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思考:请深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是中国最...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思考:请深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是中国最可爱的人 等5则
“军人的生命总有一部分是属于祖国的,那个部分有可能在关键时刻瞬间变成百分之百。”
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五个名字,又多么遗憾以这种方式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一天河滩上矢石如雨,对方人数数倍于我方,但他们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阵地前。
01
祁发宝,1979年3月生,这次战斗的中方指挥官,边防团团长。
1997年高中毕业后入伍,祁发宝带着新兵营“军事课目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向组织申请: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
2000年,祁发宝又以军区军事科目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乌鲁木齐陆军学院。2003年毕业后,他又志愿回到边防一线,2015年获得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入伍20多年来,祁发宝一直扎根高原、扎根第一线,12次与死神擦肩,陪伴过他的军马,有5匹受伤或牺牲。
名侦探柯南电影 在坚守阿里的20多年里,祁发宝3次谢绝了调回后方的机会。很多人说他傻,他却说:“阿里确实很苦,如果因为苦大家都不愿意呆在这里,那边防谁来守?”
“他们的人陆续从山崖后冒出来,黑压压挤满了河滩……”2020年6月,印军不守信约越境来犯,祁发宝首当其冲挡在最前面,寸步不让,由此成为印军重点攻击目标,遭受对方钢管、棍棒、石块重击,最后昏迷倒地。
碟的意思 祁发宝所带的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跟外军对峙时,干部站前面,战士站后面;部队用餐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外露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祁发宝平时喜欢说一句话:“站在没有边界线的国土上,我们就是祖国移动的界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祁发宝的康复照片,真是让人泪目:左侧脑袋深深凹下去一大块,就像瘪了气的篮球。
02
陈红军,1987年出生,牺牲前为某边防机步营营长。
2009年,陈红军从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毕业后,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到征兵消息后,他临时“变卦”了,最终走进了军营。
那天,前去交涉的团长祁发宝被越境印军围困后,为营救团长,陈红军带领几个士兵,冲入了数倍于己的印军。
陈红军牺牲的时候,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2020年10月25日,他的儿子陈潇楠在西安出生,那一天,正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得知陈红军牺牲的消息后,作为抗美援朝老兵的孙女,他的妻子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陈红军所在营的官兵,聊起营长时说:“他最喜欢的,似乎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一本书中,陈红军特意标注了一段话:“党把自己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
03
陈祥榕,2001年12月出生,2020年6月牺牲时还不到19岁。
逆转检事 攻略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了军,他对小叔陈臻宝说:“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到前线去。”
陈祥榕入伍后的第一个月,就寄钱给奶奶。小叔问他苦不苦,他说:“苦怕什么,军人不吃苦难道还要享福?”
2020年5月,印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前往处置。李确祥问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2020年6月,印军再次越线挑衅,陈祥榕跟随营长陈红军去救团长时壮烈牺牲。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有人发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死死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这名战士,就是陈祥榕。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陈祥榕坚定地说:“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
陈祥榕牺牲后,部队问陈祥榕的妈妈有没有什么困难,英雄母亲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我
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04
三本学校排名
肖思远,1996年出生,入伍前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学生。2016年5月,肖思远看到了学校的征兵通知,他怀揣着女友照片,应征入了伍。
两年志愿兵服役期满后,他在女友的支持下,继续留在了条件艰苦的阿里高原。
2019年母亲节时,肖思远送了母亲一件特别的礼物——用弹壳摆出的520图案。
如何出国留学 2020年6月,他跟随营长陈红军去营救团长,遭到印军围攻。他奋力突出重围后,见战友依然被围困,于是又义无反顾冲了回去,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直至壮烈牺牲。
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位女孩的照片,那是他的未婚妻。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今年就要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战友在整理肖思远遗物时,看见他在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肖思远牺牲后,他的母亲刘利霞对那位女孩说:“好姑娘,别等了,好好过以后的生活。”
05
王焯冉,出生于1996年,入伍前正在专科学校里攻读计算机专业,“他是偷偷报名参的军,根本没给家人说。”
执行任务前,王焯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奶奶,这么长时间里,我最牵挂的就是您,孙子这些年一直想好好让你享福,可是我却一直不在家……爸妈,儿子不孝,可能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好好报答你们。”
那天,王焯冉和战友马命等人,连夜渡河去增援一线。可第4次蹚河时,有人被激流冲散了,王焯冉和马命,拼尽全力将3名战友推上岸,自己却被冻得渐渐失去了知觉。就在这个关键时候,王焯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猛地将马命推向岸边。马命获救了,王焯冉则永远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王焯冉留下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
听闻王焯冉牺牲发消息后,父亲王恒召沉默了半晌,然后说了一句话:“你为国捐躯,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06
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
那场战斗后,陈祥榕所在连队斗志更加旺盛,服役期满的士官100%主动留队,所在团义务兵踊跃申请选取士官继续战斗。
那场战斗后,王焯冉所在团18名女兵3次请战,她们在请战书中写道:“愿同男兵一样英勇战斗,甚至流血牺牲!”
