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路径创新探析
辽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路径创新探析
慧,柳驰名商标认定条件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全域旅游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趋势。目前辽宁全域旅游取得一定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对辽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辽宁全域旅游创新路径,提出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品牌;提升全域旅游商品质量从而推动旅游购物消费;构建全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等发展路径,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辽宁全域旅游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服装管理软件
11.14是什么情人节
关键词:辽宁;全域旅游;
海贼王罗宾
路径创新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1-0138-03
收稿日期:2020-10-26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7BJL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JY196)作者简介:王
慧(1965-),女,辽宁葫芦岛人,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柳楠(1995-),女,辽宁新民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结合自身优势共同发展旅游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旅游产业集聚度的提高,以往单纯以景区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向整个区域拓展,全时空、全方位的全域旅游成为必然趋势。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以全域旅游为支撑,推进各项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将2018年确定为“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使全域旅游成为全国性热潮,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更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将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推进我国旅游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方向转变。辽宁是我国北方旅游资源大省,
自国家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工作以来,辽宁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如何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条件,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效应,
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发展现状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
是东北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
基础条件。近年来辽宁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此大背景下,全域旅游也受到重视,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下,目前辽宁全域旅游取得一定进展。据悉,已有二十个县(市、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其中,本溪桓仁县已正式获批,这为推动全省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表1)。
表1辽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
1本溪市11锦州市2沈阳市浑南区12大连市庄河市3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13营口市鲅鱼圈区4阜新市阜蒙县14辽阳市弓长岭区
5朝阳市凌源市15盘锦市6沈阳沈北新区16大连瓦房店市7抚顺沈抚新城17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8丹东凤城市18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9锦州北镇市19葫芦岛兴城市10
葫芦岛绥中县
20
朝阳市喀左县
除了上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外,调查显示,辽宁全域旅游还表现为明显的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目前,辽宁集聚度较高的主要有清文化、生态、海滨、乡村、工业遗产、温泉等六大类旅游产品。
图1辽宁六类旅游资源与景区分布图
如图1所示,辽宁清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辽中地区,多分布在沈阳和抚顺两个城市,成组团状分布。在辽宁聚集了全国超过一半的满族人口,由此产生了众多的满族自治县、满族民俗村和历史遗址。辽宁利用清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多种旅游产品及主题旅游线路。
辽宁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辽东地区,即抚顺、本溪、丹东三市,成组团状分布。辽东地区由于是长白山西南方向的余脉,其森林覆盖率在省内位居第一,特别是枫叶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分布
广,从抚顺市的岗山森林公园、浑河源森林公园,到本溪市的关门山、大石湖,再到丹东市的天桥沟、天华山等景区,形成了国内知名的赏枫旅游区。其中以本溪关门山枫叶旅游景区最有代表性,园区内古树、植物保存程度完好,自然风景壮观,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旅游者。辽东山区依托生态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了集“山、水、林”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辽宁海滨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代表性景区主要有大连金石滩黄金海岸、大连老虎滩公园、葫芦岛兴城海滨、葫芦岛东戴河旅游景区、绥中九门口长城、丹东大鹿岛、丹东獐岛、营口月牙湾、锦州笔架山等。通过利用当地具有优势的海滨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辽宁特的海滨旅游产品和海滨旅游线路,建设我国北方有影响力的海滨旅游度假带。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遗存着较多的工业遗产,主要集中于辽中地区的沈阳、鞍山及抚顺等地,成组团状分布,其中以沈阳市铁西区最多。这些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经济开发和审美等价值,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开发的景区有中国工业博物馆、1905文化创意园等。工业遗产旅游已成为辽宁旅游的一大特产品。
辽宁温泉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辽中、辽东、辽西和辽南地区,多分布在辽阳、鞍山、营口、丹东及葫芦岛兴城等几个城市。辽宁作为国内三大温泉聚集区的成员,省内温泉资源存量丰富,已经开发和运营四十多处,其中,以鞍山汤岗子温泉、葫芦岛兴城温泉、辽阳汤河温泉、营口熊岳温泉、丹东五龙
背温泉与东汤温泉等较为有名。目前依托上述资源开发的各类温泉旅游产品为数众多,有些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很多周边地区及国家的游客。
辽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较广,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类旅游资源。辽宁农业的地理环境多样,自然景观秀丽,农作物品种丰富,同时辽宁集聚着四十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这些民风、风俗以及地方文化多半存于乡村,如剪纸工艺、二人转、秧歌、婚俗嫁娶、高跷等民间文化,气息浓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辽宁有抚顺清原等1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还有丹东大梨树等28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发展路径公务员面试
一直很安静歌词(一)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深度融合
