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地理学习金钥匙(地理部分)1225304905
地理学习金钥匙(地理部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它较难学。其难学的原因就在于地理包容的东西较广,它包括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及一些地球上发生的现象,并且从现象中得到的地球的内在构成及许多规律性的知识。从中国的地理教学看,小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中国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初中地理则学习世界地理及部分抽象的地理。高中则完完整整地学习抽象的地理现象及规律,具有较大的难度。我们已经说了许多学习地理的难度,那么,是不是地理学不好了呢?其实,情况并不那样糟,要想学好地理,需要有学习地理的方法。现具体地介绍一些学习地理的学法及一些有效的经验。
在介绍新方法及一些有效的经验之前,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学任何东西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认真刻苦的精神。若没有这些条件,谈什么新方法及有效经验都于事无补。也就是说,若首先不端正自身内在的态度与精神,什么都是空谈。新的方法及有效的经验并不是可以偷工简料就能把地理学得很好,而只是在你的刻苦努力下你会收到比你没有新方法而仅靠死记硬背更好的成就。持之以恒地用这些新的方法及有效的经验,相信你会有一个惊喜的成绩。俗话说事半功倍可能就是这个理儿。
第一节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可以说较之世界地理及理论地理知识要简单。中国毕竟是我们的祖国,因此学来会感到较为容易。但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作为中国的新一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好中国地理,要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的自然状况及自然环境,这样也为了解中国国情奠定了自然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及各个方面的全面胜利。
中国地理是按照地域的观念来分章分节学习的。那么学好中国地理最为重要的问题便是认识和全面掌握中国地图,要从了解到完全掌握中国地图。首先是从大概上看中国地图的形状及中国的面积是960 万平方公里。然后是细看各个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在观察地图时,牢记各省的简称及省会,这需同地图结合起来记。在你记住各省的位置之后,再通过地图记各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当你对中国地图有较为完整的印象后,你便开始走向中国地理的知识殿堂了。也正因为你掌握了中国地图,看到课本上根据地域划分而讲各个地域的一系列知识时,你便可以在脑子里到一个位置,用语文中的想象方法把那个地方的一系列地理情况放到你所到的位置上去。这样,你就做到了图对文、文对图。那么,你所学,所记的知识也就会在脑子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上面讲到了学习中国地图的情况。从中国地图再回到具体的课本,在学习每一个地域的一系列地理知识前,你应该先预习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通过预习,了解每章每节大概讲了些什么东西,然后再预习第二遍,这一次则需要开动脑筋提出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需要你针对书本提出,这样有助于培养你的自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方法也正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你了解了课本知识的大概内容之后,你就应该一些与之相关的材料读一读,了解一下课本知识之外的东西,这不仅开阔了你的视野,也可有效地帮助你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下面仅就中国地理介绍一些中国地理方面的资料和课外知识。
我国有一跨流域调水工程——松辽运河,或是引松济辽,是拟将东北地区北部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调往南部辽河流域的大型跨流域调水的工程。即也可称为北水南调工程。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东北地区(主要含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盟一市)有12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亿多人口,水资源总量仅为1930 亿立方米。土地、人口、水资源分别占全国的1/8l/10 1/16。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1680立方米/年,亩均占有量为547 立方米/年,分别占全国平均数的64%和30%,属全国的少水地区。
30 年来,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辽河中下游工业和城市发展迅速,为东北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用水量急剧增大,于是资源严重不足成了制约辽河中下游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据估计,该区缺水若不予解决,到2000 年将减少工业产值556 亿元。车牌网上选号
目前,松辽两个流域缺水量都在25 亿立方米左右,其中辽河中下游地区缺水114 亿立方米,但两个流域水资源数量,水资源利用率及其缺水的性质却相差甚远。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36 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利率只有298%,每年有400 多亿立方米的水量白白流入海而未被利用,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所致;而辽河流域每年平均径流量仅为148 亿立方米,河川利用率为80%,其中辽河中下游地区高达85%,水资源的贫乏而导致了辽河的缺水。除采取节流开源措施外,从外流域调水则成为解决该区缺水的重要途径。
松辽运河工程的设想由来已久。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计委于19566 月批准了辽河规划任务书;其中就包松辽运河的规划设计工作。1960 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成立了有关该工程的机构,并开始筹建,后因压缩基建于1961 年停建。1984 北水南调工程为规划中的骨干工程。工程主要是在嫩江和第二松花江上兴建几座大型控制性水库,以
满足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区2000 年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同时,引松花江水至辽河流域,解决了辽河中下游工业和城市用水问题。
