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1、《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
2、“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益书社发行。
4、萍踪寄语:是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所著的散文选集。
5、时务文体: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6、《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
7、《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8、《每周评论》: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积极配合《新青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9、《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广州,1834年发表 《新闻之略论》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10、大清报律:1908年1月16日,清朝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定了《大清报律》草案报清廷审批。
11、“洋旗报”: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报》《每日译报》等。
1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 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 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造的新闻之最有: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李纲墓13、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
1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6开月刊,每6号为1卷,由上海益书店印刷发行。自第2卷起因其名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有重名之嫌而改名为《新青年》,之后闻名于世。
2、填空题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地点 广州 ,1834年发表 《新闻之略论》 一文,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2、林则徐广州禁烟期间,派人搜集各种外文报刊翻译成中文,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材料,后来汇集成册,取名 《澳门新闻纸》 。
3、《申报》1872年由英国商人 安纳斯脱﹒美查 在上海创办。1912年由著名报人 史量才 接办,提出了“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办报方针。
4、“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在北京出版了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教会新报》 。
5、《每周评论》于1918年在 北京 创刊,是陈独秀、 李大钊 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6、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办的 红中华 通讯社,在江西 瑞金 诞生,以CSR(Chinese Soviet Radio)为呼号对外发布新闻。
1、唐代出现了一种古代报纸形式,是由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新闻信息材料,被称为 敦煌进奏院状 。
洛克王国龟兔赛跑2、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的创办,解开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创办地点 马六甲 ,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 威廉·米怜 。
3、 《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创刊于哪家银行的信用卡好 天津 ,该报的主要创办人事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
4、清政府1908年颁布了 《大清报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
5、 《京报》 的创建,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徐宝璜和《京报》社长是专任讲师,青年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
6、1915年《新青年》在 上海 创刊,创办人 陈独秀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1、唐代文人孙樵撰写的《经纬集》中有一篇题为 《读“开元杂报”》 的短文,是现存最早一份述及朝政公报的历史文献。
2、19世纪70年代后自办的近代报刊中,香港创办的 《循环日报》最为成功,该报的创办人和主笔 王韬 ,被称为中国新闻界第一位杰出人士。
3、1896年以 《时务报》 在上海创刊为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重新崛起,创办人为黄遵宪,梁启超在该报发表了十篇为变法维新呐喊的政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变法通译》 。
鱼蒙眼4、复旦大学1924年首先在中文系内开设新闻学讲座, 1929 年正式扩建为新闻系,谢六逸是第一任系主任。
1、邹韬奋于1926年接办 生活 周刊,“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民主为宣传旋律,后屡遭迫害。1933年被迫海外流亡期间,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和新闻事业,寄回国内发表,集结
为 《大众生活》 。
3、简答题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1、简述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办的政论性报刊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
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过程中,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同封建守旧思想展开了一场争斗,通过这场争斗,不仅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并向国民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维新派还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创造了报刊新文体,对近代中国报刊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简述《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前后版面编排的变化。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开始了党的新闻工作整风改革。《解放日报》在改革中走在了最前面。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进行了改版,并在当天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
版面编排:改版前的一、二版主要是国际新闻,第三版是国内新闻,第四版是陕甘宁边区
新闻和副刊。这样的版面需要大量的国际新闻,在新华社不能提供的情况下,主要篇幅被国外通讯社占据。这种版面脱离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斗争实际,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的实际。改版后,要是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把国际新闻放到了比较适当的位置。改版后报纸面貌为之一新,在加强党性、联系实际、联系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简述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为民请命。三是通俗自然,涉笔成趣。此外,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通讯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4、简述新文化运动中报刊业务的重大改进。
(1)自由讨论风的出现与政论传统的复苏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等报刊本着西方进化论思想和民主自由原则,反对封建主义的
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倡导学理讨论自由,使报刊成为各种思想交锋的自由市场,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①《新青年》设置了《通信》《读者论坛》等栏目。《新青年》的倡导带动下,五四时期的报刊呈现出思想活跃、自由讨论的民主风气。②《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充分发挥了报刊政论的战斗作用,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有新的发展。
(2)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的形成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文。因此,在《新青年》等报刊的
倡导下,报刊文风焕然-新,形成了以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风。
(3)副刊的改革与报纸版面编排的改进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①不少报纸运用副刊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甚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并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实际:②强调文化娱乐性、知识性,宗教、科学、哲学、文学、美术各类稿件兼收并蓄,特别注重介绍新文学,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文艺作品。著名的四大副刊为:《时事新
报》副刊《学灯》北京《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京报副刊》。
此外,报纸版面编排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己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原先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总统命令"己被排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当作补白性材料来充填版面。报纸版面分为4栏、5栏、6栏、7栏、8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要闻》.《社论》等比较新鲜的栏目。
5、简述《新民丛报》和《民报》论战的主要内容。
1)背景:《新民丛报》由梁启超主编,是保皇派重要阵地,影响很大。《民报》是同盟会机关报,是革命派阵地。为了从思想上扫除障碍,扩大革命阵营,《民报》主动出击,挑起了二者之间的论战。
2)论战内容:围绕四个问题: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要不要实现土地国有、平均地权;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讫3)结果:《民报》大胜。
意义:a) 此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b) 论战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c) 政论文特别是其中的驳论文得到了空前发展。
6、简述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在三个方面的大力宣传。
(1)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斗争。《新青年》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中国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甚嚣尘上的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