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黄冈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黄冈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以咨之                   悉:________
②性行淑均,畅军事                   晓:________
③战胜而不人功                       予: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公众平台注册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多省工厂因同一原因停产 发生了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
乡先生  ,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轼从旁观(偷偷地)
B.则能诵其词(通晓)
C.则已私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鲁人石守道作/念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呼尔而与    (《鱼我所欲也》)
C.既葬,墓碑出/云归岩穴瞑  (《醉翁亭记》)
D.日/年九十        (《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2处)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灰头像歌词②斟酌益________
③咨善道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还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以彰咎              望旗靡
D.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教师节给老师的祝福词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新冠肺炎症状的早期表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块封地。邑,封地。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有所不也________;________
②纵子有  , 不我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
舍的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5.阅读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略)
【乙】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与朱元思书译文翻译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________”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 词,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王曰:“善。”下令……
帝大悦,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