想念家人,想念以往的岁月,但又无处发泄,只好寄情雨中,再加上衣衫又被春雨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这两句交代了时间、环境、人物,表现了诗人凄迷纷乱的心情。个体工商户登记流程
(4)学生齐读诗句。
句段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牧童。
(2)抓住字,体会这个字的精妙。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读者无穷想象。
(3)引导学生抓住牧童遥指赏析诗句。
清明节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牧童遥指既交代了本句话的主人公,又补充了上句问路的对象,这位牧童并没有说明哪
里有酒家,只是指了指远处。这一动作比语言更好,因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行人隐隐约约看见杏花盛开的地方隐藏着一个小村庄,从那里似乎飘来了阵阵酒香,让人精神一振。而这样的动作描写使本诗所表现的画面更为生动,牧童这一指,将读者的目光也吸引到了不远处的杏花村祝福语
(4)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教师指名学生回答: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提示:《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时节诗人雨中问路、牧童热情指引的情景)
5.教师讲解诗歌中心主旨,再一次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
《清明》展现了一幅清明烟雨图,展现了诗人孤身一人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消愁进而心境豁然开朗的情感变化。
6.教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
(2)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