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宽口径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与嵌入式网络技术,具有软、硬件综合开发能力,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理论与技术人才。同时,本专业注重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行业涉及电子设备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制造、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等企事业单位。 本专业课程除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等主要课程、实验技术和实践教学。 2. 专业发展现状 (1)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制订了以物联网、三网合一、云计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发展纲要,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这种产业化趋势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与迫切的要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目前,市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特别是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短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本专业就业形态较复杂。电子信息专业就业调查表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去向分布最为集中的TOP5去向分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国有小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外资大中型企业。该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指数为,与其他专业相比,匹配度指数为中等,薪酬属于中等偏上。 目前,本专业的规模是每年招生约150名本科生,基本满足本地区及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 (2)研究国内外高校同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尤其要以国内外名校同类专业的改革趋势为标杆,分析差距,出努力方向。同时,立足于学校发展与定位的整体思路,合理规划专业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特的专业建设与发展道路。 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30多所,在校学生约3~4万人。本专业设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本专业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 驴骡(3)本专业经过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省教学评估,已培养3届合格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正从事各种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同时,本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专业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识教育及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及特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层次的教学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选修课程更加丰富。师资队伍发展到目前14位教师,其中副教授2人,博士及博士在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7%。 (4)实践教学方面,目前拥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和虚拟仪器实验室,可完成实验项目近150项,试验设备或仪器共150台(套),专业实验室面积近350平方米,专业精品课程2门、核心课程5门,全部课程为合格课程。搬入新校区后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室建设也获得财政部专项资助,这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5)应对专业建设和校际间竞争,还应注意到一些不利的因素:一、如何定位本校本专业的发展,走出自己的特,打造“应用型”培养与“差异化”教育的培养方式,应对激烈的校间竞争;二、如何吸引良好的师资、高层次人才,打造现代化的硬件条件,三、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打造、整合相关专业形成学科任重道远。同时,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即,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大和综合性课题,即如何协调“教”与“学”、合理整合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上课态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然而,目前人才培养有“产学研”脱节的趋势,学生能够参与本专业实践活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较少。建立长期可靠的实习和研究基地是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前提。 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1. 适时的专业定位 以国家产业与技术发展纲要为指引,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及自身的条件,明确在一定时期内专业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以及规模定位等。紧跟时代要求,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的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教学质量观及教学质量标准。 2. 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 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做实做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和通信工程专业方向、争取试点物联网专业。联合信电学院既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电气工程专业,打造配置合理的电类学科,在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集成性的特点。
| ||||||||
我的五一假期作文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