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评测案一体化设计
一、教材单元——
高中生自我评价范文1.阅读:《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2.写作:布局谋篇
3.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单元,在第一单元时制定阅读计划,设计阅读兴趣引
赵薇主演的电视剧领课,在第三单元设计交流展示课)
二、课程目标——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交流与表达
4.梳理与探究
三、课标学习任务——
1.发展型学习任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拓展型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依据)
(一)阅读与鉴赏
2.6.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6.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清穿强国 慈禧2.6.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表达与交流
3.5.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7.1.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阅读与鉴赏(《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1.识记《战国策》文学常识,识记“序”文体知识,了解宋濂、纳兰性德的文学常识。(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背诵优秀诗文10篇,增强文言语感。(2.6.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6.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3.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2.6.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表达与交流(布局谋篇)
1.在审题立意和充分选材的基础上,围绕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全面梳理写作材料,拟出写作框架。
2.用简要文字明确文章结构、段落内容,列出写作提纲。
(3.5.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7.1.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三、单元学习任务课时课型整体安排(15课时)
1.发展型学习任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11课时)
第1课时:教读课《鱼我所欲也》(主备人:)
第2课时:教读课《唐雎不辱使命》(主备人:)
第3课时:教读课《送东阳马生序》(主备人:)
第4课时:教读课《送东阳马生序》(主备人:)
第5课时:教读课《江城子·密州出猎》(主备人:)
2022年中考时间第6课时:阅读引领课《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主备人:)
第7课时:组文阅读课《满江红》+《定风波》+《临江仙》+《太常引》+《浣溪沙》
(主备人:)
第8课时:写作指导课(主备人:)
第9课时:写作课(主备人:)
第10课时:作文评改课(主备人:)
第11课时:写作修改提升课
2.拓展型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1课时)
第12课时:名著阅读交流展示课(主备人:)
3.作业检测评价(3课时,体现教、学、评一致)
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检测题命制(主备人:)
第13-14课时:检测(100分钟)
第15课时:讲评与补偿训练
四、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课型示例
严守纪律歌歌词第1课时 教读课《鱼我所欲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节奏。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逐句逐段疏通文意。
2.诵读课文,明确作者主要论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再读课文,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正确对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坚守。
3.积累文言实虚词,背诵课文。
【评价设计】
1.通过自由朗读、个体展示朗读、听名家诵读、班级集体朗读等形式,字音规范、语速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地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尝试自主翻译课文,标出疑难字、词、句,小组合作探究解惑答疑,逐字逐句翻译全文,做到字字落实。教师抽查提问,识记“得”“与”“患”“于”“为”等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翻译重点语句和段落,能疏通文意。达成目标1。
2.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直接表现作者论点的语句,明确作者的主要论点。结合课后思考一,小组合作探究对文章进行分层,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再读课文,勾画文中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语句,说出论证方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文章论据,列举古代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事例,深刻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和意义。结合自身谈谈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应该如何抉择。达成目标2。
3.勾连七八年级学过的文言文例句,整理并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和“于”“为”等文言虚词。在疏通文意和理清论证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达成目标3。
第2课时:教读课《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策》作品知识。
2.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和停顿。识记“虽然”“怫然”“休祲”“缟素”“也”“哉”等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
3. 诵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再读课文,联系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感知“士”形象的精神内涵。
【评价设计】
1.结合注释,同桌互相交补充《战国策》作品知识,自由识记,小组提问互查。达成目标1。
2.通过自由读、展示读、听范读、集体读等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识记“虽然”“怫然”“休祲”“缟素”“也”“哉”等文言实虚词,尝试逐字逐句通译文章,标出疑难词句,小组交流、班内解惑答疑,做到字字落实,疏通文意。以小组竞赛、接龙提问等形式巩固识记文言词语和重点句子。达成目标2。