该工程包括在调出区松花江流域修建的尼尔基(布西)、大赉(或抽水站)、哈达山等控制性水库工程,及穿越松辽分水岭开挖的一条约388 公里长的调水渠道。尼尔基水库位于黑龙江省涔河县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交界的嫩江中游干流上,是以防水、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水库。大赉水库位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的嫩江下游干流上,洮儿河的坝上汇入水库,是一座典型的平原型水库;哈达山水库位于第二松花江下游的干流上,是辽河干流唯一的控制性水库工程,以供水、防洪为主。
北水南调工程完成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辽河中下游地区和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在提高途中区和调入区的工业产值、改变途中区农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以及发展乡镇企业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调水工程保证了辽宁省2000 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翻对水资源的要求,对东北地区工农业的全面发展与布局的日益合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调水工程在提高各水系的防洪标准,增加东北电网的调峰机组,发展水旱田灌溉,缩小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改善其落后状态,促进沿途城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减轻当地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发展水产业和航运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较为明显。调
水工程在调节各水系的水量,降低泥沙含量,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用水量,改善水质、局部气候、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改善途经区大范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原退化等方面的环境效益也十分突出。上述的这篇小资料是从小资源严重不足讲到调水工程的由来及其内容,
最后到调水工程的效益。读过这样的小资料,有助于你了解东北地区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松辽运河的情况。这样你会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当你学到关于东北地区的课时,你会觉得熟悉而得心应手。
又如学习渭河流域时,你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渭河的源头在哪里?然后,你可以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这样的问题。下面提供这样一则小资料: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陇南山山地(属西秦岭)北部边缘的甘肃省渭源县境内,流经甘、陕西省的30 多个县市,至陕西潼关入黄河,全长800多公里。渭河的源头原来认为在渭源县的鸟鼠山,实是一大谬误,地理学家曾对该县的地形、地貌、河流(特别是渭河)进行了10 多次实地踏勘考察,近年来,又较为仔细地查阅了甘肃省测绘局1977 年编制的渭源县地图,认为渭河源头应是壑壑山。理由如下:
渭河从陇西县逆向上溯入渭源县之后,经三合口路园,过书院在距县城东2 公里处分为北
南两支流。北支流在县城北火炉山麓下,向西上朔蜿蜒10公里,穿越干旱的黄土丘陵地区,直至鸟鼠山下。这10 公里河床,只是在雨季才有含大量泥砂的浑浊河水,而一年中其余日子多为干河床,或是涓涓细流,多数河床河段很窄小,只有几米宽,最宽的地方只有30 米至40 米。南支流当地人叫清源河,在县城南沿西南向上溯,经星光、五竹、鹿鸣,直至壑壑山下的大草滩,长约20 多公里,河中常年有水,雨季河水骤涨,河床最宽处约80 100 米,河床中有大量卵石,大草滩的面积约2000 3000平方米,是一片浅水沼泽地,生长着茂密的水草和芦苇。从壑壑山山麓下,有四、五条小溪常年向大草滩供水,这里常年阴湿,水流潺潺。由此可见,以一条较长(20 公里)、较宽、且常流水的南支流,即清源河,比一条短(10 公里)、窄、干的北支流作为渭河的河源更为合理。因此,渭河的源头应该是壑壑山。读过这篇小资料后,你会了解到渭河的源头在哪里,同时,你会及时地了解到地理界新的观点、看法以及新的发现。这就不能不启示我们,学习地理同样要求阅览许多课外书籍。这不仅有助于你学好地理,也为你的其它方面提供了帮助。你的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又如学到我国的公路时,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公路方面的资料。这里仅介绍一下关于21 世纪中国公路的展望。首先公路运输是我国五大综合运输体系(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种运输手段,它的通达深度、广度和覆盖面是其它任何一种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公路运输和公路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我国自1906 年开始修筑于西友谊至龙洲的第一条公路(约50 公里)至1949 年间共修建公路约13 万公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陆的通车里程仅仅只有807 万公里。从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1978 年的26 年间,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公路干线;依靠地方政府以及人民众大规模地修建了县乡公路,截至1978 年,全国公路通车的里程达到89 万公里。1979 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公路网尤其是重要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进,出现了高速公路等汽车专用路线,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里程逐年增加,从而使全国的公路技术状况得到了改善。公路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公路总里程的增加,进一步活跃了运输市场,缓解了紧张状况。到1991 年底,全国已有96%的乡镇、75%的村庄通了公路,873%的乡镇设立了长途客、货运输站点。截止1992 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57万公里。
尽管我国的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还相当落后,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为解决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交通部在
