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风兰州羊皮筏子的功能与存在的困境及
兰州羊皮筏子的功能和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史洁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本文兰州羊皮筏子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了考证、同时兰州羊皮筏子在不同时期功能的发挥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采用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的方法对兰州羊皮筏子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承、经营管理乱和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针对羊皮筏子的发展困境,并结合当地的旅游特、旅游业发展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大对羊皮筏子的宣传和扶持力度、规范其经营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性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兰州羊皮筏子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羊皮筏子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兰州黄河风情线 羊皮筏子 功能  发展困境  解决措施
引言
兰州是我国唯一被黄河穿城而过并被黄河一分为二的省会城市。在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未建以前,羊皮筏子作为水路交通工具主要发挥运输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又修建了一座兰州黄河新桥,近年来兰州在陆续建起了具有标志性的银滩
大桥等多座黄河兰州新桥后,,沟通黄河两岸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往来越来越便捷,羊皮筏子曾经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的功能便日益衰退。但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曾经主要发挥交通运输工具作用的羊皮筏子不再具有运输功能,而今,逐渐演变为具有兰州特旅游项目-------黄河漂流。人们在游览“兰州黄河风情线 时,最希望通过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获得近距离接触并感受母亲河魅力的机会。如今,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经成为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最具有特的、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其制作工艺也成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一、兰州羊皮筏子的历史及功能
1.1兰州羊皮筏子的历史
在古代羊皮筏子为“革船”汹的拼音和组词,俗称“排子”,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羊皮筏子是古代沿袭至今的摆渡工具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制而成,长12米,宽7米,载重可达2030吨,这种大羊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小羊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向市里运送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由于羊皮筏子的体积大如巨舟,在黄河上浩荡飘行,气势磅礴壮观,因而民间当地就有了“羊皮筏子赛军舰
”的说法。
皮筏何时出现,已很难考实。但有学者经过对历史文献考证后提出皮筏早在东汉时期在黄河上游就出现了,从“汉见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南下”算起,距今已有二千百年的历史。而且最早出现筏子的地方,不是兰州地区,而是在我国古代的青藏高原上。关于兰州何时出现与使用羊皮筏子,因缺乏史料记载而已经无可考证,有学者提出,根据东汉时期皮筏已经在湟中(青海东北部)地区使用的情况看,兰州地区皮筏出现的时间,当不会离东汉时期太远,无论如何不是距今一百余年的清朝,而是距今一千余年的古代。起初,兰州地区的皮筏,也主要是作为一种渡河工具载人过河的,集中的运输大约也只是为了军需物资渡河的需要。但是,皮筏运输的真正高潮,却不是遥远的古代,而是近代的清朝末年。最早提及兰州羊皮筏的是《潘史稿、王进宝传》,潘史稿、王进宝传》记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西宁总兵官王进宝为了收复清初吴三桂死党王辅臣盘踞的兰州城,“夜以革囊结筏自蔡湾渡,皋兰龙尾山”。最早记载兰州皮筏的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702年),甘肃巡抚齐世武的《天下第一桥》。据史料记载,在320多年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大多从事皮筏渡运,多达50多户,共400多人。 因此,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以前,兰州羊皮筏子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仅用于黄河上的摆渡。
在清朝光绪年间,兰州羊皮筏子开始成为当地重要的渡河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担当起联系黄河与人们之间的作用。