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通过创新产品开发,融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元素,打造复合型产品,不断催生新业态,并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各种农业旅游纪念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为主转变,完善“农家乐”游玩、购物、住宿等休闲度假功能,实现传统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向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创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走合作经营道路。
推动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应深入挖掘辽宁工业文化所蕴涵的独特魅力,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产品开发,打造精品系列,增加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并鼓励推动生活消费产品类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促进工业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及销售。应充分发挥辽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汽车、小型飞机、景区配套设施等相关产业,形成旅游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优势。
深入推动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将本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创新开发文旅融合型产品。要充分发挥省内文化团体和文化创意团队的作用,在深入挖掘清文化、民国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具有代表性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演艺精品,扩大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视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利用,以沈阳市法库县十间房镇、营口市熊岳镇、阜新市十家子镇等国家级和省级特小镇为载体,加强综合性、多功能旅游文化休闲小镇建设,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竞争力。
强化温泉旅游同相关养生休闲产业的融合。整
合资源,对传统温泉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建立温泉养生+的产业经营形式,丰富产品内涵,延长产业链。应将温泉健身旅游产品开发与休闲体育旅游、中医药旅游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辽宁中药资源集中的优势,将中药文化引入温泉项目,开发各种大众化的温泉养生中医保健系列旅游产品,建设温泉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并营造区域特温泉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国内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并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
(二)构建全域旅游品牌
品牌建设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辽宁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全域旅游品牌体系。目前辽宁拥有“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的统一品牌形象,一些城市也都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了具有鲜明城市特的城市形象品牌。全域旅游的品牌建立离不开现有城市品牌形象作为依托,同时要超越现有品牌对城市资源特以及全域产品的发展束缚,从供给侧优化的角度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建立起省级、市级以及区县级的三级品牌体系,提升辽宁全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辽宁全域旅游品牌建立后,要进行积极的营销和推广,完成品牌商标的注册,制定系列标准,推进品牌标识进入全省酒店、景区、旅行社门店、机场、火车站、民宿等,在省内重大展会和重要服务窗口全面推广,让辽宁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无处不在,随时可见。同时借鉴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重点突破网络高铁营销,在辽宁省内以及途经的高铁列车上投入广告,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同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深化与携程、艺龙、途牛等旅游电商的战略合作,创意一批有影响的旅游营销活动,营造网络话题,形成
公众关注焦点。
(三)提升全域旅游商品质量从而推动旅游购物消费
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提升全域旅游商品质量。辽宁具有丰富的特旅游商品,包括阜新玛瑙、岫岩玉石、抚顺琥珀、鹿茸、五味子、林蛙、大连海参、鲍鱼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商品,从资源本身来讲,这些旅游商品的品质和质量都能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但目前其品牌以及衍生产品体系并不健全。因此,要提升辽宁旅游商品的品牌价值以及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提
高附加值。鼓励支持农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重视转化农产品品质的控制,在特的基础上只做精品,鼓励景区等旅游企业销售农特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购物消费,大力扶持有实力的经营主体进入该领域,统筹规划布局各类旅游商品销售网点渠道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旅游商品供需的有效对接,推动辽宁旅游购物快速发展。
(四)构建全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
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作为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市场整合的重要平台,能够通过对区域内旅游供给相关要素的系统优化组合,形成整体协同效应,从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根据旅游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本质属性及发展规律,以及辽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借鉴其他地区的
经验,紧密结合辽宁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全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要从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出发,以产业一体化为目标,打破行政界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效益与效率优先的原则,统一整体规划,全省一条主线,根据区域分工,对14个城市在旅游一体化合作中的功能进行界定,紧紧抓住企业市场主体、交通网络等关键要素,构建“企业集团化+1-2-3小时旅游圈”模式。即通过市场导向的企业集团化运作,整合全省优质旅游资源,统一资源开发、统一产品品牌,扩大市场需求,增强产业竞争力。通过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打造以沈阳为中心的1-2-3小时旅游圈,实现各类交通线路之间及其与旅游点的“无缝链接”,构筑名副其实的“无障碍旅游区”。由此,一方面,通过企业集团运作实现资源开发一体化、产品服务一体化、品牌营销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构建“1-2-3小时旅游交通圈”实现交通、信息等公共服务供给一体化,加速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辽宁全域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发挥辽宁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石培华.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
2016-02-03.
[2]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
2016(12):1-3.
[责任编辑:王功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