七五末期提出:在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总方针指导下,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原则,安排两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一是从八五开始,用30 年左右时间建设国道主干线。国道主干线是国道网的一部分,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也是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组成部分,由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组成。国道主干线贯通了首都和其它直辖市以及各省(自治区)省会(首府),连接了所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和93%的50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联结的城市超过200 个,覆盖人口约6 亿以上。国道主干线总体布局为五纵七横,分为12 条路线,总长3 万至35 万公里。国道主干线按照规划的标准要求建成后,车辆行使速度可以提高一倍,大城市间、省际间、区域间的公路运输四、五百公里的当日往返,800 1000 公里的当日到达,将形成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二是为了尽快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以及各大经济区域间的联系,我国将在2000 年前重点建设两纵两横四条主干线;以及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重庆至北海三条重要路段。与此同时,交通部将继续重视县乡公路的建设。在我国公路网络中,县乡公路的比重占69%,覆盖着中国80%的农业人口,是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乡镇企业服务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交通部已要求各地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搞好建设,以提高公路等级,增加路网密度。总之,交通部决心通过八五九五
建设,要使全国交通出现新的面貌,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使之适应目前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通过这段小资料的学习,你不仅可以了解到公路建设的历史及其成就,也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现状及其不足。而且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公路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增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确立,同时也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责任感。
前面都是讲课前我们应该做的。那么在课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知道课中主要是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那么课中我们必须首要抓住的就是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同时认真做好笔记。对于老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去思考、积极地举手发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让老师和同学都来评论。这些都有利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目前,我国提倡中国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教师要了解学生、适应学生的学习。而且学生要提高自身适应教师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在尝试着运用例子教学,他们普遍认为正确地运用例子可以使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融为一体。而且实践也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例子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举例,配合德育教
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还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开拓学生的智力。正确地举例,还可以增加教材的信息,增强学习的时代感。总之,教师在想方设法地搞好教学,那么,作为学生则须认真地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思考,使老师的教学方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课后则主要是复习与记忆的问题了。记忆地理知识确实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它需要每个学生都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关于记忆地理知识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有目的地进行调动多种记忆方法的探索,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推理记忆应用于地图教学过程中,收效很好。其做法如下:
1.人为设图、图形赋意。
地图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直观教具之一,它本身具有形象鲜明的特点。为使图象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可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框之内。如复习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学生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复习英国时采用金线穿珠的方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形穿起来。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等等。
学生必须发展形象思维,尽快打上形象烙印。同学们可以饶有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建立
起准确的轮廓印象,提高辨别区域图的能力。在填图训练中,要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学生先看总图,再看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单地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忆得出。
2.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情境是兴趣的引路人。地理学科尤其如此。一味背图、填图都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即学生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则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乐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诵词,便可很快掌握这部分图。
