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6课选择...
选必1(5-6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2.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建立,说法错误的是(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搭配对应错误的是(  )
 
朝代千里马指什么样的人
选官制度
选拔标准
A
夏商周
世袭制
血缘
B
察举制
门第声望
C
魏晋南北朝
对等网络九品中正制
家世、道德、才能
D
隋唐宋
科举制
考试
4.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
A.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B.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C.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D.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5.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  )
A.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B.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能有效防止腐败
C.位卑权重,能提高监察效果        D.与官员的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实现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B.杜绝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避免争权夺利现象出现            D.提高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
7.“是以功臣封侯食采,子弟平流涌进,而不知随时向民间吸取新因素,增加新血轮,致政府与民间日逐悬隔,在上人材日稀,在下民情隔膜。上下不能连贯,有僵化为新贵族之趋向”。为此汉政府创立了(  )
A.内外朝制度    B.察举制        C.郡国并行制    D.九品中正制
8.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提出:“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据此可知(  )
A.该报告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B.建立文官制度意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C.英国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官晋升制度  D.政府工作质量不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
它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嫉妒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的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西方的文官制度(  )
①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②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③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④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阅读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
 
宰相
副宰相
总数
科举出身
百分比
总数
科举出身
百分比
太祖
6
3
50%
4
3
75%
太宗
3
6
67%
23
21
91%
真宗
12
11
92%
17
17
100%
仁宗
23
22
96%
39
37
95%
英宗
2
2
100%
2
2
100%
长歌行 古诗神宗
9
9
100%
18
18
100%
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              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
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      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
11.北宋名臣赵抃,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历任①泗州通判②睦州知州③益州路转运使④右谏议大夫⑤参知政事。他所担任的各类官职中,主要行使监察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④⑤        D.②⑤
12.“文官”(CivilServant)的“文”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它指的是相对武官和法官而言的。诚然,法官并不是武官,但是他们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有着区别于其他非武职官员的特点,因此不应将他们同行政各部的文职官员相混同;其次它又是相对于政务(political)而言的。下面有关“文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
B.《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
C.西方国家釆取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体制
D.日落黄昏的唯美诗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干部制度就等同于西方的文官制度
13.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轼在《论养士》一文中认为“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三代“学在官府”,由太学生而为官 B.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
C.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  D.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14.有学者指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武则天的这一施政措施(  )
A.体现选官的公平公正              好的qq签名B.降低了选官的标准
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使取士标准多样化
15.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
类别
家庭背景
人数
比例
官宦士子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50
42.4%
寒素士子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17
14.4%
家世不详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51
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16.宋代思想学术之活跃,为春秋战国以来所仅见,不仅超过汉唐,且为明清所不及。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可以按照自己的治国理念指斥朝政,批评皇帝,几乎无所顾忌。这
主要得益于宋代(  )
A.社会危机严重                    B.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C.商品经济繁荣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17.陈寅恪先生认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据统计,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  )
A.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            B.科举制度不受帝王重视
C.选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            D.士族门阀政治影响较大
18.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体。这反映了,当时(  )
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            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
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            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19.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密切关系到录取与否和名次高低。宋代科举要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禁止官员向考官“荐嘱举人”,以防止势家垄断科举,“致塞孤寒之路”。禁止官员推荐考生的做法(  )
①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                ②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
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④导致南北分卷的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东汉和帝时规定,“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以上三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至于边远州郡,则略有优待。这表明察举制的意义在于(  )
A.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            B.为封建政权选拔大批人才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削弱地方士族的政治势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1.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国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        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22.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表示:“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爱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为此,隋炀帝(  )
A.颁布两税法    B.调整三省分工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以庸代役
23.唐代,吏部考功司专门负责官员政绩、德行等考核,由考功郎中主持,参与官员考核的专职官员多达50余人,尚书省另派大臣前往主持。这一做法旨在(  )
A.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B.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C.减少政治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24.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
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          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          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25.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行政效率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