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一)
  本次期末测试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各单元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对无年级学生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以人教版实验教材第9册各单元内容和《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制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本试卷共计六个大题,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题内容全面,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内容。其中观察物体和图形的面积计算17%,计算题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约占17%,解方程占1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约占35%。其他占19%。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约占85%,稍难题约占
15%。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课程标准》认为 :“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考试试题更应是这一观念的航向标。本卷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和物,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二、质量分析
  对本次检测所抽取的39份试卷看学生的及格率为84.6%,80以上的9人约占23.1%。
  现将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填空(16分)
  该题内容的正确率为65%。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1.三个连续奇数,最大的一个是a,那么三个数的和是( ),学生把其他的两个数写错了,导致答案错误,正确为3a-6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cm ,面积是24㎡ ,则高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学生由于没看清单位(单位不统一),导致算错。
  (二)判断(5分)
  正确率为80%。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y比x少,则x=y-b ( x )学生错在没弄清y与x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10分)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一个因数a(a≠0)乘以纯小数,则积一定( )
  A.大于a B.等于a c.小于a 学生对纯小数理解不透。这相当于考的知识点是:一个数(0除外)乘以比1小的数,则积就比原数小。对于这一知识点本试卷考得比较多,这也是我平时着重复习的内容。
  (四)计算(17分)
  正确率为70%,错的较多是直接写出得数里面的1.25×32×2.5 学生没有将32分成8×4.然后将1.25×8和2.5×4乘在一起。
  脱式计算里面的9.95+0.05×3.2,学生错误地先算了9.95+0.05,应该是在有加、减、乘、除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还有27.5×46+275×5.4这可以用简便方法,但在用简便方法时学生没有处理好27.5与275,46与5.4,之间的转换关系。正确为:275×4.6+275×5.4=275×(4.6+5.4)或者是27.5×46+27.5×54=27.5×(46+54)
  解方程(12分)
  里面错的较多是2x+3x×2=16,学生没有先算3x×2,而是先算2x+3x导致解错了。
火车站放票时间  计算图形的面积是学生错误的认为其中的7cm或者6cm就是其中的一个高,应该先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出高,而这个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名牌大学
  (五)解决问题。(26分)
  失分较多的是3题和4题,第3题是稍复杂方程3的典型题目,由于学生习惯于以前的算术方法,导致解错了,其实这道题目只要想到运用稍复杂方程3就可以很好解决的。第4题由于学生 不仔细,问题的是平均每公顷产玉米多少千克,学生没有将算出的平方米转化为公顷,还有的是在计算337.92÷0.0256时算错了。
  生活中的数学(9分)
  本题是失分最多的题目,几乎没得分。主要是学生对于追击问题了解的少了。我想这也是我今后教学时该加强的地方,应该讲了相遇问题时适当拓宽追击问题。
  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继续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这次试卷看,很多学生平时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特别写极不规范。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估算能力,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死刑怎么执行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四、反思
  从学生做题中失分情况来看,我们老师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1、“抄错题,不带单位,不写答句”,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计算马虎,准确率偏低,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计算训练。
  3、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差。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试卷分析:
  1、试卷特点:本次五年期末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2、存在问题:
  (1)填空题第2题学生丢分相对较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将这一知识与计数单位内容混淆,从中反映出学生对相似感念的理解能力欠缺。
  (2)判断题第2题分最为严重;得分率为75.2%。错误原因:学生对时间单位之间的转化与其它单位之间的转换想混淆。
  (3)选择题中第1、4题丢分多,得分率分别为68.4%、75.1%。错误原因:学生不能仔细读题,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
  (4)计算题第3题的第三小题得分率仅为58.5%。错误原因是学生对方程检验的方法还理解不透,致使在检验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5)综合应用:第1题得分率为20.1%,失分率是最高的。书本上没有说过乘法积不变性质,而学生则把乘法的计算方法写上去。应用题的第4题,错误率也是比较高的,学生对于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训练。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撒旦是谁  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分析
  在本次小学数学教学期末考试中,试卷命题的思想是以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绘图、应用题四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情况、技能的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题密切关注学生生活,灵活性强,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整卷分6大题,其中填空小11题、判断小5题、选择小6题、计算分三部分、操作题1题、应用题5小题,共46题。
  3、试卷特点
  ①基础性:
  大多数题目起点低,基础性强,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体现了三基思想,有利于素
的实施。
  ②全面性:
  试卷具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整卷涉及整册的全部知识内容,能够比较真实地检测出学生对全册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应用性:
  试卷注意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计算油漆三角形广告牌,购买东西等等,都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祝福新人结婚的祝福语  ④开放性:
  试卷操作题部分题目的题设置成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解答,这样能反映出学生的灵活思维水平,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灵活性强,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做题马虎、审题不认真。
  失分最严重的是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还需要进一步讲清算理。例如:第一大题的填空题有两个小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大部分学生错,因为没看清题的要求就填上了小数,说明学生看题目,看见括号就填答案。说明学生读题不仔细,理解题意不清楚就答题。又如:计算题5/9-3/7+4/9-4/7错的更多,不会把两个分数加起来。说明学生还不了解里面的意义。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题是学生没思考就开始答所以错,这说明了学生行成的好习惯重平时的养成。
  在小学数学中,题型丰富多样,有些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再加上克服不了马虎,难免会出错,我觉得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性,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大大的提高作题的效率。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解题习惯呢?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读题的习惯。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读题的重要性,然后教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最后告诉学生如何注意看数据,单位名称,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四、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措施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1.教师一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2.关注学生中的弱势体。
  如何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工作:“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的心理障碍;帮助的学习习惯;方法;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学生差异,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