对一些排列性地名,为防止串记则可以进行合理的牵强联想或利用谐音记忆。关于地理中的记忆还需要同学们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后面的总论部分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关于地理记忆方面的一些新方法。
总之,对于中国地理的学习,我们应该按照以上各个步骤有条不紊地去学。在学习的过程
中,可以加强德育的培养,使自己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状况,从而了解中国的自然国情,增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责任感。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对中国的地理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第二节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的范围及研究对象为世界。因此世界地理要比中国地理范围广,知识面也更宽。学习世界地理会有一定难度。但世界地理是非学不可的。因为学习世界地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扩大视野,有利于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地在地理方面的差别,最终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围棋规则新手图解
学习世界地理最为关键的仍是学习和识记地图的问题,只有首先了解并掌握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在世界地图的哪个地位,我们才能学习各国、各地区的其它地理状况。然后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及课后复习,这些都跟中国地理的学习方法差不多。以下仅提供一些世界地理方面的知识,旨在开阔视野和了解更多的关于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
关于北海的知识。北海是北大西洋东北部伸向亚欧大陆的一个边缘海。它北邻挪威海,东
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日德兰半岛,有卡格拉克,卡特加特等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南经多佛尔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其总面积达54 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南海总面积的1/7,平均水深还不到100 米,只有太平洋水深的1/40,中部的多格滩,最浅处仅有14 米。北海地质历史上曾是欧洲大陆上一片水草丰盛的洼地,莱茵河下游即经现今的北海注入北冰洋。第四纪冰期以后,海陆发生变迁,全球气候转暖,大陆冰川消融,海水上升,约增高60—130 米,出现了今天看到的北海,不列颠岛由此而与大陆分离。海底探测证明,北海海底现在仍有欧洲古河道的遗迹。北海海域大部分在北纬52°—60°,西经4°东经10°之间,纬度虽高,但居大陆西侧,正当西风之冲,深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每年供给北海一厘米长的海岸的热量,大约相当于燃烧600 吨煤发出的热量。冬季,气温介于5—0℃之间,比同纬度鄂霍次克海高出31℃之多,当鄂霍次克海已是冰封千里,气候严寒之时,北海却依然如春,从不冰冻。夏季,气温也不高,8 月份最高气温也不过10—18℃。全年虽降水600—800mm,但分配均匀。北海海面终年云雾茫茫,给航行带来诸多的不方便。北部的法罗岛,一年中有200 多天处于云雾弥漫之中。北海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这是因为它处于暖寒流交汇的地区以及海域水浅,经常受气旋风暴袭击,波浪翻腾,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卷出海面,为浮游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周围有莱茵河、易
北河和太晤士河等流入。汇集着来自陆地上和江河中的大量有机物,这些都为鱼类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所以形成了世界上的高产渔场。这里的鱼有玉筋鱼、鲭、黑线鳕、胡瓜鱼、军曹鱼等。沿岸的挪威是最大的渔业国。其次是丹麦,冰鸟和英国。渔业可以提供补充食物来源,节省食物进口开支。北海是世界著名的油气区。历史上北海地区的下沉,为北海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石油从勘探到开采只花费了10 多年,从1964年底圣诞节最后一天第一口井开钻,到现在已发展到1000 多口产油井,52个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5—40 亿吨,天然气储量15000 党员自我鉴定范文亿立方米,海上石油储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英国占有北海大陆架的一半,从前原油严重依赖国外进口,限制了本国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1973 年政府大力从事浅海石油开发事业,1975 年油田陆续投产,年产量160 万吨,1979 年产量高达7950 万吨,满足了英国国内需油量的一半之多。目前已成为西欧原油储量和产量最多的国家。
北海交通地理位置重要,勾通了经济发达的西欧和北美,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海域之一。从这则小资料我们可以从全方面了解北海多方面的地理知识,那么学到北海时我们就不会陌生。又如关于世界的“旱极”问题。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称为世界“旱极”。它出现在南美洲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中的阿里卡,这里从1845 年到1938年的92 年中没有下雨,以后有
17 年时间共下了三场雨,三场雨总量仅0端午节的语句5毫米,这点雨水连地皮都不能湿。这里的多年降水平均值为07 毫米,在阿里卡南部的伊基克,多年平均降水量也仅有1 毫米。为什么这里的降水量最少呢?原来,智利濒临南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从此经过,大气层稳定,逆流强盛,控制了对流发展,从而很难产生云雨,使这里成为世界上雨量最少的地区。再如,关于鲁尔区的系列情况。鲁尔区位于莱茵河东岸的两条支流鲁尔河与利伯河之间。面积为5200 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80%,人口6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54 人。鲁尔区工业的特点是规模宏大,部门结构复杂,各部门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以重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完整的地区工业综合体。目前,鲁尔区生产了全国近90%的硬煤和焦炭,80%的生铁,3/5 的原钢,1/5 的硫酸,60%的电力,发展了有金属,重型机械等工业。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染料等。同时也是最大的军火基地。鲁尔区人口稠密,城市栉比,各城市间已无明显的界限,全区以10 万人口以上的19 个城市为核心,组成了世界上巨大的密集城市。埃森为鲁尔区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近70 万,有钢铁、机械、电气装备、化学、冶金、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杜伊斯堡,人口约60 万,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全国有7 个炼钢能力在400 万吨以上的钢铁联合企业,杜伊斯堡就占4 个。机械制造、化学、石
