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十八讲】之九: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手段
【PE十八讲】之九: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手段
材料供货合同范本导读: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投资者汇报经营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近日“水产第一股”某岛因2000多人实名举报,再一次被推送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引发公众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关注。我们今天就从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金、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马尔康>小时代电影片尾曲等八处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手段都有哪些。
一、存货
存货由于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常被企业视作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1.农林牧副渔行业的“高发地”
由于税收减免等行业特殊性,存货在审计时大多采用估算,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其成为农林牧副渔行业经营者时最青睐的地方,前有蓝田股份,今有獐子岛,在这条之路上飞蛾扑火乐此不疲。
计算机的诞生以水产养殖为例,报表列示存货有5000万元,实际上却没有那么大的水域面积相匹配,审计人员提出质疑,管理层用“高科技养殖”就解释过去了,连着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都解释了,由于水产品存货不同意一般存货,难以核查和抽样,审计师不可能实际盘点,抽样调查、出审计报告,顶多附加上解释说明,这件事也就过去了。至于水里面到底有没有5000万的存货,只有企业管理层自己清楚注了多少水。
2. 通过调节存货的计价方法来操纵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某企业在某会计年度期初余额为100万,其中数量为1万件,单价为100元/件,后来存货价格上涨为150元/件,企业当期购入1万件,转出1万件。用先见先出法核算,该企业当期该笔存货对应的营业成本为100万元,即最先购入的那批存货成本。用加权平均法核算,
该批存货对应的营业成本为125万元,可见,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企业往往据此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操纵报表。
3.存货成本数据不实
造成存货成本数据不实的手段有很多,存货成本可大可小,管理层根据不同的意图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法。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应当计入存货成本,但是企业将此类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于当期一次性扣除,做低存货的成本和账面价值。或是将应当分摊至各种材料之间的采购成本全部计入某一样材料中,使得某一样材料成本虚高,以达到管理层调节报表的目的。更有甚者,伪的出库单,虚增当期的成本和费用,或是伪造入库单,虚增当期存货的账面价值。
4、材料盘盈盘亏不做账务处理
企业由于材料品种多、规格型号复杂,在计量和计算上难免出现差错,在仓储保管中可能
发生自燃损耗、毁损和被盗等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在年终对各种材料进行实地盘点,并将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核对,对于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进行转账处理。属于人为因素的追到责任人,属于正常经营损耗的应计入管理费用,非常损失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甘字少一横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却利用不正确处理盘盈和盘亏的手法,以调节利润。有的企业效益好,但企业为了压低利润,对材料盘盈隐匿不报,不做账务处理(存货盘盈应冲减管理费用),以降低税负。相反,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争取实现更多利润,只对盘盈材料做转账处理,而对盘亏的材料留到下年度处理,以虚增当年的利润。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上市公司最青睐的之地。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根据权责发生制,与商品相关的主要风险报酬和控制管理权已经发生转移的,企业应当确认收入。很多企业会在应收账款上做文章,做违规处理以达到自身目的。
送花卡片内容表白简短1. 虚列应收账款,虚增收入和利润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签署根本不会收到货款的购货合同虚构交易,确认收入,虚增利润。虚构交易不会产生现金流,所以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但它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至下一年度时,通过退货的方式将这笔交易勾销,在当期的财务报告中对上一年度的财务报告做修正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