在近代,兰州羊皮筏子发挥着运输的作用。 1928年前后,兰州长途筏客户发展到50多家,20世纪30年代皮筏运输进一步繁荣。1930年,甘肃靖远、条城(今天榆中县青城)等地一批筏户来到兰州,随之形成了兰州甘肃靖远、条城三个区域性筏客帮。1930年前后,兰州一带共有兰州帮、靖远帮、青城帮筏户三帮,共有羊皮筏子百余只,从事一些短途客货运输。随着羊皮筏子驾驶技术的改进,1932年以后,兰州至包头的水上航运业务就完全由羊皮筏子担任了。兰州成了皮筏运输中心,不仅周边地区的货物汇集兰州通过水路东运其,青海的皮筏不少也在兰州停留改大筏。
20世纪初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羊皮筏子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道路、桥梁的增多,陆路交通的改善,羊皮筏子作为传统的运输工具的作用已经不再具备优势,其主要在黄河两岸起摆渡作用。20世纪60年代,黄河兰州段上还有近千个羊皮筏子。70年代后,这些羊皮筏子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兰州羊皮筏子提供了新的
发展空间。兰州羊皮筏子从传统的渡河运输工具演变为人们在游览黄河风情线时必不可少的水上娱乐旅游项目。90年代后期,沉寂了20多年的羊皮筏子又重新走进了兰州人的生活,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曾经是重要航运工具的羊皮筏子,如今被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所取代,羊皮筏子也失去了当年黄河上水上运输的主导地位,昔日的辉煌和荣耀已经成为历史。但它在水上交通历史进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现如今,它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和一项古老的水上交通民俗工具发挥着新的功能,兰州羊皮筏子不仅成了黄河风情线上一道靓丽的景观,更成为黄河上对游客最具有吸引力的类民俗事项,成为外地人了解兰州民俗旅游的窗口。
1.2兰州羊皮筏子的功能
1.2.1兰州羊皮筏子的交通运输功能。交通工具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促进大规模的生产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促进中心城市向郊外扩散和延伸,也能改变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同时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形成与其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兰州被黄河一分为二,在地理空间上给两岸人民造成了不便,阻碍了两岸人民的往来和经济发展,因此,兰州羊皮筏子正是基于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孕育而生洞箫指法
兰州羊皮筏子交通运输工具的功能发挥了渡河、生活物资的短途运输、商业物资的长途运输、军用物资运输等作用。兰州羊皮筏子最初只是一个黄河上的一个摆渡工具,多用于渡运;近代,以其造价低、运费省、便于航行、载重量大而成为物质东运的主要工具。在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未建以前,兰州黄河两岸的人们靠羊皮筏子征伐黄河天险,把南北两岸链接起来,使隔河相望的人们自由往来。兰州羊皮筏子从清光绪年间兴起为重要的货物运输工具,有短途运输和长途运输。兰州羊皮筏子的短途运输,是从兰州最西端的西固、马滩和安宁区的费家营顺流而下,往兰州城关区运送蔬菜和瓜果,泊至市区雷坛河口卸货。兰州羊皮筏子的长途运输,则主要是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水上贩运,用羊皮筏子把西北的茶叶、食盐、水烟、批货等物质运到远方。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在清光绪修改“天下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的过程中,羊皮筏子在施工中还起过水土“脚手架”的作用,程度了不少运送建筑材料的任务。甘肃的皮筏运输,其鼎盛时期是在抗日战争前后。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过运送人员与军用武装的作用。 如,根据甘肃档案馆档案记载,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靖远县水泉乡建立了武装,从兰州搞到2700套单军衣、100多支步、2万多发子弹,还有一些其他物资。这些物资都是伐客子用羊皮筏子星夜从
兰州顺利而下,上岸后又同驴马驮到目的地的。再如1942年,兰州运输队用羊皮筏子装载了300吨的5只巨型羊皮筏子历经两个星期四川广元运输汽油到重庆,这个轰动山城的故事,成为兰州百姓的美谈,并以“羊皮筏子赛军舰”美誉而载入史册。1949年河州(今天的甘肃临夏)回族500名筏客子用羊皮筏子将三万解放军和2000匹战马和武器运送渡过黄河,进军青海。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兰州市,随着黄河新桥的建起,1957年后甘肃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兰州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现代交通工具的增多,对羊皮筏子作为传统交通运输工具的冲击很大,兰州羊皮筏子所具备的传统交通运输功能的地位逐渐下降,逐渐退出了交通工具的行列建设银行贷款利率。