3.诵读课文,勾画出展现唐雎和秦王语言描写的语句,结合重点词语,品析人物语言表达的语气,想象模拟人物神情;勾画能展现唐雎和秦王动作描写的语句,抓住关键动词,体会人物动作和心理。小组合作,分角朗读展演,其他组的同学注意做好点评。标注出能体现人物前后态度变化的语句,研读品析人物对话,能准确概括出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再读课文能展现唐雎形象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列举历史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士”,简要叙说人物事迹和形象,联系孟子“舍生取义”来进行探究,深化对“士”的形象的理解。达成目标3。
第3课时:教读课《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识记“序”的文体知识和宋濂的作家知识。
2汽车维护保养.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识记“假借”“援”“再食”“以”“之”“而”等文言词语,尝试翻译文段,在理解文意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积累 “若”“以”“之”“而”等重点文言词语。
【评价设计】
1.结合注释,补充识记“序”、宋濂的知识,小组提问互查。达成目标1。
2.通过自由读、展示读、集体读等形式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和停顿,并尝试自主翻译课文,标出疑难词句,小组、班内解惑答疑,做到字字落实,以小组竞赛、随机抽题等方式进行提问,识记“假借”“援”“再食”等文言实词,“以”“之”“而”等文言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每段大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简要讲述文章内容。达成目标2。
3. 勾联学习过的重点文言文语句,自主整理,组内合作补充,积累“若”“以”“之”“而”等重点文言词语。达成目标3。
第4课时:教读课《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勾画描写作者求学难的句子,梳理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作者求学之难,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2.诵读课文一、二段,勾画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品析探究对比手法的作用,思考老师严厉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尊师好学态度的启示。
3.背诵课文片段。
【评价设计】
1.朗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现作者求学之难的语句,梳理并批注求学之难的细节描写;小组合作交流,梳理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品析文中作者求学态度的语句,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目标1。
2.诵读课文一、二段,标注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我”和同舍生、“我”和太学生不同求学境遇的语句,品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圈点勾画出表现作者家贫嗜学、尊师敬师以及老师严厉对待学生等语句,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从师尊师的表现对我们学习的启示。达成目标2。
3.反复诵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片段。达成目标3。
第5课时:教读课《江城子·密州出猎》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韵律美。理解词意,描述作品内容。
2.品读语句,勾画用典手法的词句,品析表达作用及效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评价设计】
1.听范读,明确字音、停顿、重音;自由朗读并展示,师评生评,小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朗读,明确句式特点和韵脚,读出词的音韵美;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标注难点和疑问点,小组交流,释疑解难。根据词牌和题目,概括出词作大意,分析“千骑卷平冈”,展现出的宏大的出猎场面,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述打猎场景。达成目标1。
2.诵读词作,梳理出词中能涵盖文意的“词眼”,分析“狂”的内涵。品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体悟词人“形狂”的形象,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等典故,体悟词人“心狂”的形象,领悟词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达成目标2。
第6课时:阅读引领课《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音韵美,描述作品的内容和意境,赏析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自主赏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音韵美,描述展现的内容和意境,品析主旨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评价设计】
1.听教师范读《渔家傲·秋思》,明确字音和停顿;自由朗读《渔家傲·秋思》,小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朗读并展示,明确句式特点和韵脚,读出词的音韵美;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标注难点,小组合作答疑。再读上阕,抓住“雁”“边声”“落日”等意象词,发挥合理的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边塞“异景”和氛围。读下阕,结合“浊酒”“羌管”“霜”等意象、“燕然未勒”的典故和写作背景等助读资料,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达成目标1。
2.结合所学方法,自主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听范读,明确字音和停顿;通过自由朗读、多种形式展示朗读,抓住韵脚、句式特点,读出词的韵律美。结合注释,标注疑问,组内交流释疑,进而理解词意;以小组为单位,抓住词中“挑灯看剑”“吹角联营”的梦境,“分麾下炙”“翻塞外声”“沙场点兵”的出征前壮景,“马作的卢”“弓如霹雳”的激烈战斗场面,发挥合理的联想想象,说出作品展现的壮烈场景,感受作者抒发的豪情;反复品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会作者爱国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加深对“壮词”的理解。结合教师出示的助读资料,抓住“可怜”体会情感,抓住“白发”意象词,领悟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达成目标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