“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现在,万千官兵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战位上。
他们是祖国的界碑,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有人守护团圆,才有万家团圆。有人以身许国,
才有山河无恙。中国人从来没有远离过战争,远离战争的是中国老百姓,我们只是躺在别人用生命守护的摇篮里。致敬每一位边防军人,致敬每一位英雄。
在“冷与热”中选择最好的专业
以下是2021朝阳高三期末的议论文题目,后面是我给大家写的范文。
2020年8月,考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好成绩的农村女孩钟芳蓉,在选报专业时,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时间引起人们热议。有人说,这姑娘有头脑,能辩证地看待冷和热的选择问题;也有人说,钟芳蓉能将个人发展和时代进步紧密结合起来;还有人说,考这么高的分数,完全可以选报最好的专业……
围绕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
在“冷与热”中选择最好的专业
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选报北大考古专业引发舆论热议。农村留守女孩、全省第四名、冷门专业……众多标签对于“热议”有一定的助推作用,而事件背后人们对选择、个人发展等问题的讨论,才是“热议”中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并要将“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学生,选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作为自己挥洒学术热情的场所,不难看出刚刚高中毕业的钟芳蓉独到的眼光,如若此,冷门专业又何妨?同时,在纷繁的选择和舆论的热议下,钟芳蓉仍保持尽可能冷静的思考,更是难能可贵。所以,冷与热都是相对的,用兴趣志向之热对抗世俗功利之冷,用冷静审视之冷中和外界舆论之热。在选择中到适合自己冷与热,以及切合时代需要的目标,才能称得上“最好的专业”。
所谓到适合自己的“冷与热”,本质上是以个人长远发展为标准权衡当下的事物。鲁迅先生从实业救国的矿业学堂到仙台学医,再到弃医从文,从经济到身体再到心灵。樊锦诗从未名湖到莫高窟,用一个甲子的热忱守护住前辈留下的文明火把。在他们的选择中,有时代的热潮,也不乏社会的冷眼,但对鲁迅来说,最为核心的是追求理想的实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困境中的国人。对于樊锦诗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守住心中对于那一洞洞壁画的热爱。所以,一片冰心在玉壶,无论“冷与热”都值得礼赞。
而要想让个人发展有更多丰富的可能,还要把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相结合。个体更为理性的选择,就是在现实中不断呼应时代的需要。教育部从去年起实施的“强基计划”,就是更加
重视高校在历史、古文字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与投入。也是去年,“考古学”被高层多次提及,因为未来中国的更好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于历史的正确把握和认识之上。所以考古,研究的是过去,瞄准的却是未来。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更能看出选择考古专业的预见性。结合时代,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眼光和胸怀,或许我们也会对“冷与热”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去选择北大,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到心灵的归处。”这是钟芳蓉给樊锦诗回信中的一句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时代的机遇,结合自身发展、配合时代节奏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让我们到最好的专业,更能到让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
大专专业介绍“仪式”与“仪式感”
童话《小王子》中,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寄托思念,在除夕夜吃团圆饭祈愿幸福和睦,在周岁时举
行“抓周”仪式,古时在年满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在今天,新人交换戒指、互念誓词,在隆重的婚礼仪式中互诉衷肠,缔结人生之约;毕业生身穿学位服,在庄严的毕业仪式中郑重告别校园,振奋精神重新启程……
生活中的仪式,或严肃庄重,唤起敬慕追远之心;或欢欣热闹,让人心怀希望;或温馨动人,予人精神力量。它们串联起古今,加深着体认同,在定格美好瞬间的同时,也孕育希望、寄托理想。而由此生发的仪式感,也已经从具体的形式抽离,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将普通的日子赋予独特意义,给寻常的动作注入特殊内涵。
美学家说,“神话虽然不存在了,可是仪式的圣洁性还在。”日常食用的榨菜很不起眼,但对于生产涪陵榨菜的“辣妹子”万绍碧而言,“榨菜人生”里却传承着仪式感。她的父母做了一辈子榨菜,父亲年老后很多事记不住了,却对做榨菜的工序如数家珍,而母亲做榨菜前,总是把手洗了又洗。“机器是冰冷的,而榨菜是有温度的,这温度就来自于人”。坚守工艺,固守传承,不也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仪式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