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占主流的观点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强调天地自然有其运行规律,人的行为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另一方面又强调以人为本,人有主观能动性,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和谐共生的关系:既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感恩自然,又合理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于人类。这种价值观念影响到中华传统节日,赋予中华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将天象、物候、人事统一到一个井然严密的时间秩序之中。一年中的每个月份都被赋予特殊的属性,每个月都有特定的气候与物候,都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规定,都有应行和禁行之事,以及不按时令行事的恶果。“顺天应时”的行事准则始终贯穿其中。一方面,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与时间的特性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人类符合时宜的活
动也能对时间的顺利转化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万物生长、天人和谐。
中华传统节日是时间的重要节点,诸多要素都蕴藏在这一文化内涵中。首先表现在节日时序的安排上,其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内在节奏。再次,表现在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节日名称,不同的习俗活动。因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必然要求,而不同地方的中国人在大致相同的节日框架下,因地制宜,形成符合本地特点的节日文化,正是顺天应时的表现。如此不仅丰富了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化内涵,也显示了传统节日的包容性和延展性。中华传统节日传承久远,文脉不断,与此有着密切联系。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没有大自然的恩惠,人类便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理应心怀感恩并在行动上有所表达。在中国传统社会,祭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祭祀的神祇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三大系统,其中天神和地祇就是自然神。对它们的祭祀,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一方面,中华传统节日体系中设有以祭祀自然神为主的节日,如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冬至日、夏至日、养分日,秋分日;另一方面,祭祀自然神成为传统节日重要的习俗活动,比如七夕节祭牛郎星和织女星、中秋节祭月等。这些对于自然神的祭祀主要出于感恩,祭祀活动的举行也传承着礼敬自然之道。
“以人为本”,即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强调“人贵于物”。在传统节日中,人始终居于主体的地位,种种习俗活动的举行,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面对大自然加于人类的种种困难,人们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表现出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从节日起源来看,不少节日最初都是不祥的日子。过年的传说中有害人的怪兽出没,端午节是公认的恶月恶日,重阳节也充满凶邪。然而,面对凶恶的年兽和各种恶鬼,人们发明了爆竹,桃符、门神等多种节物,并举行驱傩仪式。第二,人们创造性地利用自然之物,发明节俗物品和举行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渴望家庭团圆,就将许多节日食品做成圆形,如春节的九子、中秋节的月饼,并将合家团坐饮食称为“吃团圆饭”等。种种习俗活动,反映了人们不仅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更有积极促进其实现的多种努力。
模拟人生4 秘籍
(摘编自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级名录体系中,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保护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节日日益成为连接国家与民众的重要媒介,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各地区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名片”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进一步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开放和共享。
从文化变迁视角来看,旧有文化习惯在社会巨变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是文化发展过程的必然。传统节日文化也不例外。一方面是节日风俗不断变化和更新,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昔日浓浓节“味”的怀恋,部分节日文化建构中过度商业化倾向受到诟病,传统节日文化面临考验。这些都提示我们,要理性看待节日文化变迁,客观审视传统节日现代化转型。在传统节日文化实践中,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地做好节日文化建设,在社区、组织,机构、社会等不同层面从人民众身边小事做起。
无论是“新秧歌运动”“新年画”,还是新时代的“文化进万家”,都是节日文化继承发展的重要表现。今天,抢红包、“反向春运”,短视频拜年等新现象流行,也说明了人们对新年味、新年俗、新节日文化的主动接受。节日文化只有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焕发鲜明时代特征,才能加强与老百姓的联系,使节日这个重要文化载体切实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使人们在节日味道中延续文化认同,凝聚精神力量。
(摘编自李松《以节日文化凝聚精神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我国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主要认识,它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了影响。
B.中华传统节日能够传承久远而文脉不断,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
C.在传统节日祭祀自然神,主要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恩,也让礼敬自然之道相传承。
D.如今,传统节日既是连接国家和民众的重要媒介,又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活动应遵循由天象、物候、人事构成的时间秩序,这样能够顺天应时,否则就会受到国家的严惩。
B.我国幅员辽阔,传统节日的排列时序应该因地制宜,使之带有浓郁的地方特,体现顺天应时的要求。
C.古人通过放鞭炮、贴门神、驱傩仪式等习俗活动,把本来不祥的节日都变成了喜庆的节日,体现了人的能动性。
D.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传统节日文化在社会巨变过程中也会产生不适感,这是正常的,人们不必大惊小怪。
3.下列选项都体现了我国传统节日某一方面的文化内涵,其中不属于材料一所阐述的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春节是岁首、元日,是新的时间周期开始之时,人们脱掉旧衣换穿新衣,且打扫庭院,用“新桃”换掉“旧符”。
B.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代在寒食节这天要禁烟火,并且只能吃冷食,以此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节士介子推。
C.社日是祭祀社神的节日。祭社神先立社,在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D.上巳,俗称三月三。在上巳节,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以被除不祥,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结婚证丢失怎么办
4.材料一,材料二的话题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但两者的论证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现代化变迁中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惰慢,全忘修学,便为凡人。其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取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
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之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断一狱,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治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有教无类教案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投影仪什么牌子好(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nobody 韩国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什么是电竞
A.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B.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C.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D.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天机”与“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两句中的“因此”含义相同。
B.“立言必信”与“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
C.“良由是乎”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良”字含义不同。
D.“所以求益耳”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士大夫子弟完全不学习,只是饱食醉酒,无所事事,以致议论得失时蒙然张口,谈古赋诗时请旁人代劳。与其如此,不如勤学数年。
B.学习作用巨大,有利于行,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古人坚守职责、恭俭节用,贵义轻财,达生委命等的优秀品质,并反省自我,效仿古人。
C.学习贵在学以致用,读书人如果只是一味议论,而脱离实际,那么就会变得迂腐,对军国大事毫无用处,徒然招致武人俗吏的嘲笑辱骂。
D.学习切忌自高自大,如果读了数十卷书就狂傲自负,冒犯长者,轻慢同辈,这样就会招来人们的痛恨和憎恶,于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2)断一狱,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治其民。
10.对于士大夫子弟而言,能否有志于学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影响?请简要概括。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语言极为凝练,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写尽人生之悲。
(2)人们一般把吴、东晋、宋、齐、梁、陈称为六朝,用“六朝旧事”来指代昔日的富贵繁华,宋人诗词中就出现过以“六朝旧事”为内容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