总之,从光绪年间到新中国成立前期间,兰州羊皮筏子作为黄河上游唯一的水上运输工具发挥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的作用。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这如同今天的公交车一般深得人们的信赖,每天来回数趟运送货物和乘客。在当时,羊皮筏子既承担起运载黄河两岸人民的职责,又担负着运送货物的职责。正是因为有了它,两岸人们希望沟通、交流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同时,它为两岸人民互通有无、顺利开展生产贸易等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它使两岸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方面的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也使人们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更是为促进当时青海、兰州、宁
夏、包头等地的商贸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2兰州羊皮筏子的旅游娱乐功能。解放后,随着兰州地区焦炭条件的改善,专作运输使用的兰州羊皮筏子逐渐被淘汰。但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兰州旅游业的发展,消失多年的羊皮筏子又作为一项旅游娱乐项目又出现在黄河岸边。1996年出现了第一个将兰州羊皮筏子伤感的qq个性签名旅游业相结合的人——张德宝,他在第一个月赚了1000多元。自此,羊皮筏子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运输工具,而是作为一项水上旅游娱乐项目。羊皮筏子让现代人乘筏击浪,在刺激中获得新的旅游体验同时,羊皮筏子也旅游景区增收的一种方式游客体验和感受当地风情提供了一种机会。如今,在兰州黄河风情线的两岸布满了羊皮筏子,吸引着前来黄河风情线旅游的游客,尤其是外省游客及外国游客。兰州黄河边供游客乘坐的羊皮筏子都是13个羊皮袋,采取前后4只,中间5只的排列方式扎制而成的小筏子,重20多斤,载重量为5人。游客乘坐在这样的羊皮筏子上,一方面可以轻松往返于黄河两岸,进行不同的休闲娱乐活动如登白塔山,游水车园等;另一方面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黄河,感受黄河母亲的魅力此外,游客乘坐羊皮筏子慢游黄河,是一个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好机会。兰州旅游部门正是基于这一点,大力鼓励筏子客们经营羊皮筏子并开展相关娱乐活动,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多重需求。
1.2.3兰州羊皮筏子的民俗文化功能。20世纪50年代,人们羊皮筏子游雁滩是当时兰州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如今,兰州羊皮筏子不仅肩负着交通运输和旅游娱乐的历史使命,更浓缩千百年来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其作为兰州黄河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着兰州的文化特体现了历史悠久的兰州黄河民俗文化,与兰州的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其已经演变为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黄河兰州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因此,兰州羊皮筏子研究兰州黄河民俗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兰州羊皮筏子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制作、保修工艺自然得到逐步改进和提高,得以传承和发展。从(木---改一下改字,打不出来)种意义上说,兰州羊皮筏子愿逝者安息因其昔日运输功能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她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水上交通文化的历史象征,成为黄河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因子。其彰显着兰州“筏子客”精湛的制作工艺,传承着积淀千年的民俗习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被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雕塑、工艺品等,羊皮筏子虽然离开了黄河水,依然展示着黄河文化的风采和魅力,其艺术价值难以估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
下,其制作、保修工艺势必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展而继续传承、发展和演变,这一点,对于民民间文化一次的弘扬和保护也是大有裨益的。计算机实践报告
兰州羊皮筏子其内容还包涵“花儿”的成份。“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起源于古称河州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居住在这里的、回、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而从事羊皮筏子的筏客子在运送物资和人们的过程中也吟唱“花儿”,于是伴随着羊皮筏子上的生活,便滋生出另外一种韵味的“花儿”----黄河“花儿”。每当人们在谈论兰州羊皮筏子时很自然的就将兰州羊皮筏子就与黄河花儿连在一起。今天当“筏客子巧妙地将兰州羊皮筏子和黄河“花儿”相结合,使游客乘坐羊皮筏子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当地民俗音乐的美妙,使游客真实、细致地了解兰州所具有的独特的民俗文化。此外,游客乘坐羊皮筏子的时候也有机会对黄河南岸的“黄河水车”、“黄河母亲”等雕塑和黄河北岸的“彩陶王”、“龙源公园”等雕塑进行了解,从而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