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王诗玉
(辽宁大学行政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36)
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6-0116-02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朝代自身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选官制度不仅能对古代的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对当代的公务员等现存制度有着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现实意义政治文化
赞美劳动的简短句子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ncient Chinese System of Se原lecting Officials and Its Realistic Meaning//Wang Shiyu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so its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left us endless spiritual wealth.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bother certain dynasties and the world.To research theses systems of selecting officials can not only help us know about ancient political ideology,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母亲节快乐用英语怎么说for contemporary civil servant system.
Key words the ancient Chines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re-alistic meaning;political culture
选官制度,顾名思义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在中国的古代,由于古代官吏担负着国家的日常管理职责,因此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都把对官吏的选拔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制度。虽然一些制度有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制度本身和做法以及本质中的内涵对于今天官吏的选拔仍有借鉴意义。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嬗变
1.1世卿世禄制
相传在夏、商、周时期,较为可信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选拔人才官员实行的制度为史世卿世禄制。所谓世禄世卿,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这种世禄世卿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
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1.2军功爵制度
战国时期各国新兴的地主阶级相继掌权。为了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其中军功爵制是各国普遍推行的改革措施之一。如魏国李悝主张以功劳授爵禄,改变了以往的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积极意义是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壮大,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巩固政权,打击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复辟,有利于秦汉封建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虽然军功爵制对历史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特别是商鞅变法所确立的“计首授爵”制,助长了战争中的大屠杀。1.3察举制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制对当时的年代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它打破了以前的世袭制度,虽然是由地方长官考察、举荐,但其涵盖了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选拔的范围也较广,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跻身仕途的机会;相对而言,察举制度执行严格,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特别是举主,不得不谨慎行事,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但由于汉朝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
1.4征辟制
征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征辟是汉朝封建统治者为搜罗人才以加强统治而采取的特别措施,尽管由此入仕者的数量不多,但它通过皇帝征聘和高官辟除的方式给予应征者以特殊礼遇,可以使得一些本不愿为官的硕学名儒之士加入到封建统治阶层中来,而且统治者也可以籍此沽得求贤之名。
征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产生严重的弊病。特别在东汉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僚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对辟主的感戴,形成两者间的隶属关系,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的增长。
1.5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
祝中秋节快乐的图片作者简介:王诗玉(1992-),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大学行政管理系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
文史研究
116
. All Rights Reserved.
总第244期
2013年6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44
June2013(A)
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
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开九品中正制先导的是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逐渐改变了东汉以来由门阀世族主持乡闾评议和控制选举局面的形势,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举制度创造了条件。
虽然九品中正制对日后科举制度的发展做了奠基,但它主要是加强了门阀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延续到唐朝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导致门阀掌握实际权力,压制了社会阶级的流动性。
1.6科举制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一直延续到封建统治的末端,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经历的一千多年中,科举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提高了管理效能,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它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它的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强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科举制度虽然达到
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带给当代选官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经验之谈,我们有必要而且完全可以借鉴古代官员选拔的有效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由一般调整到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利用,追求个体经济优化组合后产生的聚变效应和能量最大化。2.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合理的部分
2.1.1通过考选制度体现择优、公平、公开、竞争
入党申请书2020年最新版
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几种基本精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量才使用、内行管理。我国科举时代的考试,基本上体现了这些原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与以往管理选拔制度相比是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同时,科举制时代的考试又是多层次的,多层次的考试,不仅对于保证选取人才的可靠性、正确性与客观性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也有一种抑制作用。此外,实行考选,对提高封建官员的素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考选制度天然具有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它制约应试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方能胜利通过此门。
2.1.2建立健全推荐责任制和考察责任制
东汉时期,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九品中正制时期,人才的等级由“中正”评定。到后期,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以往每到换届或遇干部调整时,总有各方面领导给组织部门打招呼推荐人选,这说明不少领导都有推荐干部的意愿。而私下推荐不如公开推荐好。在当今的干部人事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回避制度、升任制度,建立健全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一切按程序化办事,方可提升各地区政府选人用人的公信力。
2.1.3重德才、重实绩、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史告诉我们,仅靠考试制度是不能识别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考察干部需要从他们所交的朋友、从他们的异常爱好、从他们八小时之外的表现中,发现他们不良道德行为的蛛丝马迹,防止这样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到领导岗位上来。只有将考试制度和选举制度结合起来,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提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倡导在选官过程中注重能力,注重绩效。干部实绩的考察要看干部为民办了哪些实事,以民生实绩来选人用人。
2.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应汲取的历史教训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不仅有着许多宝贵的可供今天借鉴的基本原理,而且从中亦可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
2.2.1应防止重走读书为了做官的官本位思想
选官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由它所造成的畸形的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在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下,读书的目的更加一元化,那就是做官。社会上一切以官为中心,以官为转移,有官便有一切,失官便失一切。随着科举制向成熟阶段的发展,读书做官的道路日益凝固,与之同时俱来的官本位思想也日益严重化。因此,在当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导读书人的思想,使读书更多地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服务而不是为了达到自身做官的目的。
2.2.2应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有效结合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而儒家的经典,则是实施这种教育的基本教材。在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适应不同的政治需要,治才教育的重点有所变化,内容也有所增益,但这种教育总体上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由于治才教育与选官制度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古代的官吏选拔也就自然地具有这一弱点。因此,在当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为实践造福。
3总述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特的人事管理科学服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为政之本,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相信在正确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将会在更通顺的轨道上不断前行。幅组词
参考文献
[1]何柳.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0).
[2]齐惠.我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当代启示[J].理论前沿,2009(19).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3]周雪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简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0(4).
[4]郭智强.我国古代选人用人制度的变迁和启示[J].党建研究,2009
(6).
[5]李静.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检讨与启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肖若然.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和实践举要[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8(2).
编辑王恒平
117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