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课题 | 陈太丘与友期 | 单元 | 朋友圈七夕文案第二单元 | 蜂蜜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七年级 |
学习 目标 |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
重点 |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 ||||||
难点 | 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少年英才的故事,他们聪明、机智、谦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上节课我们提到过的让梨的孔融、称象的曹冲、破缸的司马光、评李的王戎……他们都是在小小年纪,就已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智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关于陈元方的故事。 | 听。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 |
感知课文 | 听课文朗读,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抓住人物和事件这两个要素即可。 点拨:七岁的陈元方眼见父亲的友人当面骂其父,元方怒斥责友人的无礼,并头也不回地走了。 | 听,并概括。 | 掌握概括故事的方法。 | |
课题解读 | 陈太丘,即汉朝陈寔,字仲弓,曾做过太丘长。所以后人称其为陈太丘。太丘,县名。“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 做笔记。 | 读懂标题,有利于把握课文内容。 | |
预习检测 | 生字积累 | 尊君在不(fǒu) 友人惭(cán) | 做笔记。 | 掌握基础知识。 |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问句句尾,表询问。) | |||
古今异义 |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光顾。) | |||
一词多义 |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 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 诚,诚实) 不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待君久不至。(表示否定) | |||
词类活用 | 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
词语积累 | 期日中:约定在中午(出发)。 舍去:丢下(他)离开。熊炜 尊君:你的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的父亲。 委而去之:放弃(我)(一个人)离开。 入门不顾: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 | |||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去后乃至。(“乃”前省略主语“友”,可译为“友人”) 待君久不至。(“待”前省略主语“家君”,可译为“我父亲”) | |||
课文翻译 |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中午出发。中午已过,而朋友没到,陈太丘就丢下他一个人先走了,他走后,他的朋友才来。当时陈元方才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你很久你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简直不是人!和我约定了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中午了,你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这;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入家门而去。 | 可做笔记,也可只看不记。 |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 | |
讲授新课 | 在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本文标题为“陈太丘与友期”,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应为陈太丘,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不同意。因为主人公不是根据标题来确定的,而是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确定的。本文的主题是赞扬陈元方的聪明、明礼,而不是写陈太丘的果断,所以主人公应该是陈元方。 2、陈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点拨:陈元方是一个聪明而又明礼的人。他对客人先以礼相待,客气回答,这是他明礼;面对客人的无礼言论,他针锋相对,厉言斥责,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 4、“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点拨:“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友人的这一举动,从侧面说明了陈元方的聪明。 5、人物形象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属于失礼行为呢? 点拨: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可以不同,但重要的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认为失礼的同学:“元方入门不顾”,是有一点过分。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且走下车来拉他,表示认错,那元方就应该原谅客人,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不应该是一个有家教、深明为人之理的孩子应有的性格特点。 认为不失礼的同学:我们不能说元方无礼。“入门不顾”是小孩子天真的表现,尽管“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元方仍弃之不理,符合儿童心理。相反,若写陈元方与客寒暄、接受友人道歉,则不符合一个七岁儿童的心理和性格,那样或许会把陈元方刻画得“有理”“有礼”,但反而会给人失真之感。因此,责备元方无礼,则不合情理,有求全责备之嫌。 |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搞笑电视剧排行 分析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 | 考查对主人公的判断。 培养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 |
主题归纳 |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点拨:本文既有对陈元方聪明、明礼的赞扬,也有对客人无礼的批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要信守承诺,否则就会失信于人。 | 学会归纳课文主旨。 | 归纳本文主旨。 | |
拓展延伸 | 学习本课,我们发现有三大特。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非常鲜明、生动。文中描写陈元方从有礼有节到“入门不顾”,一个懂事明礼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其次,故事的详略安排非常得当。叙述陈元方是本文的重点,但作者只抓住了礼待、斥责、入门不顾三个细节来写,而且言简意赅。三是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 做笔记。 | 赣南特小吃巩固本文中所学知识。 | |
课堂练习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尊君在不?( )( )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 (3)元方入门不秋天的深处写一段话顾。( ) (4)期日中。( ) (5)相委而去。( )( ) (6)友人惭。( ) 点拨:(1)你的父亲 通“否”,这里放在句末,表询问语气 (2)就 不讲信用 (3)回头看 (4)约定 (5)丢下 离开 (6)惭愧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④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⑤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 点拨: ①陈太丘就丢下他一个人先走了,他走后,他的朋友才来。 ②和我约定了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③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入家门而去。 ④中午了,你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⑤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中午出发。 | 学生练习。 | 固词语知识。 提高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 |
作业布置 | 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庞士元迎司马德操》,学会翻译,把握大意。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 课后进行练习 | 提高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 |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诚信做人,以礼待人! | 听。 |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 |
课堂板书 |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 父友:问 针锋相对 据理驳斥 正直不阿 聪慧明礼 元方:答 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元方:曰——无信无礼 尾声 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做笔记。 | 直观地为学生展示课文内容。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