油、有冶炼等工业部门也占有突出地位。杜伊斯堡又是鲁尔区的铁路枢纽和世界最大的河港;多特蒙德,人口60 多万,是采煤、冶金工业中心,生产重型机械、化工、军工、啤酒等产品,也是交通枢纽。
为什么鲁尔区成为西德最重要的工业区呢?第一,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鲁尔区位于东欧和西欧,南欧与北欧的中心部位。距法国北部及荷、比、卢发达工业区很近,北距丹麦、瑞典南部的主要经济区不远,而东面又邻近汉诺威工业区。第二,鲁尔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鲁尔区成为西德最重要的工业区的最有利的条件便是它的工业基础雄厚。正是凭着这个主要的条件而使它工业发展迅速。从而成为西德的工业重地。通过对这些小资料的了解与认识,我们就可以知道更多的关于世界的地理知识,加深对课本的了解和掌握,对学习世界地理有很大的好处。世界地理学习的最终落脚点仍是一个记忆问题,除了前面已介绍的新的方法外,在后面还有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也适合于世界地理的记忆,有助于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记忆,最终达到对世界地理的掌握。
第三节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同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有联系,但也有别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它们之间的最
主要的差别就在于高中地理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着重点在于对地理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它需要学生对之彻底理解从而达到掌握。而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则不同,它们是单纯的记忆掌握,是对地理方位上的具体的论述和学习。它们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思考与理解。关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及教学应达到的环境意识教育的目标。只有对大纲有一个总的认识,才有助于我们学习过程中具体的学习。结构如下图:
这个结构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因为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地球作为天体系统中的一个成员,特别是同太阳系的关系分不开,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源泉。如果不先了解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环境,就难以阐明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2.0">地理环境在狭义上也可称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结构、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性质、特点、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基础。因为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活动背离自然界的规律时,就要受到惩罚;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时,就能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生活的改善。资源和能源也可总称资源。由于现代社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类在利用能源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环
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所以大纲中着重把能源突出。自然资源(包括能源)也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各个圈层之中。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而产生的。人类要维持生存,就需要从环境中取得衣食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要制造工具,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从环境中取得越来越多的原料和能源。所以,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纽带。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其中与地理有关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贸易、旅游、城市、人口等等。高中地理课因课时所限,大纲只重点地要求讲述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没有包括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全部内容。人类利用资源和能源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文明;另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不力,以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迅猛增长,某些资源和能源出现短缺现象。这就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环境问题。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必须注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防止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正确处理人地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总结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协调好人地关系。学习高中地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在掌握有关人地关系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智能,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
