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喜士
11 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嗜学(_____) (2)逾约(_____) (3)俟(_____) (4)叱咄(_____)
(5)皲裂(_____) (6)媵人(_____) (7)箧(_____) (8)缊袍(_____)
【答案】 (1). (1)shì (2). (2)yú (3). (3)sì (4). (4)chì duō (5). (5)jūn (6). (6)yìnɡ (7). (7)qiè (8). (8)yùn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其中“皲”应读作“jūn”,不要拼成“cūn”,“箧”应读作“qiè”,不要拼成“xi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
【答案】 (1). (1)跑 稍微、稍许 (2). (2)更加仰慕 (3). (3)忧虑、担心 (4). 曾经 (5). (4)等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患”意思是“忧虑、担心”。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6.1儿童节说说
A.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 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
、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章可知,A项中的“无从致书以观看”,B项里的“余立待左右”,D项里的“寒冬烈风”都与原文不符。故选C。
4.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答案】 (1). (1)“支”通“肢” (2). (2)“被”通“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支”通“肢,四肢;“被”通“披”,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鄂的意思尽粟一石
B. 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 烨然名著阅读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 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
6.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1)余幼时即嗜学 (2).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出合适的诗句,
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7.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外地牌照小车上海验车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说、记、铭、序、表。不包括“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概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