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的数据统计
(1)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分值 | 30分 | 30分 | 40分 |
题型 | 选择题(1-10小题) | 填空题(11-20小题) | 解答题(21-27题) |
比值 | 30% | 30% | 40% |
试卷总题量27道小题,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组成,其中关于基础知识的题目选择题、填空题的总分值占试卷总分的60%。
(2)知识点、分数分布表
知识点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三角形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题号 | 1、5、13 27 | 10、14、26 | 2、3、9、 11、12、15、26 | 6、7、16、 17、18、21血腥恐怖片、22、24 | 8、19、23 | 4、20、25 |
分值 | 17年味渐浓的唯美句子分 | 11分 | 23分 | 35分 | 11分 | 13分 |
2、试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刻意创新
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所必需的基本内容,是人人都必需获得的数学。全卷重视对“三基”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试卷中,选择、填空题中只考查一个知识点的基础性题目就有大约22个, 解答题中也有多个简单试题的设置,如21、25、26题以及涉及上学期内容的24题,基础性题目贯穿试卷始终是本套试题的一大特点,其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对每个题都有动手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体现出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另一方面,这些试题虽考查基础,但又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在以具体情境为背景,寓能力考查于基础之中,从而做到基础和灵活创新能力的和谐统一。
如:第12题,本题既涉及三角形又隐含平移知识,很有趣味性,学生愿做,乐做。
庆七一诗歌朗诵稿(2)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考查
《课标》是我们中学教育的总目标,而教材是让《课标》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学生对《
课标》目标的掌握程度如何,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试卷中的许多题目是课本中例题或习题的直接引用或变形引升。如第3题便是直接引用课本85页的6题 ;第4小题选材于课本159页的第4题;第5、6题直接就是上学期期末测试的原题;第7题取材于上学期的一道例题;第10题选材于课本54页的第3题等等。
(3)注重背景设置,突出应用性,体现数学价值
试卷中很多题目的背景,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与所提问题结合自然,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卷在数学应用问题的设计中,对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个知识点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考查,共有8个题,39分,占试卷总分的32%,数学的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套试题中得到充分展现。如第7题:‘小马在同一天以相同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40%,一件赔40%,则这次买卖总体的盈亏情况’,本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又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经济思想。如第24题以“轮船顺水、逆水行船”为背景,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使刚入初中的学生思维从数到字母有个自然过渡。再如第12题让学生计算三角形在经过平移后阴影部分的面积。这道题一改简单枯燥的
纯计算三角形面积形式,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原本就很枯燥的问题。
(4)体现人文关怀,落实“情感与态度”的目标
与以往相比,试卷结构正向“简单、合理、题量适中的方向发展,各种题型的配置较为适宜,无论是试题本身的数学内涵,还是试卷的表现形式都有较好的体现。首先,贯穿试卷始末的基础题,为后进生尽力提供“送分题”,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本套试题打破原有的一题或两题把关的格局,多题进行把关,每题又进行“问题串”的梯度设置 ,起点低,入口宽,层层递进,学生思维顺畅,但要拿到全分却并不容易。
二、答卷分析
1、数学成绩主要数据统计
年级 | 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最高分 | 最低分 |
七年级 | 68.5 | 68.4% | 23.1% | 10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分 | 23 |
江西著名景点 |
2、学生的答题情况
(1)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是1、5、7、12、24、27题。失分原因:
①第1题,很有一部分学生选A,因为大意,以为角1、2就是同位角和内错角,没有考虑到还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一知识点。考虑问题不全面。
②第5题,对同位角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③第7题,全年级只有数名学生答对,此题是一道涉及盈亏问题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目,涉及上学期的知识,学生遗忘较多。
④第12题,是失分较多的一题,本题不是一味的考察三角形面积公式,而又隐含平移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⑤第24题,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②缺少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第27题,其原因,一是因为评卷人对学生要求过高,二是学生平时没强化用标准语言对三视图进几何题进行正规描述。
(2)2、3、4、6、10、11、13、21、23、25、26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反映出教师能很好的落实基础。一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是:
①第21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基本算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掌握不到位;
②第绿茶婊223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不等式性质3掌握不透彻,学生忘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③第26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不到位,没有必要的文字叙述。
三、一份试卷带来的反思
1、钻研《课标》和《教材》,进行资源重新整合
我们教师的工作繁忙、琐碎,静心想一想,其实我们做的许多事都是急需做的事,而不是最重要的事。在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对知识的深度如何把握感到困惑,课本中,有时引例难度过大,引例耗时过长冲淡了本节课的重点等等,倘若我们对《课标》有足够的研究,研究《课标》对这一知识点的总要求,研究一个知识点在初中不同学习阶段
的内容和相应的目标,一定有助于把握教材的深度,以《课标》为准绳,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过繁、过难的引例完全可删去,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题材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而由于我们对《课标》的不重视,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仍然穿着新鞋走老路,走了不少弯路,如《课标》对有理数的要求是理解运算意义,掌握基本算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但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在进行繁难大数的机械、重复的训练,耗费的时间不只是十分、二十分,而是一节课、两节课,学生学不会,考试又不考,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很抓基本功,适当加深难度即可。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步骤和答卷的技巧
从解答题的卷面反映出,学生的答题步骤不规范,如计算题、解答题开始不写“解”;解答步骤不严密,第26题,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数的运算,没有必要的文字推理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基本功底的训练,教给学生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答卷的规范性,不该丢的分绝对不丢。
3、关注后进生,降低低分率
两极分化一直是我们数学学科特有的问题,尽管这次试卷的难度大大降低,但是数学低分者仍不在少数,60分以下的人数有十余名,三十分以下的也有好几人,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其实差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如学生自身问题、家庭问题、教学问题、考试评价过高、班容量过大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合理的情景设置和问题的梯度设置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难”的畏惧心理,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对一些题目“错误”的解释,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台阶,孩子可以学不好数学,但我们能给他足够的尊严和自信,我觉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也是成功的。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强化纲本意识,注重“三基”教学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
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生工作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强化过程意识,促使思维发展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
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促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促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5、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提高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6、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