人口观,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在对大纲的知识结构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目前世界和我国环境存在的许多主要问题是人口迅猛增长,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日趋扩大、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水源危机、物种灭绝、能源消耗与日俱增、海洋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加。总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我国也不例外。我们要使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同时我们还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生态审美观,生态正义观和生态义务。使环境意识成为自觉的民族意识,并上升为全民族的伦理美德,把保护环境看成是爱国行为,爱全人类的行为。总之,对高中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2.0">在了解了高中地理大纲的知识结构之后,对具体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则主要是理解与思考。这要求我们课前的预习,课中认真听地理老师的讲解。要自己开动脑筋努力地学。在当堂课就弄懂所学的知识。下面介绍几块关于高中地理里的知识,以期有助于学生对这几块知识的掌握。首先介绍关于天体系统的层次问题。宇宙中的天体浩如烟海,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由于存在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在天体家族中,质量较大的天体总是吸引质量较小的天体绕自己公转,构成一级天体系统,而其自身又被质量更大的天体所吸引并绕其公转,从而构成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即层次。天体系统的层次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若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天体系统示例,
天体系统的层次也可用下面图直观形象地示之:
在各级天体系统中,总星系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对于总星系以外的宇宙部分,人们尚不清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其次,介绍一下正午太阳高度简易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与当地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密切相关的。在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相距纬度每增加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就要减小一度,反过来,正午太阳高度每增加一度,则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距必然减小一度,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是互为余角的,要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只需用90°减去该地与直射点相距的纬度数就行了。公式化简为:H=90°-θ(θ为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牢固掌握公式,可用示意图加以说明。(以北京的二分二至为例)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与赤道的纬度差别为39°54’,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39°54=50°6
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39°54-23°26=16°28’;此时北京的
正午太阳高度为:H=90°-16°28=73°32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39°54+23°26=63°20’,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63°20=26°40
再介绍一下九月星空观测日期与钟点对应的关系。高中地理上册在“九月的星空”图下注有“适用火锅品牌9 1 21 时、9 15 20 时、9 30 19时”一语。为什么观测日期每推迟15 天,观测点钟必须提前一小时,才能看到相同的星空形象呢?我们知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向东移15°。所以星空每小时相对西移15°。即在同一日期,星空形象因点钟不同而不同,这叫周日变化。又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这样就会使星空形象还有明显的周年变化。即在同一点钟星空因日期不同而不同。地球大致每天在公转轨道上向东推进1°(实为59’),星空相对西移1°,每15 天便使星空相对西移15°。这样一小时的自转与15 天的公转相比,星空西移角速度相等,均为15°,所以对于星空状况来说,要看到相同的星象,观测日期拖后15天,观测点钟就要提前一小时。例如北纬35°处9 1 21 时的星空,可再现于9 15 20 时和9 30 19 时。还有关于地球绕日公转360°的年是不是回归年的问题。高中地理上册第28 页讲到这样一个事实:天文上通常所说
的年是365 5 48 46 秒,这是一个回归年。地球绕日一年转五一旅游攻略360°,大致每日向东推进l°。从这段文字分析,人们将得出一个结论:地球绕日转360°的年就是一个回归年。实际上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地球绕日360°的年是恒星年,长度是365 6 9 10 秒。由于春分点每年西移50.23″,所以在这一个回归年里地球绕日公转的度数是360°—50.23″,长度是365 5 48 46 秒。再有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衡量以及地球上不同点角度和线速度的异同问题。其释析为:地球自转角速度是以经线平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来衡量的。例如:24 小时转过360°,1 小时转过15°,4 分钟转过1°。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全球一致。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以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距离来衡量的。例如:赤道为1674 公里每小时,南北纬60°为837 公里每小时,极点为零。线速度因纬度而异。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些方面就介绍到这里。应该指出,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逻辑性较强的整体。这里介绍的仅仅是同学们在学习中觉得较为困难或是有一些疑问的极少的一部分。至于其它部分的学习与掌握,还需同学们自己不懈地努力。这里所说的努力主要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和课后复习这几个阶段来努力。切不可忽视的